分享

科普|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18篇文章

如何加入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在家庭中,你的女儿是否对父亲更亲密;

而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更好一些;

儿子对于母亲、女儿对父亲

特别的依恋关系,

也许是因为父亲对女儿更加宠溺,

母亲对于儿子关心更多,

让我们来看看

弗洛伊德和荣格是怎样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解释这一现象。

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又称爱勒克拉情结(Electra Complex)心理分析上用于指代一个女孩从与亲密程度上与母亲的竞争行为。这一词与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相对的。对于恋父情结的讨论自然会影响对同性别的父母一方婚姻角色认同的讨论。

弗洛伊德说,一个女性在心理性成熟发展时期,首先是依赖母亲的。当她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时,女性开始依赖父亲,并因误认为的“被阉割”而排斥和责怪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样一来,女孩因为害怕失去母亲的爱自然开始识别并模仿母亲的行为。

 虽然恋父情结一词结通常和弗洛伊德一同出现,实际上却是卡尔·ž荣格在1913年开始使用的。弗洛伊德不认同该词,认为该词是在试着强调两性之间态度的类比。并将女性这一行为描述为女性版本的俄狄浦斯情结。

恋母情结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认同与自己同性的父母一方。弗洛伊德指出,在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力比多会作用于幼儿身体不同的性感带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出了错,发展停滞就有可能发生。佛洛依德认为这样的停滞常常会引起紧张行为,也可能会导致神经疾病和成年后适应性不良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男孩对母亲的渴望和与父亲的争宠行为男孩有一种替代父亲成为母亲性伴侣的一种无意识欲望,导致了父子之间的竞争。

同时,男孩也担心父亲发现自己,用阉割作为惩罚。为了缓解这种阉割焦虑,男孩更加努力地去认同父亲,希望变得更像父亲。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发展并理解自己的性欲,同时形成道德概念

简单背景


恋父情结(爱勒克拉情结)这一词最初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爱勒克拉和她的哥哥俄瑞斯忒斯。他们为了给父亲报仇,策谋杀死了他们的母亲。弗洛伊德的解释是同样的意思,但并没有命名它。与之相反的,弗洛伊德将一个女孩因为痴迷父亲而与母亲竞争这一行为称之为女性版本或是阴性版本的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和荣格最初是挚友兼同事,但荣格很快发现他对弗洛伊德某些方面的理论并不满意。他认为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性欲在激发人类行为中的作用。最终,荣格从心理分析联盟中退出,两人之间也产生了隔阂。再后来,荣格将弗洛伊德的女性俄狄浦斯情结命名为爱勒克拉情结

抵抗机制

在应对爱勒克拉情结时,会产生许多的抵抗机制。人类最主要的本我会让幼儿痴迷母亲并与父亲竞争。为了应对这一矛盾心理,人们一开始会有意识去压制这些冲动和欲望。接下来,身份认知就发生了。女孩开始认同母亲并将母亲的很多性格特点融入自我意识中。这一过程也让女孩将母亲的道德内化到她自己的超我,也就自然而然的让她遵循父母和社会的生存规则。


附: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与自我
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包括饥、渴、性等。本我之中的需求产生时,需要立即满足。因此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超我——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构成超我的成分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由本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本我产生的各种需求,因为受到超我的限制,不能在现实中立即满足,需要在现实中学习如何满足需求。最终的现实状态就是自我。因此,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原文|Kendra Cherry 

翻译|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小组  鵬鵬

校对|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小组 Clara

编辑| 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Clara

        家庭亲子专刊代理责任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