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纵容式”育儿成为一种“公害”

 一杯咖啡心理 2020-09-29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招新(2019版)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囤书指南:给普通人的心理好书|值得收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企鹅

电视剧《凤囚凰》中,关晓彤饰演的公主嫁入皇家,受到排挤,连十一二岁的皇子都想陷害她。这个小朋友的“把戏”被拆穿后,自然受到了批评,但是一众皇族,包括剧中关晓彤的丈夫都还是想着孩子还小,不想予以惩戒,最高执法者、皇子的哥哥——小皇帝也于心不忍。

没想到关晓彤不依不饶,说了两句话:

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坏,还不给他点教训,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我现在要求惩罚他,也是为他好。

另外,坏人没有得到惩处,我晚上是睡不着的。

挨不住“受害人”的严词,皇帝终于下令,把皇子从宫中赶出去,送到寺庙里接受师傅的“再教育”。对于刑不上皇家的封建社会,这算是比较严厉的处罚了。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赞叹,编剧这一段剧情的设计“三观”很正。孩子再小,都不是免于惩处他们“作恶”的理由,借助影视作品传播这个导向也很有必要。

然而,回归现实中,我不无担忧,因为一股“纵容式”育儿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01
怎么看“12岁少年弑母”事件中的“奇谈怪论”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引起大众热议的“12岁少年弑母”。

一个12岁的小孩,母亲并没有做什么罪恶的事情,竟然能够起这样歹毒的心,把母亲杀掉,实在令人心惊、胆寒。据新闻报道,其杀人之后,几乎可以做到没有多少情绪波动,还想着,自己要去上学,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人格层面分析,这样的小孩多少已经具备了反社会人格的一些特质,现在还小,不太可能做到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稍有犯罪心理学常识都知道,反社会人格是很难矫正的,其预期的危险性很大。

当然,他如果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代价,对他而言,不失为一种挽救方法。至少因为这些惨痛的代价,他会懂得什么是“底线”。下次再有这种“荒唐”的念头,也会懂得顾忌和收敛。

好奇玩火,手碰火烫伤了,下次就不敢轻易玩火。如果碰到火和碰下水一样不痛不痒,下次可能就要好奇烧房子了。

可是,对这样的孩子,竟然最终没有什么“惩罚”,他自己竟然真的就在准备怎么返校就读,继续过上平常的生活???

(记者采访当地人表示,这个12岁男孩释放后,当地人非常害怕)

有人说,因为法律规定,12岁的孩子不用负刑事责任。但是,不负刑事责任,不代表不用负责。正因为考虑到他才12岁,未来的人生还很长,可改造空间还大些,才给予宽宥,如果还是如往常一样,怎么改造?

有人说,这更多是社会问题造成的,是“留守儿童”问题,是孩子“缺爱”。

科学哲学史著作《世界观》对类似的讨论曾发表过一则颇具见解的评论: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追究亚当和夏娃的责任才是。因为他们两个“偷吃”才惹出了人类一大堆麻烦!

社会当然有问题,“留守儿童”也很多,“缺爱”的孩子也不少,可是杀死自己妈妈的还是他自己,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为其说项的,怎么搞的好像是别人“唆使”他杀了妈妈的呢?

孩子的父亲更是说,出了这件事,孩子还小,还需要考虑上学,家庭也困难,现在自己无力照顾家庭,希望社会来帮忙解决……

哎哟,这还是“杀人”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需要帮困,发动“蓝天下的至爱”募捐活动了……

上面这些言论,一言以蔽之,就是“纵容”,而且还认为自己的“纵容”都很有道理。

02
“纵容式”育儿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有一种倾向,因为打孩子、骂孩子都“不好”,所以家长已经不敢也不会“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了。

孩子做得好,都给予表扬。但做的不好,却已经不敢轻易批评。他们做了错事,不知道如何纠正。

甚至有些人就不觉得孩子犯错,甚至不认为做点小恶是有多么大的事情。往往会认为向他们指出这点的人,是“小题大做”,看不到孩子有“个性”的一面。

这些孩子,变成“碰不得”的孩子,好像别人只能满足他的要求,却不能向他提出任何的要求。别人做了错事,或者有一点点触碰到他的利益,他就急得发毛,而当他自己做错了,或者侵犯了他人,不是躲到一边,就是死不认账。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不同的父母对子女会有不同的养育风格,每一种养育风格,都会对子女心理成长乃至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有一种,就是“纵容”。

“纵容型育儿”的主要特点是:

对孩子没有要求

不加控制,

或者

即便提了要求,

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往往会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

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引,

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自己能做主,

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总是走不到成熟的阶段,自控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很差。

03
“纵容式”育儿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成为社会“公害”

而这些人,在家,一定是家中的“祸害”,走向社会,他们的不成熟和缺乏自控、延迟满足的能力,也会成为社会“公害”。

12岁的吴同学,杀了自己的母亲,而30岁的朱先生,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吗?

上海杀妻藏冰箱案的罪犯朱某,他的母亲就极为“宠溺”自己的孩子,当儿子杀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时候,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喊冤”,认为自己的儿子还是“孩子”,是很“单纯”的。可以想见,朱先生是怎么样一步步因为“纵容”,走到了杀妻也敢的地步。

当然, 不是每个被“宠”坏的孩子,都会选择“杀人”,他们大多会做一些挑战社会底线但是好像又不至于需要“杀人偿命”的事情。但是,他们与人相处的基本模式就是和他们父母之间的模式,这也就决定了,与他们相处的其他人,很容易变成“受害者”

我可以对你提要求,你不能对我提要求。

我可以为所欲为,你不能来限制我。

我要的一定要满足,否则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们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太会体谅别人的处境,如果他们“考虑”到他人,大多也是在这么做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的立场上,而非真正考虑了别人。

所以,你要么满足他们,成为满足他们需要的“牺牲品”。

要么你不满足他们,他们对你记恨不已,也成为没有满足他们需要的“罪魁祸首”。

可以想见,当这些人踏上工作岗位,与社会他人往来,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04
“纵容式”管理模式也在推波助澜

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目前也被一种“纵容式”的管理所裹挟,对这些“纵容式”育儿模式培养出来的产物竟也一点都拿不出办法,今年以来,屡屡曝光的“高铁”霸座事件中,铁路方面软弱无力的处理,就是一个佐证。

你会发现,“纵容式”育儿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之后,身边人不管是有多么无奈,也好像只能以“纵容”的方式与他们相处。

细究下来,无非是:

1、小时不约束,长大了就更难约束。

人的性格,主要还是小时候形成的,长大了很难轻易改变。都长这么大了,你吓吓他还是容易的,可他心里还真未必怕你。

2、自己的父母都管不了,别人更管不了。

父母天然是孩子心中的权威,连父母这尊“神”都震撼不动他们,何况其他人?

3、“纵容式”育儿的产物令人心生畏惧。

那位12岁的小孩,杀人后还笑,朱某杀了妻子后还屡屡开房、大吃大喝,这些个案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大多数“纵容式”育儿培养出来人,和他们接触也会有些令人发毛的恐惧感。

所以,孩子越小,做好规矩,更容易“调教”,长大之后,还真是非常困难。

然而,不管如何,以“纵容”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无异于推波助澜,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小时候和父母之间的“权力游戏”在成人世界好像也能行得通。

一味的妥协和退让,不会换来他们的感恩和悔悟,很可能是变本加厉的伤害。

05
如何应对“纵容式”育儿

1首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叫比较“民主”的家庭教育。

随意打骂管教孩子,肯定是不行于当代社会,但是家庭教育也不是说就要和孩子“平起平坐”,甚至让孩子成为家中的主宰,什么都听他们的。

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并不排斥“权威”,甚至父母是需要成为那个“权威”。“民主”也不排斥“领导”,否则民主制度为何要一直“选举”,不就是选一个能拍板的领导嘛。所以,微观到家庭中,也是需要有“领导”的,父母一定要成为那个“领导”,在重要的地方,成为引领者,甚至决定者。

孩子在家愿意听父母的,将来长大就比较愿意遵从社会规则。所以,这对于孩子将来融入社会,不成为反社会人士或者成为偏激、过激人士,是很具有示范意义的。

2其次,有必要建立一定的家庭规则和社会规则。

做任何的事情,一定要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谁都向往,但是“自由”变成“放纵”就一定是祸害。不仅祸害自己,而且祸害他人。这些成为“公害”的人,不就是没搞清楚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自由”,什么是属于他人的“自由”,才随便褫夺他人的生命嘛。

所以,建立规则很重要,小到家庭规则,大到社会规则,一定要有。而且要有比较有效的执行,否则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孩子会觉得,规则都是骗人的,并不会真正实施,也就没有了约束。

当然,规则也需要做介绍,为何要定这样的规则,定这样的规则有什么好处,往往这样会更容易被人遵守,否则规则很容易被理解成“束缚”,而“束缚”是没有人会喜欢的。对于特别喜欢违逆的人来说,还特别希望触碰一下这些“束缚”呢。

对于成人世界来说,就是要做好规则的设置,对于那些敢于打破规则和底线的人,一定要惩处,否则下一个受害者肯定就在不远处了。

3再次,犯错一定要指出,也一定要追究,也要教会他们怎么改正。

人贵自知,所以反过来说,也就不容易知道自己“犯错”了。而且,好面子是人的本性,有些人知道自己犯错,也不会承认。如果采用“纵容”的方式,肯定是保全了面子,大家都不会“伤和气”,但是无疑也是进一步让这个人迷失。

特别对于孩子来说,犯错是一定要指出,也一定要追究的。这对他们更客观认识错误,认识自己,都是有利的。当然,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怎么改正错误。一个人犯错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执迷不悟,那就注定一错再错,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可以想见,12岁的小学生,30岁的朱先生,以及一众“纵容式”育儿产生的各类“奇葩”,哪个不是从一点一点的错误开始犯起,但是就是没有人及时有效给予他们纠正呢?

也许当年有个人给他们指出来,他们的人生也不至于变成这幅模样!

当一个人走出社会、融入社会,他的个性问题,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家庭中,一定会放大到社会生活。而如果这个人的个性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一定会对这个社会造成影响。

“纵容式”育儿的危害其实已经显现,如果再不被重视,继续坐视这种模式的育儿方式在一个个家庭中发生,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我们要么成为“加害者”,要么成为“受害人”,谁都难以幸免。

所以,不纵容他们,也不仅是为他们,也是为了我们不受伤害。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爱一个人不一定能与他共情,但好的亲密关系一定会有共情

流感季节到了,问候一下朋友吧!

拥有宠物真的能让我们身心更健康吗?

40人中就有1个:关于强迫症,你和家人至少需要知道这些

△婚姻、情感篇:给普通人的心理好书|值得收藏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手机升级换代了,旧手机何处去?这里就需要TA来当“志愿者”

爱在暖冬,一杯咖啡圣诞节单身相遇专场报名中

心灵聚会|学习阿德勒心理学:走出自卑,探寻生命对你的意义

公益线上|加入婚恋两性研修组,共同践行《爱的极简法则》

活动|实现1个小目标:半年瘦5斤,改善精气神

你的书架有没有这本《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一起啃!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18最新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