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志红 :买菜

 老鄧子 2020-09-29

自从小区一墙之隔有了菜市场,才喜欢上买菜。

几乎从不在超市买菜,尽管超市的菜码得整整齐齐,绿叶菜肥硕水灵,根茎菜饱满滋润。但我知道它们经了多个人的手,才能这样没感情地规整地摆放在这儿。超市的菜都是大棚温室出来的,一般都是大批量地种下采摘,菜农只关注它们群体的兴衰,对于个体顾不上去仔细端详摆弄。它们是种植者的钱囊,所以,它们只有一个使命:为了钱而生而长而被千家万户带走。

我不喜欢没有感情的事物,不喜欢它们被装袋子后,没有被留恋地贴上价格扔进购物车。所以,很少光顾超市的蔬菜区。

街道两旁的菜店不少,需要买菜了,我尤其爱光顾小菜店,最喜欢菜店老板说:“这菜是我自家种的,留着吃的,但吃不了,就一起卖了。”它们只经了菜店老板一家人的手,也就入了这一家人的心,摆放着甚至能感觉到它们的曾经被需要,被犹犹豫豫地是留是卖的重视感。一般这种菜不还价,老板会说:“自己种的,要个本钱就行了。”于是,它们不是不值钱,是如老板的熟人般随意的存在。

至于那些从菜农那里趸来的菜,它们如老板的客人般的存在,被算计出自身的消耗,加上利润,不会随意地被买家买走。买这样的菜,我一般不会讨价还价,知道老板对它们价格的“身不由己”。

当有了菜市场后,我是那般喜欢这个场地。我喜欢看老人们守着几个笨鸡蛋如数家珍,几乎每一个鸡蛋的诞生都在老人的记忆里;我喜欢老人们守着几个丝瓜几个茄子一小堆大小不一的西红柿,它们被老人们说得如珍宝,丝瓜是看着一个个长成才摘下,茄子虽然长得不周正,但绝对好吃,西红柿没用药,每天看着,有虫子就拿下了……我喜欢老人们在野菜正长的时候,守着一小堆一小堆的荠菜、马齿苋、婆婆丁、苦苣菜等卖,这些虽没有本钱,但是搭上了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把它们从田间地头挑选出来,赋予了它们新的使命。

我更喜欢他们亲手做的刷锅的小炊锄,晒干的丝瓜瓤,自己纳的鞋垫等,卖不了几个钱,但样样物品有了温度,也就有了超越它们价钱的价值。一般我都是买老人们的菜,不只是为了什么自家种的没有化肥农药绿色食品,而是喜欢看老人们既舍不得卖掉又因卖完后轻松愉悦的表情,我喜欢和他们讨价还价,当然最后不会少给,只是为了听听他们对守着的每一样菜的珍视,听听每个菜的来之不易,这些菜在他们的眼里如同珍宝般熠熠生辉,而我每次如讨了大便宜般带走菜带走喜悦。

于是,我会用它们认真地做每一道菜,让它们从一开始被重视种下,到被细心地呵护,到长成后带着老人们的喜悦和不舍,来到我的厨房,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它们,让它们沾染上我的温度,善始善终地走完它们的“菜生”。

每次买菜,心地更加柔软,情感更加细腻,也更喜欢这烟火红尘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