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的第1254篇推送 挖掘个人价值,洞见财富机会 一个孤独的小人遥望地球,是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见到的微信开屏画面,而今这个场景似乎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写照。 木子曾在帝都北漂多年,已记不清多少日子自己一人下班后回到冷清、狭小的合租房与孤独作伴。 城市很大,也很空,在繁华的都市能找到另一个人相互依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木子一样,选择放弃热闹,独自生活,习惯一个人吃饭、睡觉、看书、旅行,把孤单过成一个人的狂欢。 单身独居,事实上已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常态生活方式。 在一线城市,独居化趋势更为显著。三年前的数据,在北京,五分之一的住户是一人户,上海的比例则是四分之一。 在这些独居家庭里,其中单身独居青年的数目比空巢老人还多。而单身狗这么多,有媒体将这种缺失形容为“爱无力”——
两个人的痛苦,如果只有一个人呆着,是不是就没有了?/ 电影《她》 《单身社会》一书的作者克里南伯格曾在书中写道:“单身社会正成为一种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不仅仅是中国,放眼世界其它地区,在少子化、低结婚率的日本,30岁左右人群中,每3人中就有一人称不考虑结婚。预计到2035年,约有一半日本人会过单身生活。 欧洲国家里,法国、荷兰、德国有35%以上的独居率。在瑞典,一半以上的家庭是单身一人。与此同时,尼泊尔缅甸的独居率不到5%,2017年的数据显示,印度只有1%成年人选择独居。 通过上述数据粗略判断,我们可大致得出一个结论:随着城市化、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独居人口也就越多。 因为大城市提供了足够的“不用跟人打交道也能活得很好的”基础设施,各自也尊重一个人开心的默契。 而“独身生活”成为一种潮流,也捎带手撑起了一个万亿级市场,让独居青年能做到“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 东京前几年风靡一种连胳膊都伸不开的8平方米,只为一人设计的“超迷你”公寓,入住率却高达99%。近来房地产商也开始推出30-40平左右的小户型单身公寓。 此外,各种一人食餐厅、一人KTV应运而生,自动洗袜机、懒人炒菜机、洗碗机等等神器不断涌现,成为一人生活主人公的第二双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城市青年下班回到租住的单间,无边的安静突然涌来,这时打开手机里的购物软件下几单,也成了种消解孤独的方式。 单身青年对便利的看重体现在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国金证券《单身经济专题分析报告》,超过六成的一线城市单身群体更愿意去离家近、购买方便的便利店买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未婚单身的青年为外卖行业贡献了近一半的销量。 除了便利,单身青年消费的另一大特征是悦己。比起非单身的人们,单身群体更舍得为自己花钱。 购物计划方面,单身青年计划购买衣服、电子产品、护肤品的比例,比非单身群体高了 10 个百分点左右。 而在食品饮料和旅游度假上,单身青年也几乎和非单身群体持平。这些数据意味着,从总体上看,单身群体的消费频率高于非单身群体。 这或许可以反映出单身群体“精致穷”的生活方式,既然都是一人了,更要好好补偿自己,对自己好点。 各种“买买买”让独居者的生活更加便利,然而它们只能解决独立生活的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精神孤独。 据相关统计,自2017年以来,陪伴类App的用户增长趋势明显,尤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语音交友聊天室、游戏陪练App等付费型陪伴App大量出现。 此外,以跟陪伴特性息息相关的宠物产业为例,如今市场规模如今已直逼2000亿,包含从宠物交易、宠物用品到宠物医疗、美容等产业链。 孤独是都市人的常态,也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孤独经济下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已经证明,“空巢青年”十分愿意花钱取悦自己,这一人群的消费力不可限量。 但不可否认的是,“独居的自由”并不全部意味着美好,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说过一句话:“拥有自由意味着个体不得不独自承担自由选择的所有后果。” 独居青年面临的困境亦是如此,当他们身处独居状态,切断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时,在享受物质和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同样失去了与原始共同体相连所带来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很容易感到孤独与无力,当这种感受不及时或没有得到合理消化时,人会不自主地产生想要逃避的冲动。 木子的一位独居朋友曾这样吐槽:平时不觉得有什么,但发烧时一个人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起不了身的时候,最想家人。昏睡过去一整天,不记得吃饭,也不记得吃药,实在撑不住了打车去了医院,回家后也只点得到油腻外卖,“要是我妈在旁边,白粥还是能喝上一口的”。 木子目前早已结束北漂的独居生活,并结婚生子,从个人经历来看,独居只是很多年轻人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此后,我们基本都会慢慢由单身到组建家庭群居生活,而不管是独居或是群居,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如何过得幸福快乐,最终还得自己决定。 最后,为了让喜欢独居的年轻人生活得更幸福,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持证心理咨询师特鲁蒂·格里芬给出的七个还算成熟的小建议:
有见,知名青年商业媒体,深耕财经/金融领域,帮助青年人挖掘个人价值,洞见财富机会。拥有青年投资家俱乐部、复利学堂等品牌,关注用户80W+,影响人群超300W,累计课程时长1000+小时,服务学员5万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