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情怀】辛贵强:走在秋风秋雨里

 棣华堂 2020-09-29

走在秋风秋雨里

 不知不觉,已进入秋日。

  好像就是一场风一场雨的事。前不久还到处一片喊热之声,忽然就秋深凉意浓,草黄秋虫鸣了。初时,那风柔柔的,全然不见了酷暑时的灼烫,滑过脸面酷似女儿家冰凉小手的抚摸。那雨绵绵的,尽失夏日的暴躁,稳当得不得了,有时比雾浓点,说雨又不是,表达尽了浅秋时绵绵雨丝的温柔。以后就风雨一回冷一回,气温次第下降,于是同事亲友间便频频叮嘱添衣加衫,以御寒意。

  回想起来,立秋是在人们毫不知觉之时,“三伏不尽秋来到”。三伏是什么时候?“最热热不过三伏,最冷冷不过三九”,这是常识。可古往今来的哲者却从中窥见精辟的哲学定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月圆则缺,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必然向它的反面转化。于是掌握了这些哲理规律的人就将立秋的日子定于最热的三伏天,而且物类同理,万事不求其极,千方百计拿捏恰到好处的火候与拐点,争取最佳的机遇与效果。最少不叫做得过了,如是,即便遭遇败局,也就不至于输得太惨摔得太重,由此造就了许多料事决事的大聪明大睿智之人。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这光阴是径直向前穿行的,绝不为人所能左右。君不见,从炎热之夏蓦然间便滑入了深秋;君不见,弹指间求取长生不老药的始皇帝,嗟叹“逝者如斯夫”的孔圣人,吟咏“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都已一抔黄土掩风流,长眠于青山脚下,江河之畔。剩下的,净是感念白云苍狗白驹过隙昨是今非世事沧桑的长歌浩叹。

  秋的进度有层次的,古人那里就分成了初秋、中秋、暮秋(简称“三秋” )。当金黄色的收成被农人装进粮囤,秋一路往深处走来,风便越吹越硬,天越来越凉,雨也越带了凄冷之意。至暮秋,草木霜染,红色一跃成为主色调,果然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着实轰轰烈烈了一番。特别在我所处的太行山上,千山燃火炬,百里铺落霞,美得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心尖儿都打颤。可秋风落叶时节,好景难能长久,历经了几场风雨后,那大红大紫便成颓势,在演绎了一场“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剧之后,便随着风雨的肆虐纷纷飘零于地,像失血病人的脸一样枯槁苍白,毫无自主与目的地在风中簌簌然滚动翻卷,最终还会化为春泥碾作尘,回归于物质有无循环的归宿。这次第,怎不让人陡生感慨!更有夜雨绵绵的难眠之时,耳听雨打梧桐彻夜不息,无边落叶萧萧而下,很自然就滋生出了愁情苦绪。于是就有了古今版的李清照、林妹妹等诗词大家,把感秋、伤秋、悲秋、怨秋的诗文写成千古绝唱。当然,也不乏伪劣产品,硬是剪切采集了唐诗宋词中凭栏临窗、独立小轩、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诗句语汇,装模作样地翻唱前人旧曲,做出一副听雨成愁恨风成悲的模样,刻意渲染孤雁单蝶、缺爱寡情的幽怨。乍一听,其言也悲,其声也切,一副不胜秋声秋色秋凄凉之凄惨之状。说来倒也无可厚非,向来是境由心生,情因境造,颓败秋景给人点情感心绪的冲击倒也正常。可是打听一下,这些人中大多数境遇顺畅,人生富足,生活美满,可非要模仿古人,将自己扮作一个伤秋、悲剧的主儿,何苦来着?

走在秋风秋雨中,看遍地一片萧杀,人共青山都瘦,心里感慨一番也就罢了,抬头看看太阳,望望月亮,日子总归还是不错。活人,总得活得理智、明白一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四季轮回,大道天成,绝非“事在人为”的范畴,通过努力可以逆转,也绝非一哭一叹所能改变的事实。既然如此,何不看开一些,大度一些,淡定一些?何不笑看秋风喜看霜,双手抱肘对黄花呢?古往今来的通达之士,是这样吟诵的秋天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让我们学学这些古人,平心静气地面对,有一份大修为之人的勘破看透,有一番大睿智之人的释然坦然,由此打造一种参禅悟道的了然境界。

前面还有冬天呢,不是也得接着往前走吗?走透了,就是花香鸟语的春天。

其实,只要心境正常,秋也好,冬也罢,都是很美的。

图片源于网络

辛贵强,山西陵川人,山西省作协会员。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2012年退休,先后从事民办教师、县报编辑、县委办与新闻办文字工作。曾获市级五一劳动模范表彰,被市工会记一等功一次。现退休在家,煮字疗饥。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老《散文世界》《散文选刊》《文学报》《山西文学》《黄河》《福建文学》《山东文学》《朔方》《草原》《在场》《奔流》《岁月》《芳草·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等刊物,著有散文集《背着太阳行走》,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逾百篇,多篇文章获奖或收入各种文集。

文字凝固时间乡土永连心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