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风云】王晋川:红色将帅在陵川

 棣华堂 2020-09-29

红色将帅在陵川

  陵川是一方红色的热土,在我党的各个革命时期,这儿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活动的光辉足迹。本文把在陵川革命过的我党高级将领辑录在一起,并从开国将帅这一视角进行展示,以此追记中国共产党人血雨腥风的战斗生涯,并献给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和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陵川人民。

一、建国前牺牲的莅陵将领4

1、左权(19051942

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第二纵队司令等职,19425月,在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荡突围中牺牲。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4026日,为统一太南地区我党武装的作战指挥,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左权兼任司令员。

194038日前后——315日,左权率第二纵队司令部住陵川平城镇秦寨村,亲自指挥第二纵队、385旅、386旅等主力部队,筹划部署打击国民党顽军的“陵川战役”,由于顽军兵力众多且防守谨慎,此战役最终没有打成,只发生了不少小战斗。

2、朱瑞(1905—1948)

曾入苏联炮兵军官学校学习,抗战期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等职,后主动承担为我党培养炮兵的重担,曾任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等职,1948年10月1日在“辽沈战役”炮战中触雷牺牲。

莅陵线索:

1938年2月,朱瑞率“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来到陵川,曾住夺火、平城等地。

3、赵基梅(1915—1947)

抗战期间曾任八路军“赵涂支队”司令、“赵谭支队”司令、独立游击支队司令、第二纵队新三旅副旅长、旅长等职,1947年8月,随刘邓挺进大别山,任中原野战军十二纵司令员。因长年征战积劳成疾,1947年12月病逝于军中,年仅32岁。

莅陵线索:

赵基梅及其领导的部队在陵川一带活动两年之久,曾住陵川平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陵川及豫北为害一方的屈多扬匪部,被阎锡山收编,以抗战的名义驻扎陵川冶头继续祸害百姓,就是赵基梅领导的部队将其剿灭的,并打死土匪头子屈多扬。

4、朱程(1910—1943)

1929年黄埔六期毕业,曾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民军1旅旅长等职,后率部随第二纵队东进冀鲁豫边区,为冀鲁豫根据地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19439月日寇重兵对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大扫荡,朱程率部顽强迎敌,壮烈牺牲。

莅陵线索:

“七七事变”后,朱程随张荫梧的河北民军来到陵川,以“河北民军”名义秘密发展抗日武装,19397月,朱程通电全国,宣布脱离河北民军,所部民军四团改为华北抗日民军,朱程任司令,归八路军总部指挥,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前期,在陵川与河南交界的王莽岭、九峰山一带,盘踞土匪董良俭部约2000人,他们虽被阎锡山以抗日的名义收编,俗称“九支队”。经常鱼肉百姓,祸害人民。1940年春节前,朱程指挥部队长途奔袭,奇夺王莽岭,智取九峰山,剿灭了这股土匪,活捉了董良俭。

二、莅陵开国元帅2

    1、朱德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即八路军总司令),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可以指挥本防区内的国民党军队。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上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40426日至51日前后,朱德由壶关进入陵川,与国民党27军军长范汉杰就“国共驻军摩擦及防区界线”等问题进行“陵川会谈”,达成了一致的会谈协定,并营救了一批被国民党逮捕的我方人员

陵川以往的资料谈及朱总司令在陵川的这一段历史,都表述为“朱总司令路过陵川”,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大大小化了朱总司令在陵川的意义,新发现的史料表明朱总司令在陵川会谈时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绝不是“路过”二字能够表达的,故特别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延安党中央和前方朱总司令的来往电报稿用词提出“陵川会谈”这一说法,笔者认为这一称呼才可准确概括朱总司令在陵川的那一段历史。详见拙文《朱总司令和范汉杰陵川会谈》。

2、刘伯承

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1955年授元帅军衔。(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

莅陵线索:

据王云鹏老人《我记忆中的陵川》记载:1938年夏,刘伯承经河南林县到陵川平城,途中曾经被土匪绑架,但土匪慑于刘伯承的声望,未敢轻举妄动。刘伯承在平城对当时的地方工作及军队发展做了重要指示,后又下太行到豫北辉县具体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 莅陵开国大将3

1、徐海东

时任八路军115344旅旅长,1955年授大将军衔。(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38年春,徐海东住附城镇河东村。《王莽岭志》有载,细节不详。

2、 陈赓

时任129386旅旅长,1955年授大将军衔。(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38925日,陈赓抵达附城镇,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详见《太行星火》等书)

3、 黄克诚

时任八路军344旅政委、第二纵队政委等职,1955年授大将军衔。(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莅陵线索:

八路军344旅自1938年夏天“町店浴血战”和“端氏休整”后,身为344旅政委的黄克诚和旅部主要活动于高平、陵川、长治、平顺、壶关、林县的太南等地,详细移防情况不确切,有待研究,但344旅是抗日战争期间在陵川驻防时间较长的一支部队,和当时的陵川关系很深。

根据现有资料推断,194038日前后——315日,八路军和国民党顽军“陵川对峙”的最紧张时期,黄克诚和第二纵队司令部驻平城镇秦寨村(今义汉村,下同),这是确切的历史事实。

四、莅陵开国上将4

1、杨得志

时任八路军344旅旅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403月“陵川对峙”期间,杨得志曾住平城秦寨村,当时杨得志的确切职务是八路军344旅旅长兼第二纵队副司令,第二纵队司令是左权。

值得一提的是,杨得志曾到过陵川东部的佛子山一带,并有关于佛子山的简短准确记述,可见杨得志还登临了有“太行第一峰”之称的陵川佛子山。(详见陵川古陵文学2011年第一期《上将杨得志与陵川佛子山》一文)

2、陈锡联

19384月后任八路军129385旅副旅长、旅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

3、陈再道

曾任八路军129386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19379月曾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二陈”莅陵线索:

19403月国共“陵川对峙”期间,“二陈”率129师主力385旅等部驻陵川平城草坡、秦寨一带。

特别需提出的是,385旅等部此次在陵川是配合第二纵队共同抵抗向我进攻的国民党顽军,他们并不属于八路军第二纵队序列。许多资料谈及该旅在陵川的这段经历时,常写作“第二纵队385旅”,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也是错误的。

4、韩先楚

时任344旅689团团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

莅陵线索:

“陵川对峙”期间,率部驻防陵川平城北召村。

五、莅陵开国中将4人

1、韦杰

344旅688团团长、第二纵队新一旅旅长等职,1955年授中将军衔。

2、唐天际

晋豫边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即所称的唐支队),后任新一旅政委,1955年授中将军衔。

二人莅陵线索:

1940年2月第二纵队组建时,韦杰率688团从陵川西进晋城与唐天际支队整编为新一旅,原688团为新一旅一团,唐支队为新一旅二团。1940年4月中旬,第二纵队奉命南下冀鲁豫时,新一旅留守太行山南部山区,太南地区的晋城、高平、陵川、壶关及林县等地是新一旅活动的主要地区,就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太南地区立下了赫赫战功,和太南地区渊源很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任688团团长的韦杰将军和他的夫人郭毅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陵川平城的军地联欢会上,后来他们携手一生,白头到老,直至将军去世,陵川这块红色的土地,可以说是韦杰夫妇的“情定之地”。

3、黄新友

曾任太行第八军分区司令,1955年授中将军衔。

莅陵线索:

太行八地委的辖区就是陵川及豫北等地,太行八分区司令部曾住陵川的夺火、附城城东等地,黄新友率八军分区的部队经常活动在陵川及周边地区。

4、谭甫仁

曾任八路军“赵谭支队”政委,第二纵队新3旅政委等职,1955年授中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38年12月,八路军“赵涂支队”政委涂锡道被敌人刺杀成重伤,谭甫仁奉命接任该支队政委,从此时起该支队俗称“赵谭支队”。

余克勤将军回忆“我是1939年初冬到支队的……当天就见到赵谭首长……此时队伍已是三千余人了……”。可见,谭甫仁将军在承接前任的基础上辅佐赵基梅司令员为部队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从“1939年初冬队伍已是三千余人”就可窥一斑。

六、莅陵开国少将2人

1、何柱成

曾任八路军344旅688团政委,第二纵队新一旅副旅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莅陵线索:

何柱成和韦杰都是688团及后来新一旅的主要领导,是韦杰的副手,他们一起带部队活动在太南的陵川等地,是革命事业上的搭档,韦杰夫人郭毅所在的陵川“野火”抗日宣传剧团,就是何柱成在陵川平城带走的,韦杰夫妇婚前的相处,也是何柱成牵线介绍的。

2、涂锡道

曾任八路军“赵涂支队”政委,太南地委军事部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莅陵线索:

1938年,涂锡道和赵基梅率“赵涂支队”住陵川平城镇,活动于陵川及周边地区。

后记:

将建国前牺牲的四位将领列在开国元帅之前,这一是体现对先逝者的尊敬,二是凸显他们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本文只把少将以上的将军列入,即便如此划定范围,也没能全部列举出在陵川生活战斗过的我党高级将领,像上将刘震,中将崔田民、韩振纪、何振亚,还有部分少将等等,都应该在陵川战斗生活过,未将他们列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搜集到确切的线索或相关的文字记载,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暂不列入,这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

本文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研究对象时间久远、个人水平有限、资料有限以及战争年代军事活动的隐蔽性、领导职务的多变性、部队活动的复杂性等原因,差错漏洞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图片源于网络

王晋川常年战斗在教育一线,对晋城党史有重大发现还有独到见解。擅长史学诗歌散文等创作。

文字凝固时间乡土永连心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