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位开国大将,既是八路军名将,也是新四军名将

 历史客栈 2022-05-26 发布于山东

在十位开国大将中,出身八路军的有六位:陈赓、谭政、萧劲光、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出身新四军的有两位:粟裕、张云逸。

另外还有两位的情况比较特殊,既可以代表八路军,也可以代表新四军,就是徐海东、黄克诚。

先来看看徐海东的情况。

徐海东原是红四方面军将领,后来率领红25军单独长征,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会师,成为红15军团军团长。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徐海东的红15军团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徐海东担任旅长。

到这里,徐海东跟新四军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队都没有关系,直到1939年9月,徐海东离开八路军,去了新四军。

那么,徐海东为什么要去新四军呢?这就要说到新四军名将高敬亭被杀一案了。

高敬亭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主力红军长征后,高敬亭率领红28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新四军成立时,高敬亭率领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在新四军的4个支队中,人员最多,实力最强。

不过,高敬亭在性格上也有高傲自大、不服从命令的缺点,再加上自恃兵强马壮,就跟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等人产生了矛盾。

1939年6月24日,叶挺在没有得到中央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杀害了高敬亭,酿成了一桩冤案。

高敬亭被杀后,第4支队由谁来领导,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把目光放在了徐海东的身上。

徐海东当年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1932年红25军重建时,徐海东是74师师长,高敬亭是75师政委,两人也算是同事,彼此的部队也很熟悉,因此,由徐海东接替高敬亭担任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是非常合适的。

另外,徐海东还担任过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总指挥是另一位大将张云逸。

不过,徐海东在新四军只干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因身体有病,长期休养,没打过多少仗。

到了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的身份是比较特殊的,他既是红四方面军的人,也是红一方面军的人,既能代表八路军,也能代表新四军,所以,徐海东虽然从1940年开始就长期养病,离开了前线,但仍然被授予大将军衔。

再来看看黄克诚。

巧合的是,黄克诚在八路军时,跟徐海东正好是搭档,徐海东是115师344旅旅长,黄克诚则是344旅政委。

黄克诚原是红一方面军将领,长期在彭老总的红3军团效力,八路军成立后,黄克诚起初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来改任115师344旅政委,与徐海东成为搭档。

那么,黄克诚什么时候又去了新四军呢?

1940年8月,黄克诚率领由344旅整编而成的八路军第2纵队,到达豫皖苏地区,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6支队会合,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担任司令,黄克诚担任政委。

很快,黄克诚又奉命进军皖东北,将部队整编成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担任司令兼政委,并率部东进淮海,与新四军苏北部队会师,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遭到了重创,军长叶挺被扣押,政委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全部遇难。

我党一边与国民党交涉,一边重建新四军,黄克诚率领的部队被改编成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担任师长兼政委,成为新四军重要将领。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东北的战略意义,又率军北上,成为我党第一支进入东北的主力部队,为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5年授衔时,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排在粟裕、徐海东后面,位列第三。

另外,还有一位名将也既是八路军将领,也是新四军将领,就是刚才提到的彭雪枫。

彭雪枫当年也在红3军团,是黄克诚的老战友,全面抗战爆发后,彭雪枫担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后来奉命东进,领导河南、安徽地区的敌后游击战。

1939年11月,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担任司令兼政委。

1940年8月,新四军第6支队又与黄克诚的部队会合,改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担任司令。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彭雪枫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担任师长兼政委。

可惜的是,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没能等到1955年授衔,否则的话,以彭雪枫的资历和战功,也是足以授大将军衔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