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氏传奇·五十七回】孙梦鹿:好问遁嵩思温开馆

 棣华堂 2020-09-29

好问遁嵩思温开馆


五七、既及第不仕隐嵩山 受尊崇得机开学馆

作者 孙梦鹿

 评点 王战兵

【总评】好问殿试忽急转直下,由吉兆转为凶兆,遭无端猜忌……令人气愤之至。然其诗经诸人评议反而诗名大震,又为吉兆。好问愤而不就选,又令人叹惋。思温留于城皋教书,夫妇生活的安定;怀英多年不孕,名医把脉说出病由,为其诊治;实是为郝经出世做铺垫

——优育必优生。天祐返鲁山县学,做事低调、任劳任怨、不图名利之形象跃然纸上,良好品质令人砰然心动。

再说好问离殿,师仲安道:“赵公为五朝元老,某即居相位,也不敢藐视。今日之事,老夫不得不说几句了。你我既为殿试官,只出题即可。前面六名举子,赵公并无赞誉之辞,独赞元氏子诗胜于文是何道理?【抓住把柄】昔此人有《箕山》《琴台》诗,赵公便以为近代无此佳作。此后又有《论诗绝句三十首》,杨之美、雷希颜、李钦叔诸人赞誉有加,出则到处宣扬,目为元才子。尝闻我朝有一群元氏党人,师某尚半信半疑,今日赵公所为,令某深信不疑 【借题发揮】 。主上面前竟也替他说话。选才理应公正无私,今日之事实在有失公允,若传了出去又惹非议,岂不有损本朝声誉?”【是耶非耶】

    金主又问赵公:“卿有何话说,亦一一道来。”

    “某无话可讲,师相所言属实。今日实乃情不自禁耳。若以职份论,实不该如此。赵某有过,不为已掩。”【柔和如水】金主道:“此事以后再议,免得诸生久等。”遂令内侍宣第八名进殿。内侍呼道:“第八名举子王文光进殿!”

     好问在殿外久候,却听又宣了文光,不知自己殿试结果如何,也不知师仲安奏了何事,心下狐疑不定,只得离去【凶兆】。

    午间好问来到赵府,敲了许久,门人始出,问了姓名却请其从后门进【谨慎】。好问又转至后门,门人领着去了内厅。   

 “赵公在上,学生这厢有理了。”好问见了赵公施了一礼。

    “我就知道你要来,坐下说话。”

    “今日殿试未毕,师相竟有何事禀奏,要我回避?”

    “唉!也怪老夫出言不慎,让他抓住了辫子。”赵公遂将朝堂之事讲了,“他竟指我为元氏党人,我也不曾辩解。主上也未下定论。你切莫心焦,彼此不过文字之交,清清白白,有何惧哉!”【脚正不怕鞋歪】

    “恩师郝先生曾告诫我,树大招风,仕途凶险,我还不太相信。以今日之事看来,学生深信不疑。看师仲安之意,实是借题发挥,疑我与赵公有私。学生无端受人猜忌,实在气愤难平。罢了!此次即使受职,学生也不就选。”好问越讲越气,起身欲去 【大感不平】 。

    “切莫负气!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才就是有才,无才便是无才,迟早会有定论,回去静待主上裁决。”赵礼部一再相劝。

    好问口虽应诺,到底心下难平,遂告辞归客栈,收拾行装。适文光归来,惊问其故,好问俱道所以。

“这个师仲安真是无事生非!先生还是再等等才对。”

“等什么!郝先生嘱我以诗名世,区区进士不做也罢!”好问不听劝阻,径返嵩山隐居起来 【气愤]】。有三首曲叹其事:

《骂玉郎》:福祸相因人人信,秋去又逢春。

才华尽显登高第。

上朝堂,谁料想,祸事近!

《感皇恩》:老臣发威,抖擞精神。

宁说是,结死党,近私人。

满朝上下,议论纷纷。

损社稷,毁清名,谁之罪?

《采茶歌》:待明晨,告众人,良莠由来有公论。

不须朝堂争胜景,旭日岂能惧黄昏?

殿试已毕,赵礼部启奏金主:”师相指某为元氏党人,某不敢自辨。有元举子诗作《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此,今隐其姓名上交,由翰林学士院、太学诸师评议,以定优劣。若疑某与元氏子有私,请令御史台察查。”【绵里臧针】

    金主问:“师卿以为如何?”

    “正该如此!”

    “那就依卿所言。”金主即令内侍宣翰林学士院知院官上殿,“现有诗作三十首,速令太学与学士院评议优劣,三日后将评议结果回奏。” 待知院官应诺下殿,金主又道:“赵卿素有清名,且师相亦未提及卿与元举子有私,又何必动用御史台?二卿下朝去吧!”【理解】赵秉文,师仲安俱退。

     知院官既奉上谕不敢稍怠,将好问诗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抄了数份,令翰林学士评议优劣,又转太学诸师,评议结果多褒奖之辞。众人探问作者,纷纷攘攘,竟使诗作愈传愈盛,后来知道为元好问所做,由此诗名愈显 【因祸得福,真金不怕火炼】 。

    三日后知院官如实回奏:“学士院与太学诸师以为此诗评议历代诗作确有过人处,皆赞誉有加。都说作者为才子无疑。”师仲安自觉脸上无光,羞愧而退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继而召宣新科进士,竟然不见元好问。金主问:“元举子因何不见?”赵公道:“恐已回家去了。”

    “家居何处?”

    “现居宜阳三乡镇。”

“速速召来见朕!朕看此人果是才子。”

金主令礼部行文。公文抵达宜阳,县令派人寻至三乡镇元好问居所,问遍乡邻,都不知元好问去了何处。宜阳县令回报礼部,赵公惋惜不已。主上得知亦长叹 【我亦叹惜】。

再说王老见思温去了城皋,又写了一封书信令药店伙计快马送去 【周到】。伙计骑了快马飞驰而去,来至城皋分店,将书信交与王老之子王存义。存义拆

其书云:

吾儿见字知悉; 

    今日巧逢一位名师,乃陵川郝天挺之子思温,从教有年。先在卫州,后到舞阳县学执教四年,又返归故土开馆授学。先君曾是二状元及当今机察使范元直之师,少先生得其真传,不唯扬名于故土,且使舞阳县学名闻遐尔,临颖学子王文光为我同族弟子,慕名而赴舞阳,兴定五年又中进士,少先生之学识可知!他日赴城皋.吾儿须敬重有加,并为之广为宣扬。郝氏为陵川望族,当以‘郝氏学馆’为名,可选故土才俊入学。馆址由汝自定,厨工杂役均须雇齐,以便郝君抵达之日即可开馆授学。【情真意切】

切切此嘱。

                                           父:在宜手字。

     存义阅毕叹道:“故土盼名师如久旱期甘霖,今将来,诚盛事,岂敢草草!”遂亲自选定临街一所大四合院为馆址,又雇了厨工诸人,以待思温【办事稳妥】。

     却说王文光既中进士,赴城皋探家。一日拜客,恰见族兄王存义。存义问:“兄弟向在临颖县学,后去舞阳就读,其名师为谁?”【打听】

    “要说名师首推二郝,郝老先生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得学子敬重,不料仅教年余而卒。少先生学识不亚其父,循循善诱,风趣幽默,孜孜不倦,育人有方。某受教三年获益匪浅,中进士多赖其功 【由衷之言】。可惜少先生于兴定二年归葬先父之灵,如今不在舞阳了。”【遗憾】

    “得父书信,少先生要来城皋开学馆授学。 ”

    “此事当真?”【惊讶】

    “愚兄岂敢见欺!”存义将父亲来信让文光看了。

    “此乃吾乡之幸!某当亲题馆名,亲拟文告,周知乡邻。少先生抵达之日,亦要亲自拜见。”【兴奋】

     数日后,思温夫妇乘马车至城皋。一入东门却见大街上鼓乐喧天,人如潮涌,乡民打了一条横幅 “恭迎陵川名师郝先生莅临城皋”,熙熙嚷嚷,迎面而来 【气氛热烈】 。思温刚下车,一人即上前拱手:“学子王文光拜见尊师。”思温紧拉其手:“彼此年相若,何言拜见?客气了。”

    “此乃王老大夫之子存义,特率众乡亲来迎。”文光言毕示意,存义上前连连拱手:“乡人时时盼先生光临。今日能来敝乡,实是百姓之福,请先到药铺,再到学馆视察一番如何?”

    “还是先到学馆罢!【关心学馆】何必如此兴师动众?”思温言毕相谢,存义领诸人前往。来至临街一所高门大院前,见横匾高悬其上,“郝氏学馆”四大斗方大字映入眼帘,细看还是文光手迹。旁边贴了一张告示:

四方父老:

       陵川名师郝先生将莅临本土,开馆授学,诚吾乡之盛事也。先生出于业儒世家,学力深厚,教训有方,名闻遐尔。鄙人慕名前往舞阳,拜其为师,求教三载,获益匪浅,遂进士及第。吾乡才俊不可数计,若受教,定当人才辈出,胜某多矣。

    先生抵达之日,即可报名,故先此周知,望相互转告。

                                            王文光敬启

思温阅毕感慨不已 【无以言表】 ,进院,见有正房三间,悬有木牌,为“讲堂”二字。厢房各三间,分别为“师斋”“厨房”,均有木牌标示。进了师斋,一应家具陈设有致,思温心下倍感惊奇:“一切都备得这样齐全,有劳费心了。”文光陪思温坐了,存义即令杂役上茶:“应该的,应该的。”茶毕,又开盛宴,热情款待【事事周全】。思温道:“吾何德何能,劳众人如此? 唯尽心尽力报答城皋父老!”与怀英即留师斋。待众人散去王文光问:“恩师同窗可有一人唤作元好问么?”

 “是啊!他与我同受教于先父。”

“也与我一同中了进士。名次还在我前面。”

    “啊!太好了,快说说看……”

“只是廷试时出了点岔子。”文光便将好问廷试受挫负气出走诸事说了一遍。

“名闻京师的元才子为何仕途如此不顺?”

“无非是树大招风,惹人嫉恨罢了。”二人唏嘘慨叹不已。

  次日学馆开始报名,门前挤挤挨挨,不唯城皋连临颖县及周边学子亦闻风而至,竟达数十人人 【宣传得力】,思温出了题目,考试已毕,文光协助判卷,收了四十名。文光见一下收了这许多学子,恐思温操劳过甚,遂与存义商量,又雇了镇中两名老塾师,一位专以批阅文卷,辅助授学;另一位则授纲鉴、书、数等科 【关怀恩师】 。数日后郝氏学馆正式开张授学。

一日晚间,存义率妻儿前来探望,思温邀至客厅。

“秋燥易上火,先生课业甚重,特备了些清凉泻火之药,每次课前冲泡一包,请收好。”存义言毕将数包中药交付 【关怀备致】。思温交予怀英收了,谢道:“又劳你费心。自来城皋,有厨师亲自做好饭菜,又派杂役送来,怀英也不用做饭了。蒙你们如此照顾,内心常感不安。今日又送药来,真教人感激莫名。”

    存义之子约六岁许,笑道:“叔叔不用谢,这药我家铺里多着哩 !”【童言最真】

    “好懂事的孩子!”怀英连连称赞。存义妻笑问:“弟妹孩子几岁了?可是托奶奶照管么?不日都接来,全家团圆多好。师斋三间大呢,两头都能住人。”【说着无心】怀英顿时满脸飞红,扭头进了里间。存义嗔怪妻子瞥了她一眼【形象】。思温

  怀英谢道:“王大夫不愧名医世家出身,断得一点不差。细想这几年还真是如此。若能生得一男半女,定要重谢你了。”

    “举手之劳,又客气了。明日就让伙计送几副药来。”

     次日,存义果然送来六副中草药,怀英每日按方服药静养。

 一日忽听门外有马嘶声,怀英出了学馆,见王氏药铺马车停在门前,原是将郝夫人接来了。怀英扶郝夫人进了学馆,到各处看了一遭,郝夫人连连道好:“娘在舞阳有皇英照看,初时每日三顿饭都派人送来,后来身体好多了……只是想你俩。听来人说你俩留在城皋,心想县学哪样不好,偏要到镇里教书?今日见了方才放心。这里可比县学还要强些,吃有吃处,住有住处。”【大实话】

    “还有一样呢,每顿饭都是厨师做好,杂役送来,也不劳动手做饭,真是事事周全!”怀英笑道,“娘今后就住客厅北间。一家人团聚了,也不再挂肠挂肚。”【人间乐事,莫过于此】从此一家其乐融融,思温执教更为尽心。

再说天祐参加天挺葬礼毕,返鲁山县学。时伏牛山有摩崖石刻大字,高耸于道旁一镜面石上,为竖写“伏牛山”三字,每字有一丈见方,为晋代王献之所书 【史有所载】。众人每每路过赞不绝口,皆以为宝。因风雨侵蚀,已模糊不清,观之不雅。县衙久欲重刻,苦于能摹写者难觅。

    一日梁先生见大街贴出告示,募求能写此字者,遂归告天祐,请其应募。天祐付之一笑:“某不宜出此风头。”【做人低调】梁先生无奈,遂告赵颜。赵颜系江南大儒赵复【即赵仁甫,后多回有敍】族弟,亦善书,闻之大喜:“临摹三字若成,县衙赏银若干?”【爱钱】

    “每字五十两纹银。”

    “倘如此,赵某应募!”赵颜径去大街揭榜,随衙役到县大堂回话,“县学赵某能摹写‘伏牛山’三字!”县令大喜:“汝出于名门世家,书法在鲁山首屈一指,就由赵君书写吧。”【期望高】并赏予巨笔一支,杆长五尺有余。     

赵颜归,每日无课即对照王献之书帖在屋内陆上苦练。初时只是有些相似,十余日后觉得所书大字与书帖无异,遂持笔至县衙大堂。县令问:“赵君练得如何?”赵颜道:“且提墨桶过来!”【放话】挥起巨笔,饱蘸桶中墨汁,写了“伏牛山”三字。县令见他挥笔自如,字亦有方丈之巨,对照书帖倒有几分相似,便道:“五日后待工匠将字凿平,赵君前往书于壁上可乎?”

    “这有何难!”【自信】赵颜持笔而归。

     五日后,赵颜持笔至山下,见围观者甚众,着意要显显本事,环顾一周笑道:“且看我写大字了!”先登上镜面石前第三层支架,挥笔在桶中蘸了墨,写了“伏”字,下至二层支架,写了“牛”字,又至第一层写了“山”字,路人驻足观者无数,竟无一人叫好 【为何】。县令在山前伞盖下瞭望,连连摇头不止。赵颜负笔而下,退至远处一看,这三字哪里是献之书体?歪歪扭扭,甚是不雅 【自讨无趣】,遂至县令前长揖道:“直书于山石,确实不似平地好写。”

    “废话!”县令冷笑【大失所望】,众人大笑,指指点点【可笑】。赵颜无奈至县令前拱手:“某尚能书之于帛。书毕,请工匠将帛贴于石上,依样凿成亦可。” 县令道: “罢了!此字极易临摹,若说书之于帛某亦能为之,何劳先生动手?何须每字出五十两纹银募求?”【是呀】

赵颜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将巨笔交付,羞愧而退 【知天高地厚了】。山石上大字究竟写了没有?且看下回。

作者简介

(王战兵,山西阳城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某高速路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梦鹿,运城人,就职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者,代表作《郝氏传奇》(八十万字)。

《郝氏传奇》精彩叠现,内容丰富,易于大众接受郝家故事,并且重现金元时期社会风情百姓生活意义重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