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棣华堂·乡建】李中尧:寻访青山底村的真泽庙

 棣华堂 2020-09-29

寻访青山底村的真泽庙

文/李中尧

2 019年5月31日下午,午休刚刚起床,手机里就来电话了,一看号码,是陈秀良老师,他在电话里言说:“崇文镇西龙门村青山底自然村的真泽庙内,有大元至正十五年的重修碑刻”。陈老师邀请我和魏国斌老师、郭忠义老师一同去青山底一看究竟。一说是有元代碑刻 ,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建行业里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语吗?“碑刻是庙宇的灵魂”。我认为说得很有道理。我二话没说开车便和陈秀良、魏国斌、郭忠义一行四人直奔青山底真泽庙去。

出车的时间大约下午四点左右。按说青山底村离县城不是太远,但去往该村的道路正在改扩建,不能行走,只好绕道张门前村才能到达青山底村的。恰好张门前往青山底的道路也在整理路面,只是能凑乎行走,一路尘土飞扬,坑坑洼洼,好难行走。原本十几分钟的车程走了一个小时。

来在青山底村东停下车,感觉村里居住人员微乎其微,没有问清情况,就来在了村西的佛庙,粗略观看了一下,感觉不是我们当天下午想要看的庙宇。随后魏国斌老师又寻访了几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才寻访到了我们要找的地方。

当我们走在了离真泽庙还有百米远距离的时候,我们四人被真泽庙附近美妙的地里位置深深地打动着:庙宇的北面依偎着凹形的山洼,庙宇的山门外有酷似油馃形的层层条田。田地里有村嫂在锄着出土不久的玉米苗。条田再往南就是青山底村,青山底村再往南是青松郁郁的南山坡。感觉真泽庙就座落在树木植被丰厚的群山怀抱之中。

远观真泽庙,显得有些残破,连山门顶端的匾额都只能看见“真”的半字的发黑了薄木板。我们进入庙院内,南面戏楼东侧还摆放有成摞的煤球,感觉该庙宇肯定有固定人员看守着,看到这些,心里多多少少有些踏实感。庙宇正殿三间开,庙宇内北墙壁喷绘着二仙的画像。庙宇东西两边各有两间配楼,庙北面通体为七间建制。“大元至正十五年”碑刻就摆竖在东配房庙门的东墙根。细细观看碑文字迹,感觉碑体底部的字迹经历了风蚀雨浸,显得不太清晰,但碑刻落款的字迹非常清晰,这让我们心里倍感欣慰。细细默读碑文,才知道该庙二仙的仙脉源自陵川和壶关交界处。与西溪仙脉没有关联。我随即用手机拍下了及其珍贵的大元至正十五年重修碑刻(公元1355年距今664年):

 回来家里,又进行了手抄碑刻的誊写:

再往下观看了大清咸丰六年的重修碑刻(公元1856年距今163年):

再往下是民国十七年的重修碑刻(公历1928年距今91年)

陵川庙宇非常之多,几乎大小村庄都有庙宇,但元代往前的碑刻真的为数不多。所以我们四位古建爱好者很有如获至宝的感觉。感觉不虚此行。

回过头来,再看庙宇南面的戏楼,感觉保存完好,感觉现在再到此戏楼演出都毫不逊色。通观整个戏楼,木工考究,雕刻细腻,东西两侧还隐隐约约看到彩色壁画,“出将”“入相”的阁扇都保存的很完好。

看着该庙宇的整个布局和重建年限,初步断定该庙宇最少都应该是有七百到八百年的建筑年限。

想到这些,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凉凉的感觉,多么希望相关部门迅速考察并下拨转款对该庙宇进行必要的修缮还整修,以恢复其原本巍峨宏伟的庙宇气势,将此不可多得的年代久远的庙宇文物得以最佳之保护。

我们四人是在忧心忡忡的心景里返回县城的……

节选

看着该庙宇的整个布局和重建年限,初步断定该庙宇最少都应该是有七百到八百年的建筑年限。

想到这些,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凉凉的感觉,多么希望相关部门迅速考察并下拨转款对该庙宇进行必要的修缮还整修,以恢复其原本巍峨宏伟的庙宇气势,将此不可多得的年代久远的庙宇文物得以最佳之保护。

我们四人是在忧心忡忡的心景里返回县城的……

文字凝固时间乡土永连心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