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棣华堂·乡愁】秦冰晨:童井不再

 棣华堂 2020-09-29

童井不再

邻居院子里有一口井,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也经常去井边玩耍,总是被大人们呵斥。井边有供奉着一座神位,仅仅一个砌砖格子里放着一座泥塑像,就被称作了龙王庙,村里另一口井边也是如此。

在通自来水之前,这口井的利用率很高。总是有不断地人来挑水,那时候扁担和水桶还是家家必备的工具,有铁桶、塑料桶,在我们村我没有见过木桶,扁担则是种类繁多,倒不是样式花样多,是所用木材各不相同,榆木、杨木、槐木、桃木等等,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木头做出来的好。

我们家多数时候不是用扁担挑的,而是直接提。邻居家的院子里的井,那从井里拔水的绳子自然而然是他家提供,倒也没见过抱怨,他总是做一些善事,不止是这件事。很粗很长的绳子,那时候的我既拔不动也提不动,我哥也是。这些活都是爸妈在干,那时候的妈妈也是那么健壮,我记不起样子,但我和哥哥能干重活以前,我妈什么活都能拿下。但爸爸心疼妈妈,妈负责从井里拔,爸就提回家。来回一趟有300米左右,不是很远,爸爸刚开始还能一下提两桶,稳稳的往家走,那是两只洋铁桶,好像就叫洋桶,至于为什么,我不知道。单单桶的重量就不轻。一口缸提满的十桶,那缸不小的。最后的两桶就是爸爸和妈妈一人提着一桶回去的。

我也没闲着,跟着爸爸跑来跑去,一趟家里,一趟井边。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装上了自来水,到处在挖坑埋管子,刚通上那会,不是很稳定,还是要去挑水吃的。

不止邻居院里那口井,我们家下面不远处,有一个人造蓄水池,作为自来水库的备用池,那里也能挑水,但就得用扁担了,来回有坡路,距离也有些远,还是提的话就显得吃力,水也会洒出来很多。

挑水的很少,我大概十岁的时候体验过一次,那是和我爷爷一起的,我把扁担放到肩膀上,双手把链钩 钩在水桶的提手上,用力向上一起,桶纹丝不动。爷爷先挑起来,身体往下下,慢慢放到我肩膀上,重压一下子压在我身上,我疼的咝咝的,还试图挑着走,寸步难行,响起了爷爷嘿嘿的笑声。

那口井,没人挑水后,就是有人家修房子开着三轮车,拉着水罐来拉水,井里放了水泵,是抽水的人自己带的,大都是借的,水泵一般人家买上也没用,村里就是那几个水泵循环着借来借去,再后来,修房子的也少了,邻居家也搬到了城里住,如今院子里一片荒芜,井边杂草丛生,井就在我家房子后,我家的房子也要拆了,不知拆房子时可会不小心填埋,不会的吧。

我的最初的玩伴全都是喝着那口井水长大,如今大家都已成人,各奔东西,鲜少往来,我看着通讯录里的他们的名字,儿时的欢声笑语,玩耍打闹就会浮上心头,那时候滚铁环,弹弹珠,拍画皮,抛石子。啊,一去不复返了。

秦冰晨:就职与苏州,礼义梁泉人,文字朴实,情感真挚。

文字凝固时间乡土永连心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