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厌学该如何教育?与其拯救孩子,不如母子有情

 壹心大哥 2020-09-29

我家的男孩三年多前突然就厌学了,死活都不愿去上学了,如果按照现在心理医生的行为评测量表,我的孩子当时的状态应该算作是双相情感障碍、中度抑郁症。

特别是我这个男孩从小内向、敏感,厌学以后,我家族中有位精神科医生信誓旦旦的确定孩子有明显的自闭倾向,希望我能及时用药治疗,回想起来,我非常庆幸当时采取的解决孩子厌学策略:

我们先从身为父母的身上寻找根源,开始自我觉醒之路,同时用好奇对话去联结孩子的内心,既让孩子觉得被尊重、被接纳,又能时常觉知自我,一句话总结就是:『关注感受、心上炼、事上磨、内观自我!』

后来孩子慢慢的就主动与我们坦诚沟通,愿意为自己负责任,愿意为自己的未来做选择,辍学在家仅仅4个多月的时间,孩子就彻底摆脱了厌学情绪,主动复学了。

随着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也开始关注身边与我有缘的家庭中孩子成长,这几年,我不仅帮助了自己公司的合伙人、供应商、核心经销商,也帮助了愈来愈多的通过自身成长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厌学、叛逆的父母。

今天,我就自己指导『亲子沟通学习圈』家长的真实案例来谈谈这个话题:孩子厌学该如何教育?与其拯救孩子,不如母子有情!

厌学该如何教育

你也许非常希望快速的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得了解厌学到底是什么?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厌学仅仅是个讯号,并不是疾病,孩子厌学仅代表他在学习方面不快乐、有压力,有研究表明80%初高中孩子都有厌学情绪,真正对学习抱有积极上进的态度仅有20%。

厌学的表现基本有以下几种:

1、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某些科目哪怕自己努力了也还是没法拿到好成绩,经常对自己要读书这件事感到困惑;

2、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父母询问学习情况孩子就会表现烦躁、难受,老师点名批评也会让孩子感觉有压力、害怕;

3、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写作业拖拉、时常玩手机、看书犯困、上课开小差,总是学不进玩不够等。

很多父母关心的厌学症指的是指孩子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其实在精神疾病诊断手册里面其实没有“厌学症”这个病名的,所以我常常说:

『不是孩子得了厌学症,而是孩子发生什么了事情,让孩子内心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当孩子厌学负面情绪(紧张、抑郁、害怕、焦虑)不断积累发酵,孩子的行为反应模式自然就遵循人性的本能『避苦趋乐』开始有各种情绪困扰,于是你就看到了孩子开始抗拒学习、惧怕上学、经常生病请假......

这些症状与行为仅是为了平衡适应上的障碍,其实是情绪困扰让孩子掉进自我情绪漩涡中,情绪一直压在孩子的右脑,从而影响孩子左脑的思维,如果作为父母的你没有意识到这点,最终结果就是逃学、辍学。

厌学的孩子内心自我怀疑的声音:我无论怎么努力了还是做不到,我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不是个好孩子,不值得父母尊重!

导致孩子厌学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孩子厌学是因为学校老师要求严格、爸爸管教孩子太粗暴、爷爷奶奶太溺爱孩子、孩子沉迷游戏无法专注学习等等,厌学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我们千万不要陷入是谁的过错的迷思当中!

面对孩子的厌学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最健康、最重要的、并且没有副作用的解决脉络就是『在关怀孩子这个人的基础上,让孩子主动回到学校上学!』

当然你也要注意孩子重新回到的学校,回到的班级一定不要是“有毒”的,比如说:老师分别心很重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班上的同学喜欢排挤、嘲讽成绩差的学生,那么这个孩子重回学校,就会更加沮丧、更加有压力!

其实孩子厌学的问题如何教育是要系统的去看待,一般要从孩子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四个方面去综合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因素。

孩子的家庭教育从源头上说,父爱是孩子内在力量的源泉,投射为孩子的心因是领导和权威,果相为事业和财富。

母爱是孩子内心爱与柔情的源泉,投射为孩子的心因是爱、怜悯、包容,母爱的果相为情感、人际关系互动与婚姻方面。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如果出了厌学的问题,一定是父母自身出了问题,如果要彻底的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家庭氛围要做到『既要母子有情,更要父子有亲!』

放下拯救之心

母亲是全家庭的情绪能量池,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网上曾经有个很热的视频段子:我爱读书——妈妈快乐——全家快乐!

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生命的能量是通过母亲来到我们身上,母亲后面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在她们的身后是生命的源头,生命之光。

每个母亲都想把最好的爱给到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何孩子却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和爱,却不时地经历各种痛苦?

很多妈妈在家庭教育当中,头脑中总是盘旋着类似这样的念头:『我愿为孩子付出一切,我要做个成功尽责的妈妈』,但是现实中却不由自主地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有些妈妈在家庭中非常强势,喜欢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包括那些温柔的强势关怀或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

同时这类强势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丈夫存在不满和不屑,而丈夫又缺乏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从而选择顺从和懦弱的,妈妈就很容易变成家庭的权威,变得强势控制家庭的一切。

更多的妈妈是担心焦虑型妈妈,通常活在未来里面,或者活在给孩子最好的爱的完美状态里面,这也是现在社会最普遍的情况。

这类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生病,担心孩子会受伤,担心孩子会失败,担心孩子现在要是不怎样,以后就会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这时候妈妈就投射了很大的意念在孩子身上“你不要生病”,“你不要失败”,“你不要......”,当妈妈不断去担心某些事情发生,孩子会无意识地去往体验那些感受,因为那是父母无意识中引导孩子去体验的地方。

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妈妈甚至会看不到孩子的感受,被担心和焦虑的情绪缠绕着,所有的专注力都在自己期待的目标里,总是想为孩子扫除那些阻碍。

而孩子却是总是渴望与妈妈心连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子连心』,于是妈妈的焦虑、担心很容易造成孩子拼命去创造出妈妈担心的那个结果。

因为在那个点上孩子的情绪才得到妈妈的照料,孩子才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也是为何你担心的越多,就容易把担心的事情变成真。

所以当孩子从有厌学情绪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辍学在家、重返校园,再次辍学不断反复着,妈妈们不断地告诉自己、告诉身边的人:

『我不努力,我不救孩子,那谁来救他呢?』

『只要我还能努力,那孩子就还有希望!』

这样的信念会给我们带来道德上的力量,却会掩盖太多的真相!我常问到:“孩子到底是重病不起了?奄奄一息了?还是命悬一线了?”,他为何需要你用拯救的心态来对待他?

要知道,“拯救”在人类的语境中,必须是对方处于危难之中,同时也意味着对方没有能力透过自己的努力而让自己改变现状,所以才需要外界强力的干预,然后才能摆脱自己的危局!

所以当你的心态是拯救孩子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在潜意识深处默认了你的孩子就是这样的状态!不然你救他的心也不会那么急切!

那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他怎么努力,他怎么改变的企图在你的意识里面都是没有的或者都是无效的,根本就不会被你看见的。

事实是孩子没有那么差,其实也在寻找,只是他由于自己年纪、习性、能力的原因暂时还没有找到出路,很多时候需要的是规划、指导、协助即可!

很多妈妈不知道的是,自己这颗想拯救孩子的心最终把孩子的努力吞没了,让他窒息了。

这个可能是很多妈妈都不可想象的,也难以想象的。因为总觉得,我是为他好啊,为他好怎么可能反而害了他呢!

但是孩子厌学不断地事实总是让妈妈们不断失败、自责、沮丧,担心焦虑型妈妈继续无休止的担心、焦虑,经常被孩子厌学问题弄得彻夜难眠,整天人在心不在;强势控制型妈妈就在小心翼翼与怒发冲冠两者之间不断重复着。

学会母子有情

如果当你放下了自己的『拯救者』角色,我的建议就是妈妈一定要回归平常之心,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与孩子相处,如其他健康成长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以好奇对话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

对于厌学的孩子,我一直以来的主张就是妈妈在心态上符合8个字:『关我屁事、关你屁事!』,在家庭教育践行中,学会运用『母子有情』。

富人问:“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去努力打渔,却躺在沙滩上睡觉呢?”

渔夫说:“关你屁事?”

富人又说:“你难道不羡慕不想成为我这样的成功人士吗?”

渔夫说:“关我屁事?”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成了人生两件大事。

细想想也对,世界上的事无非是这两件,那些苦恼痛苦的人,无非就是边界不清,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把自己的事推到别人头上,让人生变得处处都是困境,徒增苦恼。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孩子厌学问题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妈妈不要总是想急于去拿到答案去拯救他,或者不要总是希望找到一种方法马上能改变孩子。

对于孩子的成长只要你始终遵循内在生命本能的自然法则,尽量不要用错误的沟通方式及行为去阻隔孩子的内在自我建构成长,让孩子内在自我有秩序地、健康自由地成长。

孩子现在遇到的问题基本上他自己会负责的,因为我始终相信孩子内心是不会完全丢掉自己当下的学习者角色的,他的内心还是一直有上学的渴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运用才恰当呢?对于身为妈妈的你,你怎么做、怎么说,才算是『母子有情』

这里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多利用身体的抚触表示关爱,沟通时尽量做到语气平和、语速缓慢;

2、好好倾听孩子的说话,孩子的事情再小也很重要,请你做到『人到且心到』;

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观点差异是允许的,不能因为不符合期待便说教、指责孩子;

4、改变“怕出事”的观念及“防出事”的态度,坦然接纳孩子的犯错,学会对孩子放手;

这里我用一个【亲子沟通学习圈】中家长的真实案例来阐述。

【案例背景】:俊俊是个单亲家庭中17岁的男孩,今年刚升高中,父母离异后跟着妈妈生活,初二的时候因为厌学情绪严重中途休学,后来又重读初二。

这次中考中临场发挥不好,没有考入妈妈期待的重点公办学校高中部,只好选择了离家最近的民办高中。

自从开学报道以来,孩子的情绪就比较低落,军训期间就开始厌恶学校的学习生活,多次请假,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经常躲在在家玩手机。

【案例内容】:周五中午下班,妈妈与往常一样匆匆煮好饭等孩子回来,往常的这个时间他会从学校步行到家后马上冲凉,可是今天孩子回家后,就躲在房间里许久不见他去冲凉。

妈妈走进孩子房间,见他坐在床边,妈妈坐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妈妈:怎么了?

俊俊(很落寞的表情):我不想上学了......

妈妈:上午学校发生什么事了?

俊俊:没有.....

妈妈:那怎么不想上学了呢?

俊俊:今晚学校唱歌比赛,肯定很晚才回到家,张老师一定要我参加完才走,那我还不如下午直接不去了。

妈妈:今晚比赛呀,几点开始?

俊俊:晚上7点才开始,就算我等我们班唱完再走,也是很晚了。

妈妈:哦,那你下午直接就不去学校,这样好吗?

俊俊:我又有什么办法啊!

妈妈感觉在这里与孩子的沟通卡住了,不知怎么去接话,于是转移了话题。

妈妈:学校还发生什么事了吗?

俊俊:语文老师要交周记,我没写,课代表又催,全班几乎只有我一个人没交。

妈妈:语文老师催你交作业了?

俊俊:其他老师也催了,好烦啊!

妈妈:你现在没去晚自习,写不完作业也是正常呀。

俊俊:是呀,可是老师不知道呀,他们就只会催作业。

妈妈:嗯,每天作业多吗?

俊俊:几乎每科都有,就算每科只写十分钟也要一个多小时呀!

妈妈:要一个多小时呀!

俊俊:你觉得可能一科只有十分钟吗?你不要总是问来问去的,好烦呀!

妈妈内心情绪被孩子这句话挑起来了,妈妈能感受到此刻她有生气了,但这时妈妈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生气。

妈妈:你吃饭吗?

孩子愣了一会,停顿了一会才回答。

俊俊:我不吃!

妈妈:那你一个人静下吧,你的事情自己来决定吧!

妈妈压抑着内心的怒火,气冲冲地回到饭桌,开始吃饭,接着孩子走出房间,拿了妈妈的手机,转身回到房间并接着把房门反锁起来。

【案例指导】:妈妈看到孩子如此行为,胸口仿佛被大石头压着一般,此刻感觉有万箭穿心的痛彻心扉,眼泪不禁流落下来,情绪稍微平稳之后,线上联系我,寻求解决办法。

于是,我邀请这位妈妈来扮演俊俊,我来扮演妈妈,这样妈妈才能深刻地理解对话的意义与魅力。同时我也在重要语句后面做了注释,标注我这样沟通的目的与意义。

我:我现在来扮演妈妈的角色,你来扮演俊俊的角色好吗?

妈妈:好的。

我:现在先纠正下母子对话前必须的联结场景,我的建议是妈妈走到俊俊的房间,坐在孩子对面,轻轻地拉着孩子的手,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做到人到心到。

我的扮演:俊俊啊,(停顿5秒),妈妈看到你回家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冲凉,你还好吗?

妈妈的扮演:我不想上学了......

我的扮演:哦,妈妈刚才听到你不想上学了,对吗?(核对孩子的观点)

妈妈的扮演:是啊,就是不想上学了!

我的扮演:俊俊啊,妈妈允许你此刻的不想上学的想法,但是妈妈好奇问一下,发生什么事情了,让你有这个念头的啊?

妈妈的扮演:今晚学校唱歌比赛,肯定很晚才回到家,张老师一定要我参加完才走,那我还不如下午直接不去了。

我的扮演:还有呢?

妈妈的扮演:晚上7点才开始,就算我等我们班唱完再走,也是很晚了。

我的扮演:听起来你对张老师的安排,此刻有些不开心,是吗?

妈妈的扮演:是啊,老师都是这样啊!

我的扮演:除了今天晚上歌唱比赛安排的事情,还有什么其他事情让你在学校不开心,感觉有压力啊?(好奇引发孩子情绪的具体事件)

妈妈的扮演:语文老师要交周记,我没写,课代表又催,全班几乎只有我一个人没交。

我的扮演:俊俊啊,妈妈听到你这里有因为害怕老师指责而引起的烦躁,是吗?(核对孩子的情绪)

妈妈的扮演:是啊!不仅语文老师催交作业,其他老师也是这样的啊,都烦死了!

我的扮演:俊俊啊,妈妈知道你现在因为作业很烦躁,那你现在愿意跟妈妈谈谈你的烦躁吗?(点出孩子的情绪名字,好奇孩子对感受的认知)

妈妈的扮演:老师都只为自己考虑,作业几乎每科都有,就算每科只写十分钟也要一个多小时呀!

我的扮演:嗯,这样听起来做完作业需要花费的时间,的确挺多的!难怪妈妈每次看到你面对作业总是皱着眉头,你这里有不开心吗?

妈妈的扮演:是啊,这么多作业啊,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

我的扮演:俊俊啊,妈妈听到你这里有生气啊,你是在生老师的气吗?(好奇孩子情绪的层次、对象)

妈妈的扮演:嗯......

我的扮演:除了生老师的气,如果你作业没法按时完成,那你还会生自己的气吗?(协助孩子辨别情绪的层次、对象)

妈妈的扮演:有时候我会生气,更多的是难受啊......

我的扮演:妈妈此刻感觉到你其实内心还是想按时完成作业的,现在听起来你好像不接纳自己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是吗?(好奇孩子的内心期待)

妈妈的扮演:是的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啊?

我的扮演:俊俊啊,那你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

妈妈的扮演:我也不知道啊,我也没办法啊......

我的扮演:虽然此刻你没有想出办法来解决作业按时完成的问题,但是妈妈能够听到你其实对自己要求还是很认真的啊,你是否跟妈妈一样,愿意欣赏一个认真、负责任的俊俊,而不是一个按时完成的俊俊啊?(好奇核对孩子的渴望)

妈妈的扮演:嗯,我愿意选择欣赏认真、负责的那个我!

我的扮演:俊俊啊,妈妈虽然一直认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你现在看起来遇到了困难,你允许妈妈帮你想办法,协助你解决没法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吗?比如:我们可以找1对1的课外辅导老师,让你能更好的、更快的完成作业?(好奇孩子的期待)

妈妈的扮演:好的!谢谢妈妈!

我对这位妈妈的沟通指导示范就停在这里了,我然后问这位妈妈通过刚才的示范,结合她自己跟孩子的沟通,她此刻有什么感受?

妈妈回应我:“同样是没有完成作业,而害怕上学导致不想上学,但是作为扮演孩子的我感觉到,妈妈是接纳我的,支持我的,妈妈的话语让我内心柔软,感觉很温暖!”。

这位妈妈这才觉察到自己与孩子的对话,由于过多抱有『拯救之心』,于是急着解决孩子的问题,“说教、给答案”旧模式不由自主地就出来了,让孩子不时觉得厌恶,觉得妈妈既啰嗦又帮不到自己,于是妈妈眼中“叛逆、厌学”孩子行为就出现了!

【结束语】

面对孩子厌学,妈妈若是以一个平常心对待之,常用好奇对话沟通,慢慢的孩子情绪就会释放,乃至最终走出他的人生困境。

你想拯救孩子的心有多强烈,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摧毁就有多巨大!

所以该面对的人还得是你自己,只有等到你什么时候,真正的不为孩子的厌学而焦虑自责了,你孩子的改变就自然开始了。

同时好奇对话不是来改变孩子的,是让孩子通过与大人的对话带来自我觉察,当孩子有觉察后,孩子的问题,他自己会负责任解决!

就如我经常说的一句话:父母满足孩子内心的渴望,孩子满足你的期待!



§§


如果你有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叛逆、早恋、厌学、玩手机……),或者想学习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通过微信联系壹心大哥,免费帮你分析孩子教育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