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第40章:为什么说“弱者道之用”?

 琢磨君专栏 2020-09-29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儒家思想讲“仁”,道家思想讲“道”。那么,道是什么呢?道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我们先来通过《庄子》中的一个小故事来了解“道是什么”!

庄子的《外篇-知北游》中写道: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大道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一定要指出具体的地方才行。”

庄子说:“在蝼蚁之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

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

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

庄子说:“在瓦块砖头中。”

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

庄子说:“在大小便里。”

东郭子听了后不再吭声。

为什么庄子说道在蝼蚁、稗草、瓦块砖头、大小便当中呢?就是因为他一直要强调一个观点——“道无处不在,但道不是具体的某一事物”。就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道造就了万物,但是跟万物本身并无界域之分,而事物之间表面上存在差异,而实质并非有什么区别。

人们所说的盈满、空虚、衰退、减损,认为是盈满或空虚而并非真正是盈满或空虚,认为是衰退或减损而并非真正是衰退或减损。

我们再来看看“道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了解“道”、顺应“道”。

老子《道德经》第40章写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而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还要借助后面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来理解——天下间万物都是生于有形的物质,而有形的物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物质。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有是从无中来的,有无相生,有是看得见的便利,无是看不见的大用,正所谓是“无用乃大用”。比如说,思想和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对于人生的意义重大。

“反者道之动”这句话,我之前专门写过专栏文章来解释,这里就不多说。我们今天主要来看看“弱者道之用”到底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看,是说道的作用是微妙、弱小的。其实,我们借助学者王震岳的观点来理解一下:凡是能力较强的高等“有为”物种——譬如哺乳动物或脊椎动物——都不免快速灭绝;凡是能力较差的低等“笨拙”物种——譬如无脊椎动物或原始单细胞生物——倒长存不衰。

他还在《知鱼之乐》书中举例说明这种现象: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发生于3 8亿年前,迄今仍是地球上质量分布最广、生存力度最强的物种。而多细胞动植物直到5亿7千万年前的寒武纪显生时代才渐次繁荣起来,然而它们中间99%以上的物种早已灭绝,而且越高级的物种灭绝速度越快。

这些大自然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你的能耐越大,生存本性的稳定要素越少,就越不安稳,危险系数越大。

所以说,“弱肉强食”可能是一种假象,因为弱化现象是道的展开和实现。越是看起来很弱小、不起眼的生物,反而更容易存活下来。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弱者道之用”本意,难怪老子一再告诉人们要放弃智谋机巧,做个像婴儿一般的“愚人”,因为“愚人”更加符合“弱者道之用”的规律。

比如说,《道德经》第20章,老子说道: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阅读更多关于老子《道德经》思想与智慧的文章,欢迎大家订阅本专栏!下期再见!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