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学活用方剂学,郭老师最新力作,非常难得的实用图文课程

 智耶 2020-09-29


 什么是经方?

 狭义的经方,特指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剂。广义的经方,可以延伸到唐代以前的方剂。这些方剂一般具有用药少、药力专等特点。

比如:

泻心汤,也称之为三黄泻心汤,有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主治“吐血、衄血”。临床就按此方证,对吐血、衄血等身体上部的出血,效果非常好。

芍药甘草汤,止痛神方,后世又称此方为去杖汤,专治腓肠肌痉挛以及坐骨神经痛。用原方有效,有时还加味,加附子,加麻黄、细辛。其实,芍药甘草汤还不仅仅是治疗腿痛,对其他神经痛也有效果。比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对痛经,也有效果。

经方的主治,常常可以在身体上找到对应点。

比如咽喉部是半夏厚朴汤的主治部位,原文是“咽中如有炙脔”,凡是咽喉部位的异物感、粘痰、疼痛、咳嗽、浮肿等,均可用半夏厚朴汤。小腹部是桃核承气汤的主治部位,原文是“少腹急结”,所以,凡是在两少腹部的压痛、肿块以及便秘等,均可用桃核承气汤。头项腰背,是葛根汤的主治部位,原文是“项背强几几”。头项腰背,整个后背的困重感、拘急感、冷感,以及局部皮肤的疾病,如痤疮、毛囊炎等,均可以考虑用葛根汤。下肢浮肿是防己黄芪汤的主治,原文是“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所以,用防己黄芪汤一定要检查一下下肢,有无浮肿,两膝盖有无疼痛等,有浮肿,有膝痛者,此方效果才好。

所以说,方证方证是实证的,其极强的客观性,使得经方方证不会出现太多的歧义,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经方一个证,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大柴胡汤证……,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学习,便于应用。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千八百年以来,众多医家学习并验之以临床,积累了非常多的临床经验和心得,光是留存下来的,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就有两三百家,历史上没有哪个医籍有研究得这么透彻。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条文的含义、条文的临床验证、方剂的临床经验医案等,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把重要的著作研读一遍,没有道理学不会经方。

 当然,对于时间精力少的人来讲,这么多的资料,可能反而成为麻烦,需要有人把对临床有用的经验提炼出来。因为学经方的目的,不是成为书虫,而是为了吸收其中对临床有用的经验。

 综上可知,经方之所以容易学会,是因为它具有经验实证的特点,组方明了,学习参考资料丰富。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01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02

  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把重要的著作研读一遍,没有道理学不会经方。

03

  “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

  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