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杨运红的随笔《父亲的固执》

 黄石新东西 2020-09-30

      又到中元节,想起已经离我而去有半年多的父亲,想起父亲在世的点点滴滴,最难忘的是父亲的固执。  

父亲是一名地质工作者。  
五十多年前,当他第一次与伙伴们来到这鄂赣交界的封三洞时,立即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  
连绵不断的群山脉脉相连,群山之中,一条小溪依着青山静静流淌,在小溪旁,在峭壁岩畔,一簇簇殷红的杜鹃花有的象云,山巅飘动,有的象雾,缠绕在山腰,还有的似瀑布,奔泄在山峡幽谷之中……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青铜文化兴盛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开采冶炼,曾经留下过孔雀落脚和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炼铜铸剑的美丽传说……,到明末清初时期,这里南北山皆出矿,往来车马络绎不绝,由于官府强征豪夺,民不聊生,附近村民愤而将其中三个最大的矿洞封死,因此称之为“封三洞”。  
然而,这里真正吸引他们的还是那地下蕴藏的宝藏。  
他和他的伙伴就是来这里对这些宝藏进行勘探的。从那一天起,他们就在这深山荒岭之中,以荆棘丛为家,与豺狼作伴,过起了半原始的“野人”生活。  
这里三面环山,和外界的联系只有湖边一条布满牛屎的小道。每个休息日,当晨曦初露,薄如白纱的雾霭还笼罩这群山时,他们就开始从这里走向小路的尽头。傍晚,当周围的一切都融入暮色中,他们才踏着夕阳归来,带回了一周所需的粮、油、菜等生活用品。  
有人说这里条件艰苦,他却不这样认为,有时还觉得很开心。因为他才三十多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常常是下班也不休息,不是躲在树丛里打野兔子,就是跑到小溪里去捉鱼,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当地老百姓不敢吃鱼,把鱼当做妖魔鬼怪。  
一晃几年过去了,他们也完成了这里的勘探任务,当他们离开这里时,他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再和封三洞联系起来,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40多年后再回到封三洞,留在他记忆中的封三洞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甚至原始的山沟沟。  
当他的小儿子在1985年从大冶有色技校毕业以后,在他们的家庭会议上才再一次出现了关于封三洞的话题。  
从儿子那里,他知道了那个偏僻的山沟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取其谐音改名为丰山铜矿,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这座矿山曾经拥有3000多员工、年处理矿石超百万方、年产矿山铜8000多吨,为国家大型有色金属矿山。  
到了九十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落后,人浮于事,管理不善,这座当年一度辉煌的矿山出现年年亏损,于2003年按政策关闭破产了。  
虽然经历了关闭破产的阵痛,但是勤劳勇敢的丰山人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团结进取、克难攻坚、追求卓越的精神,使这个经历关破重组的国有矿山在新世纪产生了巨大的“裂变”。从关破前扭亏无望到现在的盈利大户,企业效益逐年攀升,员工收入不断增长,生产现场和矿区面貌大为改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现在的丰山铜矿作为中国企业五百强的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生产矿山,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黄石市纳税百强、黄石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湖北省安全标准化二级矿山等荣誉称号。  
每次听到这里,他总是一笑,这是一种不信任的笑。在他的记忆中,那里是个豺狼虎豹出没的地方偏远矿区,从黄石市区到矿山,汽车要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七八个小时,老百姓常年以红薯为生。特别是这里血吸虫病流行,茫茫荒野,只见坟堆不见人。虽然解放后几十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但血吸虫病仍未根除。为此,每次儿子从丰山回来,他们父子俩总要发生一番争吵。曾经多少次,儿子都对他说:“你若不信,可以亲自去丰山看看嘛!”  
由于身体原因,他的丰山之行一直没有成行,就是小儿子结婚也没有去过。  
一转眼,进入2009年,眼看就已经八十岁高龄了,可能是怀旧情结,也可能是想验证小儿子的话,有一天早上起来,他突然萌发了去丰山看看的念头,说走就走,当天他就乘上了开往丰山铜矿的班车。  
汽车沿着宽敞的柏油马路行驶着。不到两个小时,当汽车翻过一座山岭时,远远的,丰山铜矿就出现在眼前了。  
一排排常绿树木像仪仗队员排列在矿区公路两旁,一幢幢家属楼顺着公路依山而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羽毛球场、篮球场、中心广场遍布矿区,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高耸入云的主井,矿斗把从井下提升上来的矿石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选矿车间……  
四十多年来,当年有着凤鸣凰和传说的大屋周山已经被挖成了一个几十米深的大坑,成为新型愚公移山的历史见证;  
在东面山坡上,依山而建的选矿厂房层层相连,像布达拉宫一样,厂房里一台台机器排列整齐;  
在调度室,通过工业电视,他看到了地层深处辛勤工作的矿工们,看到了井下先进的采矿工艺……  
几天来的所见所闻使他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到不可理解,是什么力量使当初那样一个落后的山沟改变为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矿山呢!几天来,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总是找不到答案,当他走到矿区文化长廊时,看到墙上“责任、忠诚、学习、进取”八个大字时,他豁然明白了眼前的一切……

[今日头条]杨运红的随笔《难忘98抗洪》

杨运红,男,1966年10月出生,四川成都人,先后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黄石电视台等单位工作,高级政工师,1986年开始新闻写作,曾任黄石杂文学会理事、黄石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当代矿工》杂志湖北记者站站长等职。现在大冶市人民检察院负责新媒体运作。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