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客家文化,沉淀记忆的时光场所

 忆茶阳风物 2020-09-30
经过时光洗礼的客家建筑
别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人文气息
渗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行走在旧街小巷
在悠长的鹅卵石上
漫步其间的感觉仿佛踏在过去的岁月
跟着小编
去承载客家文化的记忆场所
开启奇妙之旅吧
花萼楼
来源:新梅互联
花萼楼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建筑面积达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楼顶为木梁灰瓦,楼内有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
来源:李艮辉
花萼楼构建匠心独运,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客家独特的建筑风格,其古朴独特的建筑魅力,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往。踩在鹅卵石上,心里倍感踏实,这些鹅卵石见证了花萼楼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从花萼楼里走出的每一个客家人的故事。
来源:新梅互联
花萼楼: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
泰安楼
来源:网络
泰安楼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从正门进去,正中间的主体建筑是大楼的祠堂,分上下二堂,上堂的匾额上书祖功宗德四个大字。
来源:新梅互联
泰安楼不同的楼层有不一样的展区,一楼展示了客家发展史,二楼为大埔名人展区、将军画展区,整座建筑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大埔客家人情风貌。大大小小两百多个房间,走廊相连,相贯相通,古老的泰安楼,沿着楼梯走上去,来到环形的狭窄走廊,绕楼而行,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来源:网络
泰安楼: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
仁厚温公祠
来源:新梅互联
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民居建筑。围龙屋多为坐北朝南,雨水由高至低排水顺畅,冬季寒冷的北风被挡在屋外,族人在屋内享受冬日的阳光。
来源:新梅互联
构建科学而巧妙:整座屋由五部分组成,显得错落有序、主次分明,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慎密、科学和匠心,形似长龙、美如彩虹,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各家遇有喜庆之事,如祝寿、嫁娶之类,会选择在祠堂里举行,因此逢年过节,仁厚温公祠都会出现热闹非凡的景象。
来源:新梅互联
仁厚温公祠: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
南华又庐
来源:新梅互联
南华又庐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其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凤,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因建造人潘祥初(字承先,旅印尼侨领)出生于该村祖屋—南华庐,其事业有成后建造此庐而得名。
来源:新梅互联
围屋外表是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联体,所以俗有“屋中屋”之称。绕到屋旁的花园,映入眼帘的荒草比花木繁盛,但里面仍隐约可见当年的风采,无论是花坛还是水池,都建成莲花形状,壁上嵌有鱼虫字画,幅幅美轮美奂。
来源:新梅互联
南华又庐: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
种玊上围
来源:新梅互联
种玊上围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2年),历经18个春秋,至康熙八年(公元1670年)建成,至今有340多年历史,古寨的四周挖掘有城池长濠,设险甚固,种玊上围军事防御功能很强,气势极为雄伟。
来源:新梅互联
建筑屋顶多为硬山顶结构,雕梁画栋,梁架构件饰以通花、狮蟹、花草、人物等精美雕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寨外广场有一口池塘,长年水量充足,既回收了寨内用水,又用于养鱼和防火。“五丛榕”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蔚为奇观,清代时古寨内出了五位举人,按当时“每中一举种榕一棵”的乡规,种了五棵榕树,至今仍青翠欲滴,生机盎然。
来源:新梅互联
种玊上围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
松口古镇
来源:新梅互联
松口古镇是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历史上商业贸易繁荣之地,属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这里深深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在明末清初时松口便出现了洋楼建筑。
来源:新梅互联
漫步古镇街道,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见,精美的墙饰仍然清晰可见,诉说着这个古镇与海外千丝万缕的联系,古镇街上的松口火船码头,是松口历史上华侨漂洋过海的第一站,码头上光滑的石阶、历经风雨的船墩在讲述着沧桑。
来源:新梅互联
松口古镇: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
百侯古镇
来源:新梅互联
百侯古镇,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客家围屋,古镇旅游景区分为“百侯印象”、“耕读世家”、“古巷风韵”、“墟市旧梦”、“侯北人家”等五个主题片区,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客家古民居,主要景点包括陶行知教育基地、 肇庆堂、通议大夫第、百侯古巷、百侯骑楼老街等等。
来源:新梅互联
古镇的小巷子,古巷深风情浓郁,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古巷,整齐划一,形状相似,漫步其间像是走进了迷宫般的时光隧道,巷头巷尾随处都能偶遇古朴大气、精美绝伦的民居,让人犹如置身于中国客家古民居的大观园。
来源:网络
百侯古镇: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
茶阳古镇
来源:网络
茶阳古镇七条骑楼林立,老街全长一千多米,由7条古街组合而成,初建于明清时期,这里的石雕牌匾不计其数,茶阳古镇的代表文物,父子进士牌坊,文化深厚值得令细细品味,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精美的雕刻,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来源:新梅互联
茶阳老街饱经沧桑的骑楼建筑在跨越了繁华与喧嚣之后,依旧故我,不弃不舍。老街一直保留着泰然自若的气度,感受旧日时光所遗留下来的独特魅力,想象当年铺号林立的繁华与热闹,古镇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雨冲刷之后,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和风韵。
来源:网络
茶阳古镇:梅州市大埔县茶阳古镇
中国客家博物馆
来源:新梅互联
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正大门为圆形的两层牌坊结构,形似客家土楼,上书“中国客家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口古井,井栏刻“饮水思源”四字,寓意客家人从中原辗转南迁,对“根源”相当重视,时刻不忘“根本”。客家博物馆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梅州华侨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名人廉吏馆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组成。
来源:新梅互联
馆内还有许多的客家元素,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将军馆,展示了482位梅州籍将军一生的伟业,展示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历史长河中过去的时光。
来源:新梅互联
中国客家博物馆: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大道2号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客家建筑是文化的见证者
在这座有千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追寻专属的时光印记
古村落独特的文化氛围
弥漫着悠久的古韵情怀
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
在淳朴亲切的乡音中
行走在曲折的小巷
让时间慢慢的流走
本文转载自梦里客都,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