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产经商,富至巨万,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望项背。范蠡身体力行,不断总结经商之道,提出了“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见解,以及“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的方略。尤其是在以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贪恋权位,而范蠡却一甩袖子就把君王“炒”了,坦然改变大将军身份,潜心从事生产,埋头经商,迅速致富,以至后人对富翁均以“陶朱公”相称,或形容人富比“陶朱”,皆由范蠡而来。 “三聚三散”则更不容易。范蠡向勾践的上书和勾践对他的答复,实际上是一次极为有趣的对话。一个是以退为进,一个则暗藏杀机。“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使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中了其中的圈套!这其中的玄机,旁人或易洞悉,当事人决然幸免。否则,后人的中国也不会不断地上演着类似的悲剧。再者,若不是范蠡对财富金钱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及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又怎么能够做到如此心态平和、淡定,进而三聚三散呢? 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毅然辞去,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而范蠡急流勇退,悄然而去,并且道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名言,是中国主动辞官的第一人。后语:古往今来,人们对名誉、金钱、美女,地位的追求永无止境,能如范蠡有此种趋于常人的见识,如此潇洒的人生,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来源:中原子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