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从两千多年前到今天,《论语》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0-09-30

2571年前的今天,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冬月初十),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孔子年轻时便积极想要从政,可却终生郁郁不得志。五十多岁时,他终于得到机会,入仕为官,但几年后便因国君昏庸无能,失望离去。政治上的失意,让孔子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中,他开办私学,广收弟子。这些孔门弟子中不乏贤士,很多成了各国的栋梁之才。为了记录老师孔子的思想,战国初期,孔门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了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这便是《论语》。

现存的《论语》共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分为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其中有四百四十四章记录孔子与其弟子、时人的交流,另外四十八章记录孔子的弟子之间的交流。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运用了语录体和对话体的模式。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在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以及佛门的传教记录中。语录体不重视篇章结构以及段落、内容间的关联,所以《论语》中的每一篇都包含多种主题,各自独立,没有关联。以《学而篇》为例,在探讨学习之余,又探讨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施行仁政等内容,显得很散乱。

语录体最突出的特色是言简义丰,往往一两句话中便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经验,有些语句已成为广为流传的格言警句或成语。比如《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教无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杀身成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无一不家喻户晓。

不过,《论语》中也并非全都是简短的语录,比如在《季氏将伐颛臾》一篇中,鲁国大夫季氏将要讨伐鲁国的附庸国颛臾,孔子在从自己的弟子、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口中得知此事后,用三段话论述了季氏不应讨伐颛臾的理由,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相当具有说服力。

作为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生动刻画了这些人物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孔子,书中生动描绘了孔子讲话时的神态举止,使其形象跃然纸上,既令人敬重,又让人感到亲切随和,完全不同于很多人心目中那严肃的圣人形象。南朝文学家刘勰在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曾评价《论语》“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另外,《论语》中还成功刻画了孔子多个弟子的形象,如直率鲁莽的子路、温文尔雅的颜回、聪敏机智的子贡、洒脱不羁的曾等,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儒学从西汉年间便成了中国统治者眼中的正统科学,以至于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论语》一直是读书人初学的必读作品。就算到了今天,书中很多道理对我们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等也依然颇具实用价值,常常阅读、揣摩它,必能有所得益。

………………………………

摘自《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汪思源 编著

译林出版社 凤凰壹力

………………………………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国学经典 浩瀚无边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 刘向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东汉) 王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叙利亚) 坎耶里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阿根廷) 科尔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推荐的古书, 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