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是如何失去东北出海口的

 再会熟 2020-09-30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在东北失去了通向日本海的所有出海口。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清政府也逐步意识到了出海口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有意在日本海沿岸谋求一个立足点。
1885年,清政府做了第一次尝试,就是要求俄国归还此前被割让的摩阔崴海湾(也就是现在的波谢特湾)。不过俄国是属貔貅的,历来只进不出,对清政府这个建议断然拒绝。清政府没有诉诸武力的决心,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此后清政府把目光转向了韩国,有意让韩国把造山湾到图们江之间的土地割让给中国,这样珲春地区就有了一个出海口。此外清政府还考虑占据永兴湾,以加强在日本海的存在。
然而对于这个想法清廷的保守派认为向藩属索取土地有失礼仪,而洋务派担心列强会反对,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此外在1861年和1886年两次勘界时,都约定“国界线由(土字)界牌沿江通向海边”,并在江口设立“乌”字牌。因此从法理上来说,图们江实际上是中韩之间的界河,江面主权一半归韩国,一半归中国,俄国的领土到江边为止。
不过在实际设立界牌时,俄国闭口不谈“乌”字牌的设立问题,坚持“我不要脸”的原则强占了图们江口。面对俄国这个滚刀肉清政府全权代表吴大徵也有些无奈,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向俄国索要图们江的通航权。
这次俄国代表总算松口,双方约定中国船只有权从图们江入海。清政府谋求日本海出海口的努力最终只有这聊胜于无的收获。

红线就是清政府原定索取摩阔崴海湾和造山湾的界线

​俄国占领的波谢特湾

吴大徵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