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晚报

 杏林前浪4868 2020-09-30

记忆中的裱画店

□周思璋

最近读到《江海晚报·夜明珠》载有一篇《亦装亦裱指间柔》,谈的是字画装裱,引起了我的回忆。如皋是一个千年古邑,曾经遗留下不少历史事物,可惜屡经风雨沧桑,已消磨殆尽,仅剩少许残留在老者的记忆之中。

我的童年已经是新生的“中华民国”,万象更新,风俗习惯、衣帽服饰和居室布置皆有了变化。幼年曾听到老人传说的一首打油诗,是讥笑“暴发户”的:“一进门来油漆香,主人家穿的新衣裳。堂前字画时人写,坟前柏树尺余长。”那时不少人家室内堂前皆陈设着古旧的桌椅条台,悬挂着字画对联,有些小户人家和成衣铺、剃头店之流也是如此。

装裱字画的店铺,如皋人称为“裱画店”。老人说“光复”之前如皋城里有裱画店将近十家,那时农村大户人家的字画也是送到城里来装裱。听老人说,通州张四先生收藏的名贵字画,都是请如皋峰古斋范秋田老先生到他家去装裱。那时如皋城里东大街还有范峰古斋,状元坊有蔡读画斋,鹤颈弯有柳玉润斋,南街高家巷口有夏汉澄斋、西街焦家桥口有姚仿古斋和冒家巷内有朱文宝斋,共六家。古老残破的名人手迹和绢绫字画,有的已经残碎,需要衬补染色,没有把握的高手是不敢承办的。先母曾说,她家堂屋朝外壁上原来挂了一幅“关帝”轴子,年代多了,每年掸尘都要补,而且已看不清了。我外公去世后,卖屋迁居,关帝轴子不能再挂了,只好焚化。后来我父在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上重买了一轴,与原来的老画相差远了。

张謇先生弃世不久,范秋田先生也去世了。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做裱画匠了。长子名迪煌,字辉庭,字画俱佳,代印刷店石印写字为业,也帮工业学校和女工传习所临摹名人字画以作刺绣的样本。二姑娘是女工传习所国画教员。范老逝后,裱画店也停业了。

玉润斋在鹤颈弯北,两间店堂朝西,店堂中有一张巨大的朱漆案板,三面壁上贴满字画。到了冬天,日光短,就将字画裱在板上,以便移动赶阳光。门牌上户主姓名“柳紫珊”,大约是老店主的姓名,那时他已八十左右了。他还制扎大型风筝。我在南淮中学读书时,散学都从他家门前经过,见有经过的人停下来观赏字画和风筝。风筝有一丈左右的面积,凤凰、孔雀、白鹤、双燕、蜈蚣……品种纷繁,大约是有人定做的。每逢傍晚散学早,我也喜欢站下来听人品谈。

其余几家,读画斋仅有一间店面朝东,玻璃门窗,每年春节贴有对联:“读苏子赋;画米家山。”汉澄斋后来改业,帮小学校承印簿本。仿古斋仅有一间店面,后来改成玻璃窗格,兼卖文具和簿本。文宝斋兼业代柬帖店做对联、立轴。

1950年后,如皋城里已看不到专业的裱画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