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没有绝对不倒伏的品种。 所有的玉米品种,不管高秆品种还是矮秆品种,在抽雄之前株高没有固定下来之前的“增高期”(生长较快,茎秆充实度和木质素含量偏低),每一个品种都随时会发生倒伏以及茎秆折断。 虽然品种之间抗性有差异,但是任何一个品种发生倒伏时,其中“十分之三四”是茎秆折断。 因此,建议大家考察某一个品种的抗倒能力时,一定要在抽雄前“多次人力拉扯茎秆”粗暴试验。“弹性好的”品种相对抗倒伏也抗茎折 (注意:抽雄后再发生“茎秆折断”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种植户胡乱高密度诱发的,二是品种感茎腐病而发生的) 。 2020年,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受某种业公司的委托,对一个玉米品种进行了“二控八防”技术配套试验。因为,我们已经研究玉米的“二控八防”和“十品八防”技术配套,已经10年,帮助几万户农民避开或者减轻了倒伏的危害。 这个玉米品种茎秆非常粗壮,但株高较高且穗位较高(株高2.8米,穗位1.2米)。优点是:由于根系特别发达,在2019年受到“卡脖旱”的情况下,依然果穗不秃尖,单穗20排籽粒以上,抗旱能力非常好,省肥,耐瘠薄,而且抗锈病能力显著。 为了获得这个品种“抗旱,省肥,抗病”优点,但也要避免“株高偏高,穗位偏高”的弱点,我们的试验目的就是把株高控制在2.5米左右,穗位1米左右,同时提高玉米茎秆的充实度和“弹性”。 因为据科技期刊报道,美国Horner研究表明,玉米株高降低“十分之一”,倒伏率降低1/4。所以说,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大=叶片较多(相对不早衰)=茎节较多=株高较高且穗位较高,对这样的品种进行“二控八防”之后=叶片不少=节间缩短=抗倒伏能力提升=获得巨大增产潜力。 一,春播试验,因为“根系太发达”, 对控旺剂非常不敏感,低用量控旺剂效果不明显 4月24日春播3700株,分别在“六叶展”加“八叶展”,“七叶展”加“九叶展”进行了“二控八防”试验。第一次喷施1袋控旺剂 1两尿素 0.5克胺鲜酯,第二次喷施1袋控旺剂 1袋多元微肥 3种杀虫剂 2种增效渗透剂 (因为品种抗病好,没有考虑预防病害问题) 。试验田的施肥方案多年来一直一个标准,底肥是氯化钾和磷酸二铵,抽雄前10天追尿素40~50斤。所有的品种都是一个标准。 因为这个品种根系太发达了,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常规控旺剂用量,对这个品种几乎无效,因为同样的“二控八防”对比试验,这个品种比左右两边的2个品种株高却高出了30~40厘米,穗位高出了20~30厘米。所以说,春播的试验结果,不太理想。 二,夏播和晚夏播试验,获得成功 6月8日和7月22日,两个批次的夏播试验(密度同样是3700株),分别进行了3个“二控八防”试验:“8叶展”加“9叶展”,“9叶展”和“10叶展”,“10叶展”和“11叶展”,而且控旺剂用量提升50%,每次用量1.5袋。 第一次喷施1袋控旺剂 1两尿素 0.5克胺鲜酯,第二次喷施1袋半控旺剂 1袋多元微肥 3种杀虫剂 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1袋 杀菌剂80%乙蒜素5毫升 (主要是为了预防夏季顶腐病和褐斑病) 2种增效渗透剂。 如此,两个播期共6个对比试验,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初步结论之一:在播种之后的第41天之前,3个试验的整体株高基本相同。 初步结论之二:在播种之后的第44天时,“10叶展”加“11叶展”相对矮一些。人工暴力拉扯茎秆测试,茎秆“弹手”,没有发生折断。 初步结论之三:在播种之后的第47天时,再次人工暴力拉扯茎秆测试,“8叶展”加“9叶展”,“9叶展”加“10叶展”,以及“10叶展”加“11叶展”三个实验,仅有个别的茎秆折断“已经上移到穗位之上”(基本无害了)。 三,该玉米品种的“二控八防”试验小结 对于叶片数量在20片以上的品种,如果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控旺剂的用量适当提升50%为宜(非受旱的正常年份条件下)。因为,控旺剂1.5袋(提升50%用量)1种多元微肥 3种杀虫剂 2种杀菌剂 2种增效渗透剂的“二控八防”3个不同试验,抗倒效果和预防茎秆折断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对多种病害和多种虫害等不良胁迫起到了“一喷多效,二控八防”的作用,省工省力。 以上3个“二控八防”都可以采用。因为本试验是在一个试点取得成功,明年将在多个试点同步验证,以期待“良种良法配套,预防倒伏,稳定增产”的理想效果。 上图是我们定点试验了2年另外一个品种的“二控八防”配套技术,已经大获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