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读书︱魏延安:曾经的愤青白居易--柏杨版资治通鉴夜读札记76

 魏延安 2020-09-30

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以《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诗篇闻名于世。但读通鉴,发现少年得志的白居易,竟然也是愤青一个,大胆抨击社会现实,直言上疏皇帝,并不惜与皇帝翻脸。

公元800年

28岁的白居易中进士,30岁再中书判拔萃科。

公元803年

803年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806年

唐宪宗亲自出题选拔青年人才,白居易再度上榜,授周至县尉,然后就创作新乐府诗数篇,都是对时事的规劝和讥讽,结果唐宪宗看了很喜欢。

公元807年

回朝授翰林学士,次年再任左拾遗。一任左拾遗,白居易就对牛僧孺、杨於陵、裴垍等人因主持科举考试遭到宰相李吉甫批评并受到贬谪的事件提出异议,指出他们是受皇帝安排,选拔的是正直的人士,以这样的遭遇对待他们恐怕不是保护祖宗基业的方法,其直言的力度确实让人敬佩,“愤青”成色十足。

公元809年

山南东道的行政长官裴均因为有宦官撑腰,所以在皇帝下了禁贡令后依然进贡,白居易马上上疏,要求皇帝拒绝,唐宪宗只好交给国库。可后来唐宪宗又下令说,各地再进贡进不要给御史台通报,白居易又上疏反对。这种不依不饶的精神确实可嘉。到了入冬,白居易又对唐宪宗任命宦官作中央出征军队统帅的事情上疏劝阻,认识宦官当监军也才是近年的事,现在又让作统帅,这么大的帝国难道不能选个正儿把经的人来担任吗?这不是坏祖宗制度、毁皇上形象、让四方耻笑的事吗?这奏章说得也确实够直。

公元810年初

白居易上疏,对全国讨伐军阀王承宗长期无果的事提出看法,认为有“两痛惜两忧虑”,劝早日退兵,但唐宪宗不听。到了夏天,局势更坏,白居易干脆直接说,到了现在的情势,皇上还要等什么,甚至一次与唐宪宗碰面时,冒出了一句“皇上你错了”,闹得唐宪宗再也忍不住,脸色大变,拂袖而去,回头就要把白居易贬出去,幸亏有大臣劝谏,说白居易是一片赤心,这才算没有挨挫。


  这就是初登政坛的白居易形象,但他的一生确并非如此,到44岁时,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一切改变,白居易开始独善其身,但结局是仕途反倒更加顺利,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竟然还被提名宰相,虽然最终没有被批准。

2010年11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