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堂读诗|赏析:丹妮斯•莱维托芙《活着》

 石岩吴 2020-09-30

活着

火,在叶子和草丛中燃烧,

那么绿,仿佛

每个夏天都是最后的夏天。

微风拂过,叶子

在阳光中颤抖,

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

一只红色的蝾螈,

那么冷漠,极易

被捉住,做梦似的

摆动它纤细的脚

和长尾。我张开手

让它飞走了。

每一刻都是最后一刻。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丹妮斯·莱维托芙的诗作《活着》,由倪志娟翻译。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来认识一下诗人吧。丹妮斯·莱维托芙1923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伊尔福。1946年,她的第一本诗集《重影》出版,被评论为“新浪漫派”诗人之一。1956 年,莱维托芙加入美国国籍。同年,她出版了到美国后的第一本诗集《此时此地》,这本书使她成为美国先锋派中的一个重要诗人。莱维托芙的诗歌结合了视觉神秘主义和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她强调诗歌与外在世界的完整联系,注重表现客体事物的稳定特性,对客体进行细致的描写。同时,她又强调视觉投射,以视觉为灯光、为放大镜,极力使客体世界显示出其神秘的一面。

对于这首《活着》,诗的译者倪志娟有这样的解读: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专注于工作,或沉湎于思绪时,一只小虫飞落我们面前。我们茫然地看着它,几乎是无意识地伸出手,摁死了它。或者,当我们就要伸出手,内心忽然涌现一股不忍,我们只是用笔碰碰它,或者吹一口气,它安然地飞走了。这些小虫是那样微小,如一粒沙粒,小到它的生或死不足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

生命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虽然在永恒的时间之河中,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生命进程寻找到一种必然性,一种因果联系,正是这种规律使我们获得生命的确定性,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据可查,在和他人的同病相怜中安然接受自己或喜或悲的命运。但是作为个体,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一种偶然性之中,一种不确定之中,未知的偶然力量随时有可能毁灭我们。

在这首诗中,莱维托芙用一些明亮的事物揭示了生命中交织的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绿色的草丛,树叶,阳光,红色的蝾螈……她没有得出结论,但是整首诗,传递给我们一种信心:必然与偶然的交织使生命如同一道迷人的风景。

微信截图_20200303120841

你时刻挂念

涓子,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学音乐节目资深主播,文学高编,大学客座教授。编播多部广播短剧、文学专题获国家及省市大小奖,发表多篇文学作品于国家及省市级文学刊物;改编世界名著《安徒生童话》多篇由成都音像出版社有声读物系列出版。为广播电视台专题及广告短片多件配音,为央视电影频道译制片多部配音。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丹妮斯·莱维托芙的诗作《活着》今天就赏析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