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树德||童年记忆中的人物(二)红手

 古城文化界 2020-09-30

二、红手

“红手”是夏天在我们张家胡同口,卖蜻蜓,卖蚂蚱,卖蛐蛐的那个汉子的外号。他的那只右手手背上有一块天生的红记,这块红记几乎覆盖了整个右手的手背,只有靠近手腕的地方和小指、无名指处,才是正常的皮肤颜色。大人们背后叫他“红手”,但我们孩子们不敢当面叫他“红手”,要是谁说走了嘴,叫一声“红手”,他会生气的,甚至在你头上打个“牙枣”(就是用手指的骨节敲头),或者掴你一巴掌。我们总是叫他“掌柜的”。他有四十多岁,说话公鸭嗓子,驼背,站起来比我们这些孩子高不了多少。

每年夏天,他就对着我们胡同口,在贾家车厂子的北墙的阴凉根里摆摊。他坐在一个马扎上,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席篾篓子(我们叫它“壶”),里面盛满了蚂蚱、螳螂(刀螂)、油葫芦、天牛、蛐蛐这些虫虫牛牛。有的时候里面还有花蝴蝶。还有一个篮子,里面有三五个鸟窝,每个窝里都有两三只张着黄嘴茬子,没有出窝的小鸟,这是一种我们孩子们叫做“长脖老等”的水鸟,这种鸟生活在水边,在芦苇上搭窝。我和伙伴们曾钻进一片苇塘,就看到这些鸟儿的窝架在几根芦苇上,用干草筑巢,一个按着一个,几乎连成片。我们都知道,红手的那些小鸟窝就是从这个地方弄来的。除了这两样外,在他身子两边,依着墙还放在一些芦苇,有的上面拴在大个的青色的蜻蜓,有的拴着黄色的小“老喝”,有的什么也没有。如果你买他一只蜻蜓或者一只“老喝”,他就给你一根芦苇,用芦苇叶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把蜻蜓拴在上面,你很方便地拿着芦苇,举着你的“宠物”走了。

红手的周围总是围着一群孩子,有的蹲着,有的就坐在地上。“红手”的那只红手,很神奇,看到身边有小苍蝇,或者大的绿豆蝇,在空中飞舞,他一伸手,就把它抄在手里,顺手就把苍蝇喂给篮子里的小鸟吃。我们这些孩子看得很神奇,每当这时,他就笑着,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他这个“红手抄苍蝇”的技术,还真是个绝活,几乎是百发百中,从没有见他失过手。有时,他还从席篾娄子里捡出死了的蚂蚱,他把死蚂蚱,用手撕成几小块,喂给那些小鸟,每当这时,小鸟就“叽叽喳喳”叫成一团,我们这些围着看的孩子,也显得格外兴奋。

红手很喜欢和孩子们聊天,孩子们问他各式各样的问题,他都愿意回答。

有的问:“买了小鸟,家里没有活物,喂什么?”

“那就喂吃饭的剩的米粒,也可以喂馒头渣,但要湿一点,要不每天都得给它灌点水。”

有的说:“我上次买的那个大蚂蚱,昨天死了,让我给扔了。”

“扔他干什么,可以烧烧吃。没听人们说‘生吃鱼活吃吓,半生不熟吃蚂蚱’吗?”

他这话说得不错。我在老家时,和伙伴们在野地里玩,捉到蚂蚱、螳螂就用铁丝串起来,放到灶火里烧一烧吃。可香哪!

红手还给我们讲他怎么起五更,睡半夜地到“开洼”去逮蚂蚱,捉蜻蜓。他告诉我们,早晨有露水,蚂蚱飞不起来,好逮。他说:他买的东西都比别人的便宜。他还说:“你们不信,到画眉店去问问,那里是什么价钱。” 我们都知道:“画眉店”在离我们这里不远的西关街韦陀庙大街,那是一个大客店,从口外来的贩卖百灵、画眉这些鸟儿的老客,都住在那个店里,在那里做买卖。从外乡来的卖蛐蛐、卖蝈蝈的人也住在那里,与天津卫玩虫儿的人,在那里交易。但听大人们说,画眉店里卖的虫儿是高等的,都是大人玩的,不是小孩子们玩的这种。

红手卖的蚂蚱、油葫芦、螳螂都是一分钱一只。你要买一只,他就先用一张纸卷个筒,再把纸筒的一头向里面折,把这一头堵死。然后用一个小小的蛐蛐罩从席篾篓子里网出一只,先让你看看个头大不大,活泛不活泛,如果你满意了,就把它引进纸筒里,再把这头封住,交给你,一定跑不了。大的蜻蜓,特别是尾巴上带“双钱”的,二分钱一只。最贵的是那些小鸟,最少五分钱,大一点就要一毛钱了,但他总是能够卖出的。

我虽然也常与小伙伴们围着红手,看他的虫儿和鸟儿,但我从来也没有买过。这倒不是我没有零钱,也不是父母不让买,是我自己压根就不想在这上面花钱。没有来天津前,我在老家时,这些蚂蚱、刀螂、蝈蝈随处可见,有时与伙伴,在地里一会儿就捉好多,我们用草芯把它们串起来,找个坡地,背风的弯子,拾点干草,干树叶,点火烧起来,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来到城里,想不到小虫儿也能卖钱。我不但自己不买,也劝一些小伙伴不要买,我和他们到开洼去自己捉,虽然没有像在老家那样,要多少就可以捉多少,但每次都有收获。

每年到天冷的时候,红手就不见了,也不再摆摊了。有时也能见到他,可能他就在附近住。大人们说:红手猫冬去了。

我开始上小学了,放暑假时还能看到红手在胡同口摆摊,但我很少围在他的摊子那里了。只是路过时站一会儿就离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红手就不见了,这个季节应该是他摆摊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听街坊的老人说:红手得暴病死了。

   本文作者:李树德    地址: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