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古今爱情的典范 河北省南皮县刘八里乡侯庄小学 崔治营 爱情,是人类在吃饱喝足以后的一大精神追求,不论贫富贵贱,不论黑白丑俊,只要是一个情商正常的人,都有追求爱情的表现,只是追求的方式、目的和手段千差万别,因此描写爱情的诗歌内涵和风格也具天壤之别。而在浩如烟海的古今文学描写爱情的诗作中,被圣人收入《诗经》的《关雎》,堪称为古今爱情诗歌的典范。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关雎》所描写的爱情非常正,诗中的爱情男主角是行为坦荡的谦谦君子,女主角是身材窈窕品德贤淑的良家妇女。男女主人公从相爱到相知,不愠不火,层次井然,有水到渠成之妙,而无丝毫邪淫之嫌。且看诗中描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为爱情的第一阶段,君子和淑女心有灵犀,相互爱慕。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此当为爱情第二阶段,男方不如女方矜持,对女方朝思暮想,要展开爱情攻势。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乃爱情第三阶段,在男方的爱情攻势面前,女方依然保持冷静,不近不疏,男方因此很苦恼,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当为爱情第四阶段,男方不改初心,执着追求,终于赢得了女方的芳心,因此他无比快乐,奏起音乐来向女方表达这份情感。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男女双方爱情的最后一个阶段,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并肩步入婚姻殿堂,婚礼上鼓乐喧天,喜气洋洋。《关雎》全诗仅仅八十个字,却在读者面前铺排了一幅爱情长卷,从爱到追,从追到得,女方对男方进行了考验,最后考验合格,才结束他们的爱情马拉松,兑现他们爱情的最终目的——结婚。这样的爱情模式,非常正统,给崇高的爱情披上圣洁的轻纱,使爱情美轮美奂,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锦衣贵族,都能爽心炫目。另外,《关雎》的收宫也很完美,它给恋爱中的男女解答了一个大问题,恋爱为了什么?为了结婚!男女双方尤其是男方,只要是恋爱了,就不能拿恋爱当游戏,要对自己的感情负责,更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 我喜欢《关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首诗所推崇的爱情观,爱一个女孩儿,不单单爱她的容貌,更要爱她的品德。诗中的女孩儿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化身,她不但“窈窕”,还是“淑女”,勤劳朴实,秀外慧中,气质可人。追求这样一位可人,如果不费一番周折是不现实的,常言说好事多磨嘛。《关雎》中的爱情正是有了“多磨”,才更富有了诗意,虽经历了数千年,仍然保持着新鲜感。相比之下,现今那些为了钱为了权为了貌一蹴而就的“爱情”是多么草率多么幼稚多么不负责任啊! 作为诗歌经典,《关雎》除了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还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比兴的恰到好处,二是双声叠韵的灵活应用。诗歌开头以恩爱唱和的雎鸠写起,奠定了最终皆大欢喜的故事基调。诗歌在情节推进时,比兴贯穿全过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借打捞左右荇菜的艰辛来说明获得女孩儿青眼的不容易;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是用采摘荇菜来说明爱情已经接近了成功;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则是借写挑选荇菜来说明爱情已经水到渠成,有情人将成眷属。有了这些恰到好处的比兴,《关雎》里的爱情显得特别含蓄,如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情之美。诗歌中灵活使用了双声叠韵等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关雎》成了活在人们口头的诗歌,传唱不衰,历久弥新。 经典是值得传唱的,我喜爱《关雎》。 简介:崔治营,南皮县人,70后,喜爱码字,有作品散见县、市、省报刊,并有作品获市省级奖励。 古城文化界 努力打造以纸刊,网站,微信平台三位一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创办宗旨“立足古城,放眼八方,推介精品,惠及万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