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母亲节专刊】婆母娘 作者:王桂香

 古城文化界 2020-09-30

婆母娘

下了一夜的雨,睡得很浅。朦胧中,梦到了婆婆。还是起得那么早,佝偻着腰,抱柴烧火,接水。然后围着院子,清除杂草。我惊喜的喊了一声:“娘。”却不答话。我忽然醒了。

去年的冬,婆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2岁。一直想写一写,可是,落笔难以成文字。也许,越是最亲的人越是难以下笔。几个字又怎能写尽一个人的一生,写尽后辈人无尽的思念。

婆婆个子高大,在娘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姥姥很早就过世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几岁的她过早的担起来家庭的担子,以至于一双手的骨节上有一个个突起。婆婆很聪明,虽然只是上了一年级。但是很多的字都会认、会写。据说还考过第一。当时有邻居出题,属于鸡兔同笼的那种极难的数学题,别的孩子都不会,正巧婆婆做活回来,稍稍思考就会说了出来。对于以前看过的很多电视剧人物,故事情节,婆婆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想:若是有机会上学,她定当不凡的。后来长大到了婚嫁的年龄,二舅公尽管长相不丑,可是由于家庭穷,说不上媳妇。婆婆没有选择,成了旧时婚姻的牺牲品,换亲嫁给了我公公。

   婆婆勤劳,由于公公有工作(教师)忙,地里的活又干不好。那些年地里家里婆婆是主要劳力。十几亩地,她常常一个人早出晚归,侍弄的很规整。还经常利用回家的路上给牲口打草。到柳树上寻找蝉。就这样,地里的活计没有落在后面,庄稼也没有少收成。可见多么的辛苦。过去住的土房子,每年房顶都要用泥抹一遍,她上过房,也扔过泥。为了孩子们,为了整个家,她没有抱怨过。却常说:“胳膊折在袖子里,别人是看不到的。自己吃苦不要紧,只要孩子们有出息。”她的孩子们虽没有太大的出息,但是都本本分分做人。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劳作,在自己的家庭里尽孝尽责,过着平淡且踏实的日子,勤劳质朴的生活着,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古老精神的传承?

婆婆心灵手巧,家里的老橱里,放着前些年织的布匹,一摞摞的非常整齐。横格的、竖线的、颜色不一,线条流畅。还有自己缝制的车座子皮,椅子垫,缝纫机盖布,婆婆平时一有机会就到集市上寻找布片,回来做成各种内衣。儿子的小时候的秋衣秋裤,棉衣棉裤,都是婆婆缝制的,又合适又舒服又保暖。婆婆的衣柜子里,都被各式各样的棉布塞满了,以至于公公老是埋怨。像被罩,褥单之类的纯棉物品,我们家很少到大商场买过。都是婆婆在集市上买的,便宜许多,然后精心缝制。她把这些看成财富也看成乐趣。我常常想:小家小户的日子或许就是这样节省出来的吧。<br><br> 春天到了,婆婆也忙碌起来。一直到夏末,我家餐桌上总是野菜不断。开春,荠菜是最早出现的,这种菜很难择,叶子里常常夹杂着草和土。要洗好多遍。婆婆的眼神不好,每一棵都要仔仔细细的清洗。但是从不怕麻烦,然后做成了可口的包子,饺子。有时也凉拌,味道纯香。荠菜过后,去去菜长大了,这种菜味苦,去火。我们工作忙碌,春天又是个上火的季节,婆婆常常去挖一些,婆婆挖去去菜很快,拿着布兜子,很快就回来。而我也尝试去找,可是转悠了半天,还不如她转悠一个早上挖的多。她说:“这种菜长一年,年年长,那片地就是我的园子,我的菜。再说啦,这片地我生活了四十年,哪个地我不熟悉呢?”去去菜过后,婆婆就在房子附近寻找一些扫帚菜,还有种大叶子的植物。回来焯水 ,切的细细的,加上蒜泥,芝麻酱,香油,也很好吃。再后来,马齿苋,车前子,一直到秋天。只要地里有,我家就没有断过。

婆婆是个要强的人,小疼小病的,从来不吱声,怕给我们添麻烦。这些年她的身体一直还算好。只是最近这两年,婆婆的腰摔了一次,再加上年轻时腰有些佝偻。所以得了腰椎间盘脱出。干不了重的家务活。每逢下了雪,我担心她会滑倒伤腰,就早早的起来,把炉灰铺在了台阶上。可是,世事无常,做梦也没有想到身体还算好的她,竟然在一次严重的脑出血后再也没有醒来。在床上受了一年的罪。哎,想想就很心痛,心痛!

窗外的雨依然不停,倾听着雨声,风声,敲下这点点滴滴的文字。婆媳一场亲缘,近二十年住在一起磨合的缘。一直和和睦睦,没有是非。有人说:雨是思念的泪。虽人已去,慈爱却永远铭刻在心上。婆婆-----老娘。但愿天堂之上您永远不再有伤痛

简历:王桂香,笔名:秋水无痕。南皮县人。一颗随喜心,闲时码点字,偶有作品与纸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