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城文化—风俗民情】《年味儿》作者:李兆庆

 古城文化界 2020-09-30

腊八是过年的入口,人们在这一天习惯吃腊八粥,尤其重要的从这天开始要为过年而忙碌了。差不多喝了腊八粥以后,年爷就亦步亦趋地向翘首期盼的孩子走来了。黄河滩的乡亲就放下手中的琐事,开始铺排购置年货了。平时勒紧腰带过日月的乡亲,在过年时,显示出鲜有的大方和豪爽。

离北李村一华里的梁集街头上,很应景地摆出琳琅满目与年有关的商品:小太阳般的灯笼,红红火火的对联,琳琅满目的衣物,用崾子捆扎成摞的瓷碗、瓷盘等。在整个漫长而短暂的腊月,黄河两岸的乡村都被喜庆的灯笼和火红的对联映衬得绚丽无比。购置年货的乡亲近邻在街头上碰到后,都会笑脸相迎,寒暄着“年货置办齐全了么”,亲切的好像未出五服的近门子。

腊月二十三祭灶是过年时不可忽视的环节。“祭”就是“敬”,敬神如在,神在我心中。“灶”就是灶君,常年四季端坐在灶屋的锅台上方,饱受烟熏火燎,是“老天爷”派往下界的灶君,常常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村里家家户户的灶窝里都贴着灶君的神像,多为木版刻印,大多是圆润的脸,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嘴唇上留一缕小胡子。据说,灶君掌管着人间细枝末节的琐事。女人忙碌着蒸煮过年的吃食,祭灶的事就有笨手笨脚的劳力代劳。劳力在梁集“请”来了灶君像,等天暗下来时,先用高粱秸扎几匹马,寓意为灶君的坐骑。再把灶君像扯下来,拿到院中供奉、跪拜,随后点燃成灰,意喻送灶君登天。用白面煮的糨糊涂抹在灶台的左上方,再把新“请”来的灶君的像贴上去,两侧贴小红对联,上书:“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在灶君面前的罐头盒里的锅底灰里插几炷线香点燃了,然后,率众磕几个头,方才如释重负。

年前的大扫除也是很有必要。大扫除时,几乎家家出动,屋里屋外犄角旮旯都要清扫到。另外,一些张贴过旧年画旧墙围都统统清理掉,以示除旧迎新。等老爷们脱去外衣,头缠一个羊肚手巾,手持前端系着扫帚把的竹竿,把悬挂在屋顶哆哆嗦嗦的屋衣扫下来,再把清扫干净的屋地用清水细细地泼洒一遍。这时,在灶屋间忙活的女人也把炸丸子、炸焦叶子、蒸花糕的发面已经和好。

相对而言,需要女人张罗的事比较繁琐、细致,和面、剥红薯皮、擀擀面片。等擀好后放在盖垫子上晾晒,晒至半干半湿时,收至面桌上,用刀刃左划一道,右拉一道,片刻功夫,整块的面叶子被破碎成或大或小的不规则三角形的面叶子。纵观其势,堆放在桌上的面叶子像秋风扫落的秋叶般堆积在一起。

接着开始把油锅烧热,先用武火把锅里的油烧至沸腾起来,等油炸面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时,再用文火慢慢助热。炸焦叶子的工序就开始了。粉白的焦叶子在呲啦啦微响的油锅里扎一个猛子,再翻滚一下,摇身一变成为焦黄焦黄的颜色。等刚出锅的焦叶子捞出来晾几分钟,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品尝时,那唇齿留香的滋味没齿难忘。炸完焦叶子,趁着油锅,再炸丸子。丸子有两类,面丸子和红薯丸子。面丸子是用白面、鸡蛋和其他佐料充分搅拌后的糊状液体。红薯丸子的面是在上述的糊状液体中,把熟红薯剥皮后搅拌进去做成的面糊。炸丸子也是由女人完成的,那一双粗糙的手足以省略别的辅助工具。挖一块面糊放在手心,食指和拇指一用力,一个球状的面糊就滑入油锅中。只消片刻,在滚油的作用下,面糊包裹上一个坚硬的外壳,一个金灿灿黄澄澄的丸子随即浮出了油面,用带孔的笊篱将其捞出,放入粗瓷盆里,丸子就做成了。

花糕的制作和蒸腾,一般是放在下午来做。蒸花糕是过年的一件大事,一般人家一年蒸一次,想来历历在目。花糕主要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中,平时很难觅其踪影。过年的花糕要放到正月十五过小年时食用。我因为连续十多年没在家过小年了,我十多年没有享用过花糕的味道了。

蒸花糕工序繁多,分磨面、湿酵子、和面发酵、醒面、和面、准备枣料、制作、上蒸笼、打笼锅、落蒸笼等主要工序。制花糕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品。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和面与蒸馒头大同小异,在此就不在赘述。

蒸花糕时先把和好的面用擀面仗擀成一个个面饼,约一厘米厚,至于面积,需根据花糕的大小而定。再用手工组合成各色图案,并拼成双的心型仙桃(桃呈瓣状,桃心包裹着一个红枣,用糖浆濡湿,便有粘合性),再将面糖粉填充其间,压紧,走平,静置,备用。把仙桃放在擀好的面饼上,一层层摞起,就成了花糕的雏形。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吸袋烟的工夫,一个花糕拼成了。底座是三层饼盘,每层都铺了仙桃,顶部是两支根的造型平铺,象征男女两人丁兴旺,上面是仙桃点缀,预示家族的老人健康长寿。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等溜河风裹挟着美食的芳香,在黄河滩村落的大街小巷间弥漫时。其中,有心性的孩子忍不住点燃了鞭炮,在久违的火药味中,嗅着花糕甜美的味道,年味儿便在人们忙碌中越发凸显出来。年味儿像黄河滩的溜河风,它吹来的方向不总是一个。它会变的,有时候变得让你琢磨不透,有时候变得让你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李兆庆,河南台前人,河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近年来,在《读者》《人民代表报》《阳光》《椰城》《岁月》《牡丹》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近200余篇(首)。有诗歌入选《桃花诗三百首》、《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中国微诗联盟年度诗歌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等选本。出版有《路遥传》《成吉思汗》《忽必烈》《拖雷家族》《大唐玄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