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同学会 作者:杨从彪 老管这次做东召集的同学会,参加的人来自天南地北,他没有在读过书的学校或城市的高档酒楼设宴,而是请同学们到他家乡的桑园里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老管由于家庭的变故,中学毕业后他一路走来,坡坡坎坎,曲曲折折,好长一段时间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随着政府扶贫政策的一步步落实,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他种植了三亩多桑树,建起了桑园,发展养蚕业,现在不但脱贫了,还过上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33位同学跟着老管在桑园里转游,有说有笑,十分开心。桑园里的路很窄,加上桑叶长势茂盛,延伸出来抢占路的空间,路就显得更窄了。老管不得不用话筒给大家说话。 李敏问老管:“你怎么想起种植桑树养蚕呢?” 老管说:“我有过养蚕的历史和经验,读小学的时候,我就养过蚕,为采桑叶,爬过树,淋过雨,摔过跤,去摘人家的桑叶挨过骂,有一次从树上掉下来,在石头上磕落一颗牙齿。我妈说:‘勤喂猪,懒养蚕,四十八天捡现钱。’也就是说,养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效益,我们这里一年可以养三季蚕。蚕子六七天蜕一次皮,蜕一次皮就会长长很多。结茧后拿到乡里蚕茧站去卖,可以收入20元左右,上交妈妈,她一文不取,鼓励我读好书,养好蚕,长大当个养蚕专家。” 李敏说:“你的前途真是被你妈妈说中了。” 老管说:“是啊,种桑养蚕真的让我走上了富裕之路。其实,桑树和蚕全都是宝。” 李敏说:“那你说说,‘宝’在哪里。” 老管说:“那就从桑树说起吧,一枝桑叶分为三层,最顶尖碧绿中又带浅黄的嫩叶不仅可以养蚕,还能直接入汤,汤一入口便尝到春天的味道。中间一层桑叶稍微深绿,可做翡翠绿的广式烧麦,圆嘟嘟的,肥润可爱。最下一层深绿的大桑叶,包裹肉类,再清蒸,清新解腻。桑枝因其富含多种药理活性成分,降血脂血糖很有功效。民间早有桑枝鸡的做法,清热通脾,益气补血。最近有人发明了桑叶面条,微绿,吃起来格外香,远在省城工作的弟弟回来探亲,吃了桑叶面条,什么都不要,专要营养价值极高的桑叶面条,吃完了还让我给他快递了两箱。目前全世界有2200多种桑树,桑叶茶是中国农科院培育的特殊品种,以桑树的嫩叶和芽为原料,采用现代化的制茶工艺,精制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桑叶的活性成份,不含茶碱和咖啡因,茶色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匀净,是茶界不可多得的优质上品茶。《神农本草经》中称桑叶为‘神仙草’,桑叶茶无论老幼均适用,四季皆宜。” 桑园里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老管继续说:“桑葚是最好的水果,由绿到红再到紫,吃了一缕清甜心底溶,城市人和我们乡村人都喜欢吃。桑葚打成酱,做成桑果酱,不放任何添加剂,可做调味品,还能延长保质期。桑果酱用来焖肉,色泽微红,酸甜清爽。” 李敏说:“老管一席话,说得我口水直流,蚕桑的好处,对于我来说,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蚕到桑,从桑到蚕,几乎全都可以化为盘中餐。” 老管兴致正高,说:“蚕桑的综合利用已经出现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越好吃的蚕桑食物被开发出来。蚕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早在《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就有将其入药的记载。蚕蛹爆炒,干煸,油炸等都是上等佳肴。” 李敏说:“难怪,老管靠蚕桑致富发财了,让我们前来欣赏你的杰作。” 老管说:“我还差得远呢,在你们面前班门弄斧献丑了,下一步我还会扩大经营范围,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国家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使蚕桑业迅速发展起来,你们看,‘丝’字最古老的写法就像两条辫子,丝绸的发明是中国影响世界几千年的一个伟大善行,是上天赐予中国人的智慧、生命、天然高贵的启示之物,丝绸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老管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桑蚕与我们华夏人的审美情趣丝丝相扣,丝绸让我们见着、用着、想着、读着能生出无限的感慨,它承载着中国人的美学价值,我们要用敬畏和珍惜来回馈桑蚕对我们人类的恩赐。” 接着,又是一片欢呼声,在桑园里久久不散,响彻云霄。 作者简介:杨从彪,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 责任编辑:南冰 一根筋 编 辑:晓梦 镜中人 宁静 云飞 执行编辑:云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