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沙枣花开的声音 ——读《花开向阳》有感 文/李河新 离开故乡多年了,但对故乡的思念却和我的年龄一样日渐增长。故园那又大又甜的沙枣总是在10月的午后落下,甘甜的味道,滋润着游子出门在外风吹日晒的日子。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找寻着和故乡亲近的文字,在这些文字里跨越时空与故乡对话。 收到惠珍姐散文集《花开向阳》的初稿后,我用两天时间兴致盎然读完了所有的篇章。一篇篇隽永的文字,仿佛在沙枣花飘香的季节,不仅嗅到芬芳更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惠珍姐的散文呈现出特有的聪颖和灵动,时而凭栏放歌,时而小径低吟,时而泼彩赋墨,时而盈袖散香。她在《女人与书香》中这样描述到:“每当夜幕降临,喧嚣散尽,卸下疲惫,洗净铅华,静坐书屋,一卷在手,随兴翻阅,台灯下笼罩着淡淡的静谧与安宁。汲取着精神养料,一天的辛苦和奔波刹那间通通忘却……”有人说:“面对自己,女人以身体悦己;面对社会,女人以精神悦已。悦已的源泉来自读书!”岁月的磨砺中,她在具备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精神养料之后,又能够刻苦地阅读书籍,古今中外,文史哲经,均有所涉猎,从中获得了启发与参照,将阅读人生和浏览书籍,努力地融汇在一起,自然就能够写出上乘的篇章来。 说实话,我最喜欢的还是她写“情系故乡”这一章。这是因为我们都出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有很多的共同经历,红柳、胡杨、野麻花,深深地埋藏在最深的记忆里。 她的《穿过岁月握你的手》倾述着这样的情感:“我们的父辈就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支边青年’中的一员,他们在塔里木屯垦戍边,建起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大漠的儿女,有着胡杨树般的禀赋,传承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精神,锻造着塔里木人不屈的灵魂和倔强的秉性。”这些呐喊的文字,让我依稀看见,在那逝去的岁月里,烈日当头,黄沙蔽日,父辈们喝着又苦又咸的盐碱水,吃着没有油花的清煮萝卜和咸白菜,住着阴暗不见天日的地窝子,用双手、用肩膀、用青春的汗水,实现着改造戈壁的誓言。日月更替,斗转星移,胡杨林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大片荒地已经变成了良田。雪白的棉花、金黄的稻谷、飘香的瓜果,都在向我诉说着故乡今天收获的喜悦。那无语的胡杨,用它依然挺拔的身姿,见证了整整一代人的奋斗历程。 读着惠珍姐的文字,翻着那一页页父辈们的故事,我一次次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淌出来,因为我知道,胡杨树不相信眼泪。我也是兵团军垦人的孩子,有感动也有无奈,感动那一代人的付出,无奈的是,那一代人不得不这样付出。多年以后,即使回忆仍然会有伤痛,但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深深留恋那个地方,这是怎样一种割舍不掉的感情啊! 在《雪天的回忆》里,我仿佛走进了塔里木的冬。“在一望无际长满芦苇的冰湖上,走的人多了被碾压后形成的‘冰路’,不仅使运输的四轮拖拉机可以快速行驶,更有成群结队的大人孩子乘坐木制的各式滑冰车来回穿梭。尤其是放寒假后,没有人教,摔上几跤,胆大的小孩都掌握了花样滑冰的技巧。谁要是穿上一双滑冰鞋,那就神气得不得了了。冬季枯水期井台打水十分困难,大人们通常要去较远的塔里木河,用炸药将冰面炸开一个缺口,用钢钎之类的工具才能撬开一块块冰,每一块冰必须几个人合力才能抬起来,可见冰层的厚度和坚固。关系比较好的几家人合伙,将冰块装满架子车,用绳揽住一趟趟拉回家中,家家户户堆在院子里的冰块足有一人多高,拿塑料布严严实实蒙好,用一块砸一块,装水盆里放火炉上融化,甜滋滋的冰水就这样伴我们度过漫漫长冬。”这些刻骨铭心的文字活生生拉着我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赶回坐在木炭旁烤火的母亲身旁。 散文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气质、禀赋,它是无法弄虚作假的。诚如古代文论家所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真正的好散文必然是情思交融,文辞尽情的美文。惠珍姐的散文,文字坚实质朴又细腻敏感,字里行间有一种清丽雅洁的温润,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和可以信赖的力量。 在《远去的故乡》里她感叹着:“不知为什么,小时感到很遥远的路程怎么变得又短又近了?小时觉得高大、显眼的建筑怎么变得又低又矮了?是因为我们长高了走远了看广了吗?”“踏着厚厚的沙土,我跌跌撞撞地找呀找,转呀转,仔细辨认,才找到记忆中那栋住过的的房屋。黄褐色的泥墙斑驳陆离,开裂木门挂着锈迹斑斑的铁锁,破旧的窗户残留着半块玻璃,穿窗而入的风声像饱经风霜的房屋在低声地哭泣。房前屋后杂乱无章的野草已淹没了窗台,小时候只有借梯才能爬上的房顶竟举手可及,当我终于抚摸住‘家’那扇熟悉的窗棂时,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失声痛哭起来……”虽然家园满目苍痍,一片凄凉,但故乡还是故乡。生命里,重归故乡要用一生的想念来换取。 惠珍姐告诉我,故乡没有贫富之分,它是童年生活过的、最初印在我们记忆天幕上的那方天地,那种氛围、那种经历、那种特定的时空定位是无法替代的。不管以后生活的空间多么开阔、生活的环境多么舒适,都无法取代故乡在心中的位置。因为我们的灵魂已经扎根在生她养她的故乡,在一滴水、一棵草、一粒土中就能找到共同的情感和灵魂皈依。 《那年花开》最能体现出她情系故乡的那份深切回望。“小伙伴脱下鞋子,光着脚,攀着皴裂的树干,你拉我推地爬上了枣树,兴奋地用手捋着枝条上的沙枣,连着来不及去除的树叶一起装入倒空的书包。有的树枝太高太细,手够不着,脚不能踩,我们就把小镰刀绑在长竿上,在树杈上使劲一拽,小树杈连着上面的沙枣应声落地。不会爬树的孩子则焦急地站在树下,举着长棍敲打着树枝,枣子如珠子般滚落在地,地上一片金黄。成熟的沙枣红黄色深浅不一,表面还裹着一层薄薄的粉,像新鲜出炉的面包一样。剥开外皮,里面的肉粉粉的,面面的,吃到嘴里沙沙的,甜甜的。”甜香的沙枣,弥漫茫茫大漠,唤起一种亲切一种想象一种感悟。 ![]() 尽管惠珍姐回到中原,但她还思念着那片热土。这几年,我见过很多的兵团孩子,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回忆那段时光的美好。他们从新疆千方百计地回到内陆,离开后又带着说不清的情感一次次地重回新疆。河南、新疆,其实都曾经是他们出发的地方。因为离开,我们成为集体丢失故乡的一代人。然而,是不是恰恰因为已经丢失,我们才在潜意识里日夜思念故乡,抵达心灵故乡? 一位理论家说:“无论哪种文体,读来打动人,有感染力的,就是好作品。”惠珍姐告诉我:“写作是生命的舞蹈,是灵魂的呐喊,是人生经历的不吐不快,是思想情感的厚积薄发,好的散文,应该是作者心智和情思的结晶,每个字都是作者对日常生活历史的烙印和醒悟。” 读完惠珍姐这本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再一次听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别有一番滋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的好像燃烧的火……哎,鲜得让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多年来,惠珍姐一直在辛勤耕耘文字的路上,我相信,她的很多篇章不仅能留存于游子心间,更打动走近她的读者。 2020年4月26日 ![]() 作者简介:
李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做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滚滚红尘,喧哗而迷乱,唯有读书而静心,先后发表诗歌、散文60余万字,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条河》荣获东坡文学奖。2018年新出版的散文集《我的西行漫记》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 《文学百花苑》编辑二部公告 本刊是与河南科技报科教周刊联合办刊,属省级刊物,具备全国发行和刊登广告的资质。刊出的作品可作为申请各级作协的依据。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 主编 :paf3620757lgr 轩窗对月 邮箱 :3620757@qq.com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投稿]字样,必须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否则,不予收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1000字左右为宜,诗歌两首,每首不超过25行。格律诗词四首左右。拒绝一个月内多次投稿。所投作品编辑有修改权。 3、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愿意上微信平台的,请注明首发字样,并附照片一张。稿件收到后,一个月内审定,一经采用即发釆用通知单。 4,本期征稿时间为2020年09月05日至2020年10月05日止。本次征稿出刊时间为2020年10月下旬。 5、本刊长期征集封一、封二、封三、封底人物照片,有意者请和主编联系。 6、2020年全年在本刊发表作品五期以上的,本刊将视为签约作家。对本刊签约作家,年终统计发放印有“河南科技报文学副刊签约作家”字样的精美高档采访本和手提采访包,及纸质证书。 7、本刊无稿费,入选后如需样刊请和主编联系。
《文学百花苑》编辑二部 河南梦宇文化传媒公司 ![]() ![]() ![]() 河南科技报副刊2020年度签约作家 涂惠 耿兵 尹声仁 张广勇 张丽娟 朱扬 李天宇 符德平 鲁光明 陈忠义 欧军军 王巨山 张国俊 向家青 韩涛 许爱红 任秀侠 雷刚 杜华 杨进宽 刘翠屏 添加中。。。。。。。。。 www.135editor.com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