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惜缘文学 2020-09-30
惜缘有你
精彩


《山东诗人》《长河文丛》《洋浦湾》特约选稿微刊


作家风采
胡鸿,笔名江边鸟、眸子,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云浮市作协副主席,长期在基层宣传部门和党委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和公文写作工作,现在云浮市云城区委机关工作。著有诗歌散文集《遥远的风筝》、长篇纪实文学《年轻的记忆》、中篇小说集《大雁南飞》、散文集《岁月如歌》、《幸福是一种心境》和新闻作品选集《时代的记录》等六本个人专集。
二月二记事
胡 鸿
云浮日报2019年3月7日三江之韵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唐朝诗人白居易)二月二习俗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我国历史记录中,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有很多种。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说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有诗云:“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古人认为,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这一天要敬龙祈雨,而后就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倘若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有好收成。


   “二月二,烧炮节”是岭南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特别是云浮地区,农历二月初二,就有烧炮的民俗。如富林炮会起源于唐朝,是富林农村最传统的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村村烧炮,户户祈福”,一村比一村隆重,又以太保庙炮会、庙山炮会、河邦炮会、马塘炮会、凌冲炮会、上下云利炮会最为隆重。我曾经现场观看了腰古水东、富林寨塘、石城高龙、高村石牛和六都南乡等地的烧炮活动,虽然抢炮的程序到处大同小异,但热闹的场面几乎差不多。这一天,远亲近邻、亲朋好友不用邀请,很自觉地到烧炮村里去探亲,而请客家的村民常常高朋满座,杀鸡宰羊,像过年一样热闹。村子里到处都是爆竹声,醒狮起舞,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充分展示了云浮传统民俗文化之魅力。




   

   去年二月二炮会期间,应朋友之邀,我们来到了富林云利村体验烧炮的喜庆。据朋友介绍,云利村自明朝万历五年(1577)建村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历史。云利村有“长寿村”、“ 民俗文化村”、“ 历史文化名村”之称,是云安区民俗文化摄影基地、三罗武装斗争“富林第一枪”重要策源地。每年进入农历二月,村民就提前一天开始张罗,特邀的锣鼓八音班也于当晚开唱,这时家家户户做糍包粽,杀鸡磨豆腐,大摆宴席。要是上年村中哪户人家添了男丁,还会按习俗主动向炮会捐送丁鸡半只,以示敬神。外出乡贤和村民会自愿捐钱捐炮,各家各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戚友,外嫁女也纷纷趁着节日,拖儿带女回娘家过节。到下午二三点钟,在酒足饭饱之后,全村的男女老少倾巢出动,选择一处离村庄较近的空旷田野或比较平坦的地方开始“抢炮”。 所谓“抢炮”,就是在“炮筒”(铳)装好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环状物,这“炮筒”(铳)称为“炮”,燃放叫“放炮”,这环状物也叫“炮头”,环状物被炮弹射出去之后,人们即追逐抢夺,名曰“抢炮”。“炮筒”准备好后,由村里年长的村民敲锣打鼓,年轻的小伙子在醒狮的舞动下,在高高搭起的炮架上将卷起的炮点燃。然后一哄而上争抢炮头,以祈求丰调雨顺,来年好运,整个节日气氛隆重而热烈。



   富林云利村的烧炮是这样,腰古水东村的花炮节也是这样。水东村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全村村民皆以“程”为姓,始祖是开辟了“洛学”和“程朱理学”的北宋理学家“二程夫子”之一的程颢,程氏先祖为避战乱而从河南迁至岭南,其后在新兴江畔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已传至23代,600多年来,村民生活古朴、民风和谐,花炮节是水东村每年举办的固定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是被喻为万物复苏、生生不息的好日子。水东村的花炮节也在这天举行——村中在过去一年里新婚生子的人家,都会在这个节日里燃点一个花炮,新婚的点“新郎炮”、生子的点“添丁炮”,这是一个庆祝人丁兴旺、家族繁荣的节日盛会。




   当天下午4时左右,村中族人男女老少、亲朋戚友、外出乡亲等齐集在各个祠堂前,放炮的主家在土地神位前奉上一份大小不拘的利是和各种供品,然后烧香祈福。


  吉时一到,村中9所宗祠前同步燃起爆竹,八音齐奏,人声鼎沸,热闹异常。烧完爆竹后,点炮手就会依次点燃花炮,点炮顺序依照各放炮主家上年新婚或男丁出生的先后顺序排列。随着炮筒内“炮头”一炮冲天,围观的人们便一拥而上,奋力拼抢,谓之“执炮”。捡到炮头者不仅寓意得到了新一年的好彩头好运气,还可以获得点炮主家准备的礼物,礼物除了传统的大红包外,通常还有红米酒、茶叶、香烟、三鸟等。烧炮仪式结束后,放炮的主家会在宗祠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晚上还会在宗祠前燃放烟花作为庆贺。



   烧炮习俗在云浮民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千百年来云浮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气污染也越来越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摆在了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云城、云安和云浮新区主城区内先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响应政府号召,保护环境,二月二当天,云城街道大塱村委大朗村、塱心村举行老人聚餐;循常村委在大塘基村举办文艺晚会;迳口村委全部自然村则联合举办舞狮子、家庭聚餐;中军营及岔路村则有舞狮子、玩游戏等活动,这些村纷纷用文体活动来替代“烧炮”,为持续改善云浮市区大气质量作出了贡献。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在李商隐的笔下,古人对二月二日的春景活动,更有另外一种意境。





《惜缘文学》总133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