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丨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昵称503199 2023-06-20 发布于湖北

9个


二月二,龙抬头,
风调雨顺好年头;
打好屯,备好梯,
丰衣足食无忧愁。”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我国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也叫“青龙节”“春耕节”。

人们在这一天
剃龙头、吃龙食、起龙船
还会举行祭祀、出游踏春等活动。
古代有很多描写“二月二”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
从中体味古人逢春的喜悦。
 
图片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图片
图片

赏析

每年二月二前后,正是春雨淅淅的时候。此时正月已过,年味渐远,气温逐渐转暖,天气更加湿润,大家要抓紧开始春耕农忙了。大地田野上也是一片生机盎然,野草就像一层薄薄的绿毯,荠菜、马兰头、春笋、香椿头等各种时鲜上市,过时不候。

二月二,正值“青春”时光,少年人心心念念的是春游。老人们说“春要捂”,他们不管不顾,早早脱去臃肿的冬衣、穿上漂亮的轻衫,骑上高头大马,呼朋引伴,沿着曲江、灞河两岸踏青。八水绕长安,河渠纵横交汇的十字河口,少年骑着马在绿杨荫里穿行。

图片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图片
图片

赏析

首联点明刚出郊时的情况,太阳要出还没有出,满天大雾,以致城都隐在雾里看不见了。 

颔联写雾消天晴。“天忽作晴”把天晴当作有意识的行动,四山原来被雾幔遮住,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来了。第四句写成两层,把云和石都写活了,远非“山巾子”之喻所能比拟。

颈联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烟村南北”写行中所见,黄鹂的叫声在村南能听到,“出郊”便自然而然。“麦垅高低”是山城近郊特色,表现地势不平。黄鹂紫燕乐在其中,以衬托人的乐趣。

 尾联从物写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写景生动,状物细致,写作手法含蓄,用语极工稳。

图片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图片
图片

赏析

首联点明二月二这天在江上春游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颔联写江上春色,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的绚烂色彩。 

颈联转写长期寄幕思归。“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尾联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

(内容综合自“古诗集网”“古诗文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编辑、头图制作:苟莹莹;校对:郭雯熙)
图片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