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对付肠息肉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还会复发呢?如何预防?

 刘永毅医生 2020-09-30
肠息肉虽然还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与85%的肠癌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让人不得不对它重视起来。而成年人肠息肉发生率在30%—50%左右,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对付息肉,切,或许成了以绝后患最有效的措施。


息肉就是肠腔黏膜突出、隆起的多余“肉疙瘩”,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的基底宽大,有的根基呈蒂状,形态各异。息肉从性质上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两种。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而肿瘤性息肉一般就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恶变率低,绒毛状腺瘤,恶变率高,混合型腺瘤恶变率居中。非肿瘤性息肉一般是不会癌变的,大部分息肉都属于这种类型。而腺瘤性息肉终究是会癌变的,大多需要5—15年,平均10年左右。

未病理活检之前,虽然有经验的内镜医生从外观大概可以判断息肉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如直径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基底大小等,但是不能绝对定性吧?所以,一般情况下就需要活检、处理。

息肉切除后复发率很高,资料显示大约50%的病人在术后两年内可能复发!为什么?大概有三种原因:一,肠腔黏膜皱皱折折,并不光整,有些小的息肉没被发现、遗漏;二,肠壁很薄,不可能切得很深,息肉根部有可能残留;三,真的复发,又长出来了。


息肉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研究发现高脂肪、动物性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一重要因素,长期这种饮食引起肠道内胆汁酸增多,其代谢物甲胆蒽也会增多,而后者会刺激细胞DNA,是息肉、肠癌的风险因素。息肉还与肥胖、缺乏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预防息肉复发需要管住嘴、迈开腿。

术后复查是必须的!若是炎性息肉复查时间就和其他人筛查一样,3—5年都行。若是腺瘤性息肉,就需要谨慎了,一般1年需要复查1次,若直径大、数目多、或切除效果不理想,或许3个月就得复查。内镜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应该有建议,需重视。


肠息肉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有些病人也可能出现黏液便、血便等情况,不论以症状发现的息肉还是筛查时发现的息肉,不要太着急,因为它还不是癌么!发现了、处理掉,并且定期复查,基本上也就没有癌什么事了!

再次强调术后复查的必要性,不论是遗漏还是再长出来,总之,复发率很高!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