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长着很多不同类型的“肉”。例如:肌肉,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好肉”;肥肉,是日思夜想想摆脱的“坏肉”。这些肉我们都很熟悉,但是还有一种——息肉,你了解吗? 这种同样长在我们身体内的“肉”可不简单!有人说,它会导致癌变,一定要及时切除!真的是这样吗?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由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而成的多余赘生物,所以,它其实并不是肉。 常见的息肉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和宫颈息肉等,其中,人体80%的息肉发生在胃肠道,尤其是结直肠部位。 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会癌变么?用手术么? 胆囊息肉的发生可能与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内压力增高有关,也有研究认为高脂饮食、不吃早餐、爱酗酒熬夜者易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其中非肿瘤性息肉占90%,也就是说,大多数的胆囊息肉为良性,患者仅需半年至1年复查便可,不会出现恶变。 在剩下的10%的肿瘤性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大多数,需高度警惕。国际上认为,患者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高度警惕胆囊息肉恶变的发生: 1、只有一个息肉。 2、息肉大于1cm。 3、息肉的蒂较大,基底较宽。 4、息肉持续观察1年仍在增长。 5、中年女性有结石或胆囊炎症状,或存在胆囊癌家族史。 以上这些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胃息肉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摄入刺激性食物等原因导致的。 早期胃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息肉变大或变多会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如果合并溃疡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约80%的胃息肉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低,另外约20%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一旦发现有胃息肉,都建议取活检,以确定其病理类型。 如果胃息肉直径小于1cm,且数目较少,可先采取定期监测,如胃息肉直径大于2cm,则一定要切除,以防恶变。 长期便秘,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等情况都会引发肠息肉。 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腹痛、便秘、便血,甚至肠梗阻等异常表现。 肠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癌前病变,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 一般来说,1、2个肠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就越高;息肉越大,癌变几率也越高。 因此,发现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防癌变。 鼻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研究清楚,但与反复感染或炎症密切相关。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会导致听力减退、耳鸣、鼻窦炎、慢性咽炎等并发症。长期的鼻息肉还会破坏鼻骨、导致鼻子增大。 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鼻息肉会癌变。对于病情轻微的鼻息肉患者,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如果出现影响鼻窦引流的鼻息肉,或是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则应咨询医生。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也与体内激素变化、性生活、阴道环境、流产及分娩时导致的宫颈损伤有关。 大部分宫颈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小部分会出现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甚至白带有血等症状。 对于宫颈息肉,药物几乎没有效果,发现后应当行微创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有恶变,需进一步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息肉的产生? 1、防治感冒,尽量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对鼻子的刺激,也不要经常抠鼻子或强行擤鼻涕。 2、控制饮食,戒烟限酒,多食用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 3、改善阴道环境,勤清洁,积极控制宫颈炎症。 4、每年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各种息肉,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5、定期复查。消化道息肉即使切除后,也可能复发。 对于息肉 并不全会导致癌变 但一定要重视起来 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
|
来自: 陕西西安熊先生 > 《健康/长寿/生活/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