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领衔的肺癌诊疗多学科团队,在国际顶级肺癌杂志《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影响因子13.357)发表论文,题目为“Lung Cancer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文章对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全国登记数据进行展示,并对我国肺癌筛查防控现状、规范化诊断流程策略以及手术治疗、全身系统性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进行详尽描述,对标国际水平,分享中国经验。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肺癌工作者的创新、改革和相关成就,促进了肺癌防诊治领域国际合作的广泛开展。 专家简介 赫捷 院士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供图) 文章报道,肺癌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而大多数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归因于吸烟。原卫生部于2008年启动了国家癌症登记和跟踪计划,癌症登记处的数量从2008年的95个增加到2019年的574个。 2015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4年每10万人口的特定年龄段发病率(左)、死亡率(中),2018年按年龄和性别分列的当前吸烟情况(右) 主动吸烟是导致男性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项针对我国成人烟草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吸烟率约为26.6%(约50.5%的男性和2.1%的女性吸烟),相较于2010年的28.1%,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6.1%的吸烟者计划或正在考虑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烟草控制,仍是我国肺癌防治工作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及时发现早期肺癌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可靠策略。 中国在国家癌症筛查项目的背景下,开展了两项大规模的、以人群为基础、有组织的肺癌筛查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CanSPUC)和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RuraCSP)。 结果显示,筛查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肺癌高危人群的早诊早治比例。由是提出,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断层扫描(LDCT)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在肺癌诊断方面,近年来涌现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穿刺针吸术以及视频辅助纵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等技术,提高了肺癌的精准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在肺癌手术治疗方式上,中国新术式、新理念和新研究有了原创性的突破。胸腔镜微创手术在国内广泛应用、机器人辅助胸腔手术(RATS)也已逐步在开展;中国学者原创的“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的新概念被全球胸外科学界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在术前应用的研究获得成功,取得了40%的病理缓解率,表明在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研究中,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肺癌放射治疗方面,我国已建立起1413个放射治疗中心。86.2%和67.4%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包括四维CT或PET-CT模拟、IMRT/容积调强的弧形放射治疗、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和运动管理等先进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放疗需求的增加和设备不足等,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可疑肺癌患者的诊断流程图 晚期NSCLC的系统治疗 小结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肺癌的诊疗仍存在问题和挑战,需要多学科专家的更多努力。小编相信,此文章的系统性总结和展望,会对中国肺癌诊疗领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将引起国际对中国肺癌领域的重视和关注。 综合整理自 健康时报 编辑丨王淳(中国医学论坛) 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今后每周定期推送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递专家观点,分享学术共识,一起来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