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伍选对人用对人管对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像一个足球教练一样,在招聘阶段选好人,并把这些人才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让他们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去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他们一个清晰的目标并适时激励他们,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形象,以坚定的态度、言出必行的办事作风去处理各项工作。只有这样“强将”式的管理者,才能让自己手下无“弱兵”。 合理地选拔、使用人才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哪个企业能吸收并聚集优秀人才,就会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就会在激烈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吸引、留住人才,管理者必须懂得识才和使用人才,让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选人才事业兴,选奴才事业衰 人才和奴才,虽然在字面上都带有一个“才”,但在本质上却有着很大差异。前者有才,后者也有“才”,只不过后者之“才”是歪才罢了。问题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管理者喜欢用人才,有的领导者喜欢用奴才,毕竟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为什么?有人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人才难用,奴才好用。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单位里,有用的人才被闲置不用,而没用的奴才却被委以重任,“掌门人”往往振振有词,美其名曰“不拘一格用人才”。究竟是选张三还是选李四心里早有主张,只是心照不宣罢了。某些人就是喜欢奴才,奴才听话、顺从和好用,可以不厌其烦地跑前跑后,并且还有领会意图、投其所好、逆来顺受、阿谀奉承等一大堆“优点”,如果再加上连着裙带和沾点贿赂之类的微妙关系,那就是“密不可言”了,用来“辅佐”,夫复何求?在这样的管理者眼里,人才与奴才一比显然没了“长处”,靠边站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用奴才不用人才,追究到更深一层,则是用人机制不合理。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人喜欢奴才,有人就当奴才,这是奴才能够生存的环境所产生的因果关系。熊老师个人号(inte6198110)试想,如果没有人喜欢奴才世界上怎么会有奴才!可怕的是,选用奴才的结果,只能是更加恶化用人环境,把事业搞得越来越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重用人才,不用奴才,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IBM公司的总裁小托马斯·沃森是位经营企业的高手,其用人的特点是,选人才不选奴才。 小沃森自小生活在其父老沃森身边,耳濡目染,非常崇敬和钦佩那些有本事的人。他从小就认识一位经理,叫雷德·拉莫特,这是一个极有能力的人。雷德·拉莫特认识IBM里所有的人,无论老少,对人有着合乎情理和不偏不倚的看法;面对老沃森敢于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敢于对小沃森提出严厉的忠告。小沃森说,这位经理对他教益极大,否则他会犯更多的错误。 有位“未来需求部”经理叫伯肯斯托克,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由于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所以伯肯斯托克认为,柯克一死,小沃森就会收拾他。于是决定破罐子破摔,打算辞职。有一天,他闯进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使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事的闲差,有什么意思?” 小沃森的脾气相当暴躁,但面对故意找碴的伯肯斯托克,小沃森并没有发火,他了解他的心理。小沃森觉得,伯肯斯托克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虽说此人是已故对手的好友,性格又桀骜不驯,但为了公司的前途,小沃森决定尽力挽留他。 后来,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在促使IBM做起计算机生意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响应者很少,而伯肯斯托克却全力支持他。正是由于他们俩的携手努力,才使IBM免于灭顶之灾,并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小沃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恰恰是管理者的陷阱。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强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选人才事业兴,选奴才事业衰。管理者一定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千万不能有妇人之仁,毕竟企业发展靠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