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课堂】 邓敏 |神灵庇佑那回事儿

 珠溪语文 2020-09-30

欢迎光临珠溪语文~

神灵庇佑那回事儿

——邓老师讲《古文观止》之二

      “感得神灵相庇佑,占身四季得平安,满门金宝福绵绵,凡事享通且向前。”不知什么时候,民间笃信了神灵保佑那回事,甚至科技发达如此,人类已上天入地了,但礼神拜佛之心却有增无减。官员政要求升官、商人大贾求发财、黑道大哥求避祸、莘莘学子求高中、普通百姓求顺遂……总之,从上到下、事无巨细都巴巴地祈求神灵可以降下福祉,保人一世平安。所以奇怪的现象是,一边高楼耸入云霄,一边香火缭绕不绝。我就好奇了,神仙果然就这么灵吗,古人到底信不信呢?

      《左传》应该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比较早期的经典文献资料了吧。打开《臧哀伯谏纳郜鼎》这一章,你会发觉古人并不笃信神灵辟佑那回事儿。鲁桓公二年的时候,宋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另立宋庄公,自行宋相,独揽大权。为笼络人心,他向诸侯进行贿赂,送给鲁桓公郜国大鼎。鲁桓公打算将大鼎供奉在太庙里,臣子臧哀伯就此劝谏鲁桓公。“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大意是,作为君主应该宣扬美德,讲究节俭有度,上下尊卑有序,文、物、声、明都是用来宣扬德行、统御百官的。现在君主却隐善扬恶,将贿赂的大鼎置于太庙,公开向百官示范自己的恶行。这样上行下效,百官将会腐败,国家将会衰亡。

           瞧,三千多年前,鲁国大臣臧哀伯就认识到,不能杜绝奸邪、以德作百官表率,而用贿赂来的赃物置于太庙,祖宗和神灵都不会保佑的。而现在的贪官、富商和黑道大佬们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不义之财,君子不受,何况是神灵?

      既然鬼神不受贿赂之物、不洁之财,那他们到底收受什么?又庇护怎样的人呢?

      《左转·周郑交质》中有这样一段话,“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原来鬼神要的是人的一片诚心、真心,不在意供奉物品的贵贱、大小、轻重。只要有了纯真无私的信任,哪怕是山涧、小溪、池塘、小洲里长的野草,浮萍、白蒿、水藻之类的野菜,筐、筥、錡、釜这样的器具,各种各样的积水,都可以奉献给鬼神。鬼神一样会庇佑他。而周平王和郑庄公之间心无诚意,哪怕有人质作为交换,也无法达成真正的和解。看来关键不在供奉之物,而在于一颗真诚之心。恐怕有了真诚和信任,也无需神灵庇佑了吧。

      将“德”与“神”放在一起,古人不仅更信“德”;而且认为“民”和“神”之间,“民”是主体,“神”是附属。必须首先成全百姓的利益,然后致力于祭祀神灵。“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语出《左传·季梁谏追楚师》)民,是神之主。多么可贵而又了不起的思想啊!在春秋奴隶制社会时期,单单有这样的想法,就可称随国的季梁为伟大的思想家了。因为他那么早、那么清醒地认识到民力的重要性,而且将“民”放在“神”之上。相比,作为小国国君的随侯还天真地幻想,祭祀之物如此丰盛齐备,神灵一定会庇佑的。作为一国政治统帅如此幼稚荒唐,真是令人发指啊。幸而随侯听取了季梁连劝带吓的规导,才避免了一场灾祸。季梁告诉随侯,神灵不是看重“牲牷肥腯,粢盛丰备”而信任你,而是“博硕肥腯”“洁粢丰盛”的背后在说明“民力普存”“民和年丰”,上下无违。“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鬼神能不能庇佑、降不降福祉,关键在人民。民和,则有成;民不和,鬼神就失去了主人,大王的祭品再丰盛也没有用。“民,是神之主”的思想比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提出得更早,而且更为可贵和大胆。

      在任何时代,有一群糊里糊涂、只知道烧香拜神、寄希望于万一的昏聩之人(之君);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也存在着一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事物有正确认识和判断的人(或臣子)。《左传》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宫之奇谏假道》。大家知道,晋侯跟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的故事,从而诞生了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唇亡齿寒”。其实,在“唇亡齿寒”后面,虞国君臣之间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对话。大意是,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说,麻木不仁地认为,自己诚心祭祀,祭品丰富洁净,神灵必定会护佑的。看来,古代君主的智商和情商大多不如三岁小儿。宫之奇看虞公这么冥顽不化,就急了说:“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这几句话,除了老生常谈的神灵只保佑有德、民力和乐的国家外,最有趣的是最后的那句反问——如果晋国灭了我们虞国,然后也用丰洁芳香的祭品来祭祀神灵,神灵吃了难道会吐出来吗?

      “神其吐之乎”,读到此处拍手称快,说得太好了,痛快淋漓。什么神灵庇护,都是人的自我麻痹,都是无能、无智之辈的借口。你也拜,他也求,神只好照单全收,至于结果,那就自求多福吧!  

      礼神拜佛、鬼神庇佑那回事,除了宗庙礼祀的成分外,各国的智者都明白:在上有德,杜绝奸邪,百官有序,人民和乐,上下无违背之心,何用神灵护佑;否则,上不德,民不和,身死国灭,神吃下去的东西还会吐出来吗?神会有愧悔之心吗?

      自身强大,光明磊落,何用神佑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