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珠溪语文~ 提要 从古而今,不知道有多少感人肺腑,惊天动地的孝道故事,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所谓的“不孝”,我们只是用错了方式,用错了尽孝的方式。 只是用错了方式 盐城市伍佑中学 高二(10) 黄玉娇 从古而今,不知道有多少感人肺腑,惊天动地的孝道故事,其实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所谓的“不孝”,我们只是用错了方式,用错了尽孝的方式。 我在这个年纪背负了很多身份:青少年,学生等等,我认为儿女是最为沉重的一个身份,经过了十几年的相处,和父母之间存在了无数的矛盾,思想上的不同和对世界的看法常常会使我手足无措,内心不想一味认同他们,可反驳却容易被冠上“不孝”的标签。 初中曾经因为叛逆和父母闹得不可开交,那阵子母亲的抽泣和泪水,父亲皱起的眉头永远是心中难以释怀的记忆,之后我将它写进了作文中,被父亲看见了,才化解了局面。我并不是不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不是不想和父母融洽相处,而是当争吵来临时,我并不愿意被冠上他人的想法,我们和父母争吵后谁都不愿意先低头,是因为都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可仅仅这样就能说父母不爱我们了吗?就能说我们不孝顺父母了吗?不,仅仅是我们都用错了方式。 我不会想到我和父母仅仅是因为一篇作文而化解矛盾的,时间经历之下我才明白,我因将父母挂在心上才会提笔写下故事,变相的也能称之为孝,其实孝真的没有像传统中说的那么难,能够把父母记挂在心里就可以称之为孝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孝的方式吗? 在我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过于细微谨慎了,不如一个拥抱来的热烈温暖,“埋儿奉母”的孝显得夸张不实了,不如一杯清茶余韵悠长,沁人心脾,“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又过于久远,不如把握当下,做些小事,抓住和父母相处的每天来得实在。所以啊,尽孝的方式真的有千千万万种,关键看你如何选择了。 传统孝道中有太多太多轰轰烈烈的尽孝方式了,或许我们可以简化它们,从递上一杯水开始。毕竟传统的孝道不是用来给我们效仿的,而是用来体会其中深意,告诫警示人们要学会“孝”。 我们人生都是第一次经历当人子女,在这段经历中我们不需要做到像传统中那样感天动地,我们偶尔也会用错方式。可时间在不断推移,我们总会真正领悟孝道,选择正确的方式。 推荐老师:贾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