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言】铁榔头,真不是吃素的!

 许言君 2020-09-30


铁榔头,真不是吃素的!

里约热内卢8月16日开赛以来找不到最佳状态的中国女排16日晚奇迹般地大爆发。在郎平的率领下,她们在小马拉卡纳体育馆3:2逆袭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晋级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经历了首局“脆败”的中国女排艰苦拼搏终于3比2艰难战胜对手巴西,晋级四强。赛后,中国女排姑娘相拥而泣这个时候,号称铁榔头的郎平也哭了


北京时间8月19日上午,里约奥运会结束了女排项目半决赛的争夺,中国女排以3比1击败荷兰队,决赛中将与淘汰美国队的塞尔维亚队争夺金牌。

仅仅3天的时间,郎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凭借她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创造了中国时间,再次打响了中国女排精神。有人如此评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

是的,许言君并不是个人崇拜主义者,也不想单纯地去崇拜、迷信某一个人。但是,许言君相信一个人的精神能够影响一个队伍和团队的,这种精神往往被人们说成魂。再者说,许言君对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真的要说了解的话,也就是对兵乓球和排球多少有所了解,这种了解仅仅是知道而已。


其实,对排球知识的了解,还是源自于1981年时的郎平。那个时候的许言君还是个孩子,只记得那时候学校停了课后,与小伙伴们挤在村里一户人家的黑白电视机前看世界杯女排决赛,当一个叫郎平的姑娘扣下冠军的时候,小伙伴们欢呼雀跃起来,郎平的名字从此也印记在了脑海中。

此后,郎平的名声随着中国女排在一次次的世界级比赛中声名鹊起,中国女排就此成为世界级强队,郎平也就此成为世界公认的主攻手,随后在1982年世锦赛(当选为赛事最佳选手)、1984年奥运会上,郎平都以主力身份成就中国女排的三大赛全满贯,198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七战全胜夺冠,郎平再次当选为大赛MVP。

铁榔头的誉称,随着一次次激烈的比赛被一次次地叫响,并逐步成为了郎平的代名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当郎平率领美国女排一亮相,就再次把铁榔头的名字在国人心中叫起。与此同时,褒贬不一的议论之声也随之而来。当美国女排获得奥运会银牌的优异成绩之后,请郎平回来的呼声在民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2009年,郎平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归祖国执教广东恒大女排。带领恒大女排获得2009-2010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B冠军,2010-2011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亚军,2011-2012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冠军,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亚军。

201233日,在2011-2012年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决赛中,带领广东恒大女排3:0战胜上海女排夺得冠军。

2013425日,郎平又正式出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队获得了2014女排世锦赛亚军。2015年她以教练身份,带领低谷多年的女排再次捧起世界杯冠军奖杯夺冠的中国女排同时也在第一时间获得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

对阵巴西队面临首局的脆败,郎平和女排队员们艰苦拼搏终于实现逆袭;对阵荷兰队时,这支在初赛时就战败了中国女排的强劲对手,并没有在心理上吓到女排的姑娘们。


两场让人揪心,但结果却振奋人心的比赛中,身为主教练的郎平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战略战术,每一次果断的叫停之后,中国女排的成绩便会得到良好的回升。郎平赛后接受访问时如此说:今天自己心脏都受不了,赛事太胶着。一直在琢磨着想办法,比分又一直交错上升,我也没有见过这么激烈的场面。由此可见,坐在赛场外的郎平是多么地心累!

从女排主力到女排主教练,前者的首要任务是在赛场上如何打好每一个球,而后者则是如何让队员在赛场上打好每一个球。“一个球一个球地打,打一分算一分。”这是郎平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看似很简单朴实,其实内涵却很丰富。

35年的时间,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汇聚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35年来,女排经历过很多次的沉浮,从1986年到2003年,她们有17年时间与世界冠军无缘。即使如此,她们还是带着国人的寄托,重返世界之巅。单单这样一个轮回,郎平就是中国排球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很多时候,女排就代表中国,女排魂就是中国魂。女排精神和女排魂,正是郎平和她的队友们一个球一个球地打出来的。


无怪乎,《感动中国》给予郎平的颁奖词如此写道: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铁榔头,这是对郎平的誉称。在我们这里,榔头是比锤子大的一种工具,通常是在打钎子或者夯楔子时,需要一个人扶着钎子或楔子,另一个魁梧之人抡起铁榔头,用力地砸向钎子或楔子。每抡一下,钎子或楔子便能入地或者入木三分。假如抡者出现失误,铁榔头便偏下来砸在扶钎子或楔子的人的手上,轻则鲜血淋漓,重者骨肉分离。于是,老家有一种说法:铁榔头可不是吃素的!

在此,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郎平这把铁榔头,觉得十分贴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