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言】孩子:在校学习不努力,到社会上就要多努力!

 许言君 2020-09-30


今年,恰逢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高考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承载了太多的价值和意义,也充满了太多的期待和回忆。

炽热的六月,参加过高考的人、正在参加高考的人、家里有人参加高考的人,他们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地热烈,也对这一场已经恢复进行了40年的考试格外关切,期盼着用一场考试来改变自己或者亲人的命运。

十年磨一剑,只为金榜题名时。关于高考的豪言壮语,祝福祈祷等,各大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上屡见不鲜。针对考生而言,他们中间或许有的人参加高考,是为了继续读书,继续汲取知识的营养;有的人是为鲤鱼跳龙门,通过一场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有的人是沿着人生的轨迹顺流而行,经历自己该经历的事情;有的人则是为了尊严,证明自己的能力。高考,几乎就是人生的出口。

面对喧嚣的、热烈的、紧张的高考,我的思绪飘荡了很久很久。

我首先想到了去年的今天,因为,去年今日我亦在此门中。

说实在的,去年的高考,我的心情比儿子还紧张,早早地陪着儿去看考场,购买参加考试的“无声”衣服,准备考试所用的必需品,就连妻子也专门请假陪护儿子,保障后勤工作。但看到儿子一脸放松的表情,不在乎的态度,心里有一种说不上的滋味,担心他对考试不够重视,又怕他过度紧张影响考场发挥。所以,心中想说的很多话语都是到嘴边后被生生的咽了回去。

考试的两天,我和妻子一起送儿子去考场,目睹儿子进入考场后,又算着时间过去了20分钟,没有向外传递什么信息时,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儿子没有丢三落四地顺利进入考场了!

考试结束后,眼巴巴地瞅着走出考场的孩子们的表情,寻找着儿子的身影,极力地想从他的表情上寻找一些答案。两天的时间,我们寸步不离地守在外面,里面儿子在经历着考试,外面,我们也在经历着考试的煎熬。

我想,像我这样的,全国不知道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傻父母。当考试成绩公布出来后,儿子的成绩不理想,那时的我肺都快气炸了,想爆发,可有忍住了:他努力了,他也成年了,算了!

最终,为儿子选择了一个三本的院校,只要有学上就行。送儿子上学前,我告诉儿子:现在这个社会,你在学校里好好学习了,到社会上就不用咋样努力就可生活的很好;你在学校不好好学习,那到社会上就必须努力学习才能生活的不错。因为,学校里的不努力,社会上必须加倍地补上去。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让他自己可劲儿地扑腾吧!

这个时候,我还想到了我的同学们。

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两次考试是备受瞩目的,中考和高考。那个时候,初中生参加中考有两种选择,一是报考小师范和小中专院校,农村学生被录取后,便可转为商品粮户口,毕业以后国家分配工作;另一个是选择报考高中学校,继续努力读书,三年后参加高考。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小师范和小中专的院校更具有吸引力,因为一旦考试成功,就可以转变身份,改变命运了。于是,我的同班同学们都把上“中师”院校定成了主要的目标,非“中师”院校不上。

记得有个同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连续复读了3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崔中师。不过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确实好,我与他同班的时候,他常常走上讲台为我们讲课,讲解数学题的解题方法比老师都讲得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平时在校测试总是第一的他,好几次都是中考以后名落孙山。后来,辗转听说他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上中师院校的梦想。

还有个同学在参加一次中考失败后,回到初中一年级重新开始,把原本的初中三年硬是上成了六年。当然,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籍的问题。那时,初中生参加中考的学籍管控得非常严格,绝不允许复读生参加中考的。于是,为了应对学籍的问题,人们想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应对之法,惯常使用的就是冒名顶替之法,就是在初三复读的时候使用学校里辍学学生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参加考试,就连录取上以后学校家访的时候,都要到被顶替者的家中去家访。那些年,我们的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冒名顶替者,他们中师毕业后参加工作了,名字还不得更正过来。

这或许也算是教育史上的一笔特色的记录吧。

真的,那个时候,一次中考就可以改变人生的,更别说高考了。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师院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大学生毕业以后也要自主就业了。所以,用现在的“一考定终身”的标准来对待高考,事实上已经有点夸大了高考的功能。

高考,只是人生必须经历的第一场战役,并不是人生唯一的一次,更不是最后一役。18岁以后的人生,还有很多次的考试在等着你。

高考只是决定了你所上的学校,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往后的人生,仍然取决于你的努力、背景、性格、修养、品行等综合的作用。

所以,我最后还是想说那句话:在学校学习不努力,到社会上就要多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