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言】她在斑马线踩了一脚刹车,结果太出乎意料……

 许言君 2020-09-30


斑马线前,司机的一次停车,彰显了文明的品德;而孩子和老人的一个鞠躬,让斑马线前的文明礼让受到了尊重。

看到这两则视频,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同事曾经给我讲述过难忘的一幕。

那天,同事驾车行驶到市区毓秀路小学附近时,一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站在道路一端的斑马线上想横过马路去学校,可来往的车辆一个比一个快速地通过,望着穿梭的车流,孩子焦急地等待着。轮到同事驾车行至斑马线时,同事刹车停了下来,并挥手示意孩子过马路。孩子小跑穿过马路后,站在路边向同事挥手敬了一个少先队礼,并大声说:“谢谢叔叔!”

此事过后很久,同事都难以忘怀。他说,斑马线前,我们让一让,让出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一种文明。

时下,很多城市都在开展集中整治机动车不文明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我市公安部门也正在集中力量开展市区交通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

斑马线源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内更是车流滚滚,加之人们在街道上随意横穿,阻碍了交通,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平行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

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车流滚滚的道路,供行人横过道路使用的斑马线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斑马线成为行人横过马路时的安全线、生命线的高度。

遗憾的是,斑马线前,机动车强势抢行还较为普遍。遇到行人过斑马线时,有的长鸣喇叭,有的加速抢行,让挤在车辆中间的行人战战兢兢,不知所从。更有甚者抢行之后,还怒斥穿越斑马线的行人“不长眼!”“找死!”等,因为司机不礼让斑马线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和矛盾事件时有发生。

据统计,近3年来,全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共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九成。

斑马线前,一脚油门、一声鸣笛可能引发的是一起事故、逝去的一条生命;踩下刹车,停下车辆,换来的不仅仅是路人的赞许,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说到底,斑马线作为行人过马路的生命安全线,容不得儿戏,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容不得含糊。

车让人,不仅仅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一项法定义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专项整治不是目的,目的是人人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无论是在法律面前还是道德面前,斑马线都是一条法制线,更是一条文明的检测线。资源有限,文明更显可贵。在斑马线这条文明线面前,无论有无专项整治,有无抓拍设备,有无罚款扣分,机动车都应该自觉礼让行人,保证路口的畅行无阻,从而体现出文明行车的水平,也彰显一个文明城市的道德风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