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份高贵却命运多舛,汉献帝刘协是三国剧中的“最佳男配角”

 许言君 2020-09-30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的末代君主,病逝于234年,享年54岁。在众多“三国迷”心目中,他既不是举足轻重的主角,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路人甲”,他堪称《三国演义》剧中的“最佳男配角”。拥有皇帝的高贵身份,但命运多舛,没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实际权力,多次抗争无果,只能随波逐流,向现实妥协。

汉献帝陵位于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是刘协的陵寝,也是豫北地区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咱们许昌,还有一座愍帝陵,是汉献帝刘协的衣冠冢。

从皇帝到山阳公 他的妥协与隐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在许昌,有一段三国故事妇孺皆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在政治上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地位

,曹操做大将军,封为武平侯。汉献帝刘协历经多年颠沛流离,抖落满身风尘,终于在许都获得了暂时的安全感。25年间,他与诸三国英雄们一道,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动人的传说故事。

刘协,字伯和。汉族,祖籍刘协沛县(今江苏丰县),生于洛阳。他是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刘辩之弟,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90-220年在位。

刘协的母亲姓王,出身名门,举止文雅,容貌姣好,深得灵帝宠爱,却遭到何皇后的嫉妒。王夫人冒险生下刘协以后,被何皇后设计杀害。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刘协初封渤海王,后改封为陈留王。

灵帝晚年,面临着选择太子问题。何皇后生有皇子刘辨,但刘辨没有国君应有的威严气质。灵帝去世,立年幼的刘辨为帝,是为少帝。从此,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

刘协第一次出现是董卓攻陷洛阳之后。

那天,他和少帝刘辨一同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逃难途中遭遇董卓。董卓和少帝谈话,17岁的少帝刘辨受到惊吓,语无伦次,董卓又与刘协谈话,年仅9岁的刘协面无惧色,将事情经过完整陈述。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

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为皇帝,自封为丞相。董卓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196年,曹操迎15岁的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

220年,曹操去世。公元221年,汉献帝让位于曹丕,汉灭魏兴,刘协被封为山阳公。搬出皇宫之后,刘协和妻子曹节远离政治,用学过的医术济世救民。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实行赋税减半,开垦荒地者还能免交3年赋税,在他的管理下,山阳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公元234年,刘协病逝,享年54岁,曹丕之子曹睿还为他举行了国葬,谥号为“献帝”,大赦天下。

远望如山,陵上原有祭祀献帝的庙宇 


刘协曾居许昌25年,后人为表纪念积土成丘建起衣冠冢。

愍帝陵位于许昌城东15公里原张潘镇政府院内,东有毓秀台,西邻张潘二妃墓,南望魏文帝庙,北有汉张公祠。

远远望去,愍帝陵很高大,颇有皇陵气象。记者绕陵一周,看到青石围栏上雕刻有不少精美的图案,登上陵顶,可见松柏苍翠,绿树成荫,顿觉神情气爽。

据许昌《县志·金石》“汉愍帝碑”记载:“帝不称献而称愍,从昭烈所谥且汉之君,北魏之君所得谥也。”可见,刘协有两个谥号:一个是“汉献帝”,这是魏国青龙二年(234年)由魏明帝曹叡确定的,“献”字的含义不言而喻;另一个是“汉愍帝”,这是刘备在蜀称帝后给刘协追赠的谥号。按照古代的谥法,“愍”有在国遭忧之意,表达的是哀惜同情之意。而“献”则是赞扬刘协“聪明叡哲”。

愍帝陵原高10余米,占地30余亩,陵上原有祭祀献帝的庙宇。该陵远望如山,陵上及周围有数百株茂盛的松柏,原陵文革时部分被毁,仅剩一处土台。1980年,该陵被许昌县人民政府(现为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为保护这处三国历史遗址,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许昌县文物部门在陵西砌了36级台阶,拾级而上可达陵顶。该陵现高10米,顶面呈长方形,底部长约25米,宽20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2009年,愍帝陵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献帝作为三国历史名人,该陵的存在对研究汉、魏及三国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乱世中独善其身 修武、许昌二陵遥遥相望


汉献帝9岁登基,40岁逊位,在一拨拨权臣的挟持下,度过了隐忍的一生。历史上的亡国之君结局通常不好,但汉献帝刘协却逃过了一劫。这是为什么呢?

史学家普遍认为,汉献帝当皇帝时虽然没有大作为,却并不是一位毫无主见、碌碌无为、完全任人摆布的傀儡。《后汉书·献帝纪论》:“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纵观汉献帝的一生,虽可悲可叹,然而其能在乱世中委屈求全,独善其身,确实无奈也实属不易。纵观他的一生,并无助纣为虐的恶事,倒是做过一些对社会、对百姓有益的事。

公元195年时,长安闹饥荒,汉献帝派侯汶负责赈灾工作,但粮食发下去了,报上来的饥民饿死数仍不见减。汉献帝采用“实验法”揭开侯汶赈灾不力的问题,但他不是简单的将侯汶杀头了事,而是打了50大板后令其继续负责赈灾工作。不杀侯汶,在当时的情形下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年仅14岁的小皇帝能沉稳处理此事,可见办事周到。

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斗实际上是曹操在汉献帝支持下打赢的。在整个官渡之战过程中,汉献帝虽然没有正面出现,却是关键人物之一。

汉献帝在位30年,客观上不仅没有导致东汉灭亡,反而延长了东汉王朝的寿命。有史学家认为,汉献帝不过多干预政事,有利于提高曹操的工作效率,不与曹操采取激烈行动、正面冲突,自己受委曲,但对统一国家是有利的。

古代皇权交接有三种方式:第一,武力夺取;第二,继承;第三,禅让。前两种形式是把皇权当作私人财产来对待,只有禅让的出发点是天下为公。汉献帝禅让,汉魏权力和平交接,在一定程度上使老百姓避免了生灵涂炭之悲惨命运。从汉献帝禅让后直至去世的待遇,说明当时朝廷和民众对他的肯定。

逊位后,刘协没有消极度日,而是及时调整心态,在山阳公的位子上实现了价值。山阳国虽小,却存在了75年,比曹丕创立的魏国还长寿,一直延续到了西晋末年,永嘉年间(公元311年)被匈奴刘聪攻灭。与其他亡国皇帝相比,刘协的结局是最好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刘协去世后被安葬于山阳国,汉献帝陵位于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协在许昌居住25年,群众自发为其建起衣冠冢,也是对这位东汉末代皇帝表达的一种敬重和凭吊吧!

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

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是简单地利用与利用、胁迫与被胁迫的关系,而更近似于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朝廷之中,并非全部都是隶属于曹操的嫡系势力,也有很多听命于自己的大臣。当时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归汉,依旧怀有着强烈的拥护汉朝廷恢复天下一统、实现汉室中兴的志向和愿望,因此,他们奔着拥护汉献帝的目的才来到曹操的帐下,表面上是作为曹操谋士协助他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代表汉献帝与曹操合作。这里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正是因为汉献帝的向心力,才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来到许昌,一时间人才济济,这给曹操集团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汉献帝离不了曹操,曹操也离不了汉献帝,如果没有汉献帝,就不会有后来的曹操。

曹丕为何没有杀掉刘协?

史学家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刘协势力不足以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曹丕没把他放在眼里;二是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刘协,二女儿曹节是刘协的皇后,为人性格刚烈,忠心护夫,曹丕敬畏曹节,对刘协也未太敢造次。为此,曹丕采取折中的办法,把刘协贬到离曹魏首都洛阳不远的山阳。

悬壶济世的“乡村医生”刘协

刘协当皇帝时,曾拜华佗为师,向他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正骨等医术。刘协本身聪明睿智,也很有学问,再加上宫中所保存的医疗图籍甚多,所以掌握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医药知识。

逊位之后,刘协融入民间,为山阳老百姓免费治病,深受百姓爱戴。

刘协在山阳期间,曾多次到云台山附近采药,在今天百家岩上嵇山亭内的石刻画像中,就有“山阳公行医图”。对于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刘协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刘协的这种行医方式,流传至今。在农村,“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等民俗,据说就是从刘协那时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