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鄢陵这位奇人,穷其一生为鄢陵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很多人还不知道!

 许言君 2020-09-30


社会发展的车轮转动得太快,很多新生事物还没有学精弄懂,却又有新的一波事务扑面而来。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读书人的爱好却难受其更迭,特别是有着“读书破万卷”精神的嗜书之人,他们往往书不离手,手不释卷,家中藏书万卷,坐拥一座书山,就像积攒下了一座高大的粮山。

要说爱书和藏书,鄢陵县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是鄢陵县有名的藏书家苏源生。

苏源生(1807-1870),字泉沂,号菊村,鄢陵县城内小东街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好学,喜为文词,人称广文。

苏源生24岁考取秀才,30岁中拔贡,34岁再中河南乡试副榜。此后绝迹科场,许多同窗好友几次邀他入京应该,他都婉言谢绝。45岁时,因学养纯粹,博学多才,乐做有益之事,被荐为孝廉方正,旨诏河南训导,他均力辞,虽大学士委仁多次书信敦促,亦不肯出仕。晚年赐儒林郎,光禄寺署正衔。

无心仕途的苏源生一心搜集天下奇书,以藏书为乐事。嗜书如命、爱书如子的他将藏书分类编目,整理归档。终日浸润在书海的墨香之中,那份坐拥万卷书的豪气与惬意,只有他自己体味最深。

鄢陵旧有文清书院,房舍倾颓,课事荒废。咸丰元年(1851),苏源生主持修复书院,兴办教育,亲任主讲。他鸡鸣入院,夜半而息,为师生作表率。他考核学生品学兼顾,孰去孰留,发榜公布,虽亲属亦无例外。在他主讲文清书院的15年中,先后有400余人受业。

苏源生仰慕先哲,信笃程朱理学,藏书之外,尤喜辑著,曾收集中州名人文集100余卷,参以志乘,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中州文征》54卷。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倭仁称该书为撷河洛之菁英,极人文之渊薮,文章经籍灿烂大备。早在弱冠之年,苏源生观鄢陵旧志,嫌其不详不核,就开始留意古今史籍和金石遗文,凡有关鄢陵史实即随手摘录,终于在同治元年(1862)成《鄢陵文献志》40卷。为鄢陵县留下了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

苏源生笔耕一生,辑著丰富,除《州文征》和《鄢陵文献志》外,还有《师友札记》4卷、《省身录》10卷、《大学臆说》1卷、《记过斋答记》2卷、《记过斋诗稿》2卷,《中州学案》一书未竟而卒。

苏源生平日以读书藏书为乐事,视书籍为家珍。他常常告诫后代,藏书比置房产田地更宝贵。在苏源生的一生中,积书达数万册。著述刊印刻版拥有数十万片,是清末河南著名藏书家之一内有许多地方志书及家族谱牒。袁世凯称帝后,就派人来苏家抄写过《袁氏家乘》。

据传,苏源生家藏各类书籍达两万余册,著述刊印刻版拥有数十万片,是清末河南著名藏书家之一。先生所处的年代是清朝多事之秋,先有沿海的中英“鸦片战争”,后有江南的“长毛造反”……苏源生生活在中原腹地鄢陵,远离庙堂喧嚣之声,身处僻壤,心如止水,一心钻进先贤圣哲的著述之中,一边教授自己的高足门徒,一边抒写自己的人生经历

深受孔老夫子“吾曰三省吾身”教诲的影响,遂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记过斋”,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生活的思考记录整理,辑成《省身录》十卷,另有《记过斋文稿》、《记过斋诗稿》等著作。

在充满墨香的书斋里,四处弥漫着严格自律自励的情趣闲遐之余,先生睨视着自己拥有的一排排书架以及书架上排列有序的煌煌巨著,那心态极为洒脱与安然,实在是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的我们,难以追求得到的慢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