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冷天,喝丸子汤|一碗卖了70年的丸子汤,缘何代代相传到如今?

 许言君 2020-09-30

前两天,去医院看望病人返回途中,行走到华佗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的时候,蓦然回首,竟然看到了一家饭店的招牌:“李记丸子汤。”

西关李记丸子汤,听说是卖了70多年的老店了,这一家不知道是不是那个传说中的老店。

扭转身走进了店内,宽敞的店面摆放着数张实木桌椅,几位食客坐在餐位上用勺子挖着滚圆的丸子,吃得满头大汗。

厨房的窗口里,一壮汉看到我走了过去,大声问道:“吃啥?”

“丸子汤!”

咱进了丸子汤的店,当然要吃丸子汤了。

“素的?肉的?两掺儿?两掺儿十块!”

呵,丸子汤也有两掺儿。

“来两碗两掺儿吧!”

“油馍要多少,你俩来5块的吧!”

“中!”

“总共25块!”

说话间,两碗冒着热气,上面飘着翡翠般翠绿的葱花香菜末的丸子汤递出了窗口。

接过丸子汤找好桌位坐下,5块钱的油炸馍也已经称好端了过来。

用汤勺舀起一个炸的金黄的小丸子,咬一口,外皮富有弹性,内馅糯香。

“这个是素的,绿豆面和萝卜丝的丸子。”

“口感可以。”

同伴应答着,边品尝起来。

再舀起一个肉丸子送入口中,筋道富有弹性的牛肉丸,肉香嫩滑,散发着说不出来无法形容的香味,弥漫在口腔中。

就着油炸馍,喝着丸子汤,酸辣香的口味,一会间吃得满头汗水。

丸子,字典中有多种解释,用在食品中就是泛指将鱼、肉等剁成泥状,加上佐料做成的球状物。丸子是一种油炸或水煮的食品,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一般用面团包裹上肉沫和香菜等佐料,放入油锅里炸制而成的食品。

在我的记忆中,丸子汤曾经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小吃。老家的绳会里,或者是年关的大集上,都会看到路边一个简易的大棚下,支着一口大铁锅,锅里滚烫的汤水中漂浮着一个个金黄的丸子。有谁要的话,老板就用勺子盛入10个丸子,撒入葱花和香菜末,淋入香醋和辣椒油递给食客。坐在汤锅旁,喝一口丸子汤,啃一口吊炉烧饼,那味道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饭量大的,光喝汤啃烧饼,将丸子撇到碗中,等汤水喝完后把碗递给老板,老板会毫不犹豫地为你再次续上满满的一碗汤,让你吃个够,直吃得心满意足,肚腹滚圆,才起身打着满意的饱嗝离去。

西关的李记丸子汤,在许昌城里很早就有了名气。

老店的前身是国营三食堂,从解放前三食堂就以丸子汤出名了,老店主李建中是土生土长的西关人,他的父亲李大周是当年三食堂的名厨,李建中从父亲的手里传承了丸子汤的手艺和老三食堂的传统,在许昌风味小吃比赛和原许昌饮食公司组织的餐饮考试中均获得了第一名。

一碗粒粒金黄,散发出淳朴的清香的丸子汤摆在顾客面前,加酸辣可口,小葱香菜提香,用许昌人的话形容:“得劲!”

在街坊眼里,老李是个十足的“倔老头”,在生意上从来不去做一点点小动作,坚持本分经营。

李记丸子汤的特点就在于是纯萝卜绿豆面丸子,所有的原材料进货都严格挑选,使用当年的新绿豆去皮后精磨,本地新鲜大葱、老姜、品质优良的萝卜作为主料,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油品都是从正规厂家直接进货。老李为人朴实,诚信经营,丸子汤做得质优味美,深受顾客青睐,名扬许昌。

如今,老店几经搬迁,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小的店铺了,做丸子的手艺也由老李传给了儿子小李,成为了李记老字号的第三代传承人。

时间在慢慢改变,品质却从未改变,小小的一碗丸子汤传承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记忆。

过去的那些年代,赶集或者逛庙会时,喝一碗丸子汤就是改善生活。而今,由于丸子汤的做法需要提前炸制丸子,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做这一行的人渐渐都退出了丸子汤的江湖。

能喝上一碗酸辣可口的丸子汤,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奢望了,幸好,李记丸子汤在70多年后还在坚守。

下雪了,天冷了,喝一碗丸子汤就会浑身冒汗热气蒸腾的,那一种舒服劲儿,别提有多酸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