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故宫前,你还有一堂必修课要上

 焦耳99 2020-09-30
今年,故宫600岁了。
 
600年前,明成祖举全国之力建设故宫。历经两个大一统王朝,这座庄严巍峨的宫殿见证了24位帝王建功立业,见证了朝代变迁、日月更替,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文化名片。

 每年北京下雪,故宫必上一次热搜。“一场故宫雪,秒变紫禁城”,走在故宫的红墙碧瓦下,好像真的穿越到了过去,历史与现实交织在这座古老的宫殿里。

雪后故宫 

但帝王将相的风云霸业,都终成过客,在这座宫殿里,只有其承载的中华文化延续至今,生生不息。
 
 

中华传统文化的收藏馆


现在,北京故宫的藏品大约有 180 万件,贯通古今。而这要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乾隆皇帝
 
我们知道他特别喜欢盖章,为什么盖章呢?就是要证明这是他的藏品。

《快雪时晴帖》局部。传为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快雪时晴帖》为乾隆皇帝所钟爱,前后题字70多次,盖章100多处。
 
清朝是少数民族打下的天下,作为异族统治者,乾隆皇帝深知文物收藏与权力正统的关系,所以他比任何汉族皇帝都更加致力于文物的搜集和整理,而正是他的收藏建构了现在故宫藏品规模的雏形。
 
在这之前,古代王权也很早就意识到了文物的价值。汉代就有了正规的皇家收藏机构,隋唐以后的宫廷收藏制度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外有民间搜集、内有专业保存并针对真迹进行临摹复制的鉴藏系统。
 
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不仅延续了这一传统,而且将前朝的收藏视为必须占有的文化资源,文物收藏有了“连续性”。
 
可以看出,故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具有明显的“一元化”特征——它基本上只收藏中国的文物。
 
而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四大博物馆”,其收藏都涵盖了世界各大文明的各种类型的文物,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点。
 
世界四大博物馆

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层“帝国逻辑”。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初建时只有大概 7 万件藏品,随着“日不落帝国”的扩张,它的藏品数量迅速上升,一直到今天的 800 多万件,其中不少珍品都来自掠夺,比如,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浮雕。
 
大英博物馆的帕特农神庙展厅

在不断扩充收藏的同时,这些世界级博物馆也在重新定义着被收藏者,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非洲、拉丁美洲的历史,其实完全是由西方人书写的。
 
在某种意义上,文物是文明的载体,失去了文物,也就丧失了文化自主性。
 
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时,民国政府发表了一段声明:“故宫文物是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不能减少也不可能增加。倘若国家灭亡,国家仍有希望再次复兴,但是文化灭亡,将无再度恢复的可能。”
 
故宫的意义被阐明了——这里保存着古代中国最精华的文物,它们构成了一部可见的中国文化史,有它们在,我们就有底气定义我们自己。
 
这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正是故宫收藏的底层逻辑。
 
 

今天的故宫更为辉煌


从古代宫殿到现在的藏宝馆,故宫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史。
 
1925 年,故宫完成了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的现代化转型。故宫的藏品也被赋予了新的现代含义,成为民族国家的“中国”的一个象征。
 
因此,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伊始,民国政府就决定筹备故宫文物的南迁工作,即使国土可以沦丧,代表中华文明的文物也绝不能损毁。

故宫南迁图
 
以此为开端,故宫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变迁动荡。抗战期间,百万件国宝在战火中颠沛流离,故宫文物及其文化传统却始终没有断绝。
 
1933年,第一批南迁文物开始陆续运出。先是往西运,后又随战事不断转移。一直到 1947 年,这些流散的文物才再次集结在南京。
 
然而一年后,民国政府因战事接连惨败准备撤到台湾,故宫文物作为文化正统性的象征被迫再次流亡。
 
因为局势紧张,当时滞留南京的13000多箱文物中,有不到3000箱被运到了台湾,占清宫旧藏总量的不到1/4。
 
运出的3000箱文物,便构成了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主要馆藏,比如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翡翠白菜、东坡肉形石、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

《祭侄文稿》,现藏于台北故宫
 
其余的分文物都陆续回到了北京,构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基础。
 
为什么说今天的故宫更值得一看呢?
 
一是建国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展了一系列国宝回流工作。
 
二是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力开展,也涌现了不少新的国宝,比如郑州出土的莲鹤方壶、咸阳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不断被送进故宫。
 

故宫在古今的滋养中,已经成为中华史上最重要的藏宝馆,而今天的北京故宫在先前皇家收藏的基础上还在继续生长和扩充。
 

 

《国之重宝:北京故宫600年》

     打开一个不一样的故宫


 故宫的底蕴如此深厚,以至于我们常常都满足于浅尝辄止,走进故宫也不知从何看起。
 
国庆去北京观光、去故宫看展览,恐怕只会看到人山人海,那么不如来看看这一档节目——《国之重宝:北京故宫600年》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来自中央美院的王浩老师将从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视角打开一个不一样的故宫,导览我们去观赏、去仔细研究这座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建筑群,以及里面所藏的种种珍宝。
 
这个节目由两条主线交织构成:一是从文物的层面上,重新勾勒故宫的全景;二是通过解读文物背后的美学观念,去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
 

大到建筑中权力与美学,小到书画礼器中的中国艺术,甚至细致到古人的闲情逸致,你想了解的故宫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通过这个节目,希望能引导你进入中国美学的大观园,感受传统艺术的神韵。

也希望能引起大家思考,传统是否真的已经过时?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
 
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向来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了解传统美学与艺术,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而且也是在不断激活传统,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当下、开启未来。


节目大纲




你将收获




打卡福利

现在订购,68元看懂故宫
打卡全部章节即送课程结业证书  👇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