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夺冠》里的对手戏:合作与竞争,尊重与不屈,传承与创新

 迷影生活 2020-09-30
从《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后得以公映,对于导演陈可辛来说,这是一部在电影制作上与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比赛一样,历经了很多变故和反转的作品。
敏感而细腻的陈可辛,选择了他最拿手的看家本领——虚与实。

这个在诸如《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作品中多次实践的创作思路,通过极富时代背景的氛围营造,将时代转折背景下的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真实而可爱。

将三场具有标志性意味的比赛串联在整部电影中,这本身就是对三代中国女排的集体致敬,但如何将这些“节点”串联起来,郎平固然是最合适的选择,但这位绝对主角必须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和竞争者。

队友

郎平与这位当初的陪打教练的渊源,是那支五连冠老女排。

因能模仿竞争对手的技术和打法,方便针对性训练,彭昱畅饰演的地方男排队员,成为中国女排的陪打教练,此时,年轻的郎平(郎平女儿白浪饰)则被教练拒绝随队训练,把体能练起来才能碰球。

在吴刚饰演的老教练强势之下,两个年轻人都觉得不如意,但一股不服输的劲,让他们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

在训练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升训练的强度,挑战人体的极限,才有资格和人高马大的欧美球队和号称“东洋魔女”日本队拼,只有全队团结协作、敢打敢拼,才有赢的可能性。
一场地方男排与中国女排的训练赛,让两人意识到了这两点。

靠着严苛的训练和自我加练,郎平进步神速,成为全队的主攻手,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临近,考验中国女排的时刻到了。
机场中,年轻的陪打教练为郎平送行,郎平将姑娘们集体织的毛衣送给他,两人第一次喝到咖啡,苦是苦了点,苦过才有甜。

郎平的一锤定音,帮助中国队拿下了关键一局,战胜了号称“打不烂、摧不垮”的日本队。随后,老女排姑娘们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陪打教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是值得的。

对手

片中,两人再次见面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此时,郎平(巩俐饰)和他(黄渤饰)分别是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的主教练。

作为一名职业体育人,她当然不会轻易认输,但作为老女排的代表人物,她自然不愿看到中国女排败在自己手里。
郎平的车上随意放着美国队的战术板,”这么重要的东西你怎么随便乱放“、”你又不懂英语“,三十年的老友之间依然那么默契,却多了几分言不由衷。

老教练说过,杯子里为什么能盛水,因为它是空的,只有放开了打,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对得起队员、观众和对手的期望。
比赛中,两位主帅见招拆招,比分始终处于胶着状态。这边喊了句“吊球”,那边马上用英语布置了相应的战术。

最后一次暂停,郎平告诉队员“这是你们的比赛”,出于职业要求,她需要激励习惯于自我为中心的美国队员们的斗志,但她似乎也意识到了赢的后果。
实力本不如中国女排的美国队,最终获胜了。郎平面无表情的黯然离场。
体育馆中,美国女排姑娘们开起了热闹的派对,郎平独自一人给女儿(陈冲女儿许文珊饰)打电话,“对不起”,郎平若有所思的说。

挚友

当年超负荷的训练,让郎平伤痕累累,在美国,面对当地人疑惑的眼神和“排球怎么可能把你弄成这样”的问题,郎平显得很淡然。

老女排队员的临终托付,让她下决心回国,老女排的精神如何传承和发扬,是她一辈子的使命。只有脱胎换骨的改革,引入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训练方法,全球化的顶尖教练员团队,才是追上主要竞争对手的必由之路。
领导的全力支持,不能掩饰球迷、媒体对阵容不断更换带来的疑惑和愤怒,当年青一代女排球员们,不愿意回答“你为什么喜欢排球”这个问题时,郎平把他们带到了当年老女排的训练馆。

郎平的老友来了,曾经带队拿过奥运会冠军的他,曾主动放弃竞选,转而支持郎平出任主教练。
在这所熟悉又陌生的老训练馆,他告诉姑娘们,当年的老女排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每个人都为了这个集体、为了国家而战。
在机场,老友送郎平出征。喝咖啡时,他道出了当初退选的原因:要想赢,中国女排需要改变。
“不管别人还需不需要中国女排,我需要”。

带着老友的默默祝福,中国女排踏上里约奥运会的征程。一场定输赢的淘汰赛遭遇东道主巴西,除了拼尽全力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关键时刻,年轻的主攻手朱婷一锤定音,一如当年的郎平。

穿着当年女排队员们织的毛衣,老友等来了郎平的电话,电话中,只有那首熟悉的国歌。那一刻,中国女排和他、和郎平,和所有中国人在一起。

关系

在《夺冠》中,陈可辛的大胆之处就在于,将现实中的郎平与陈指导绑在了一起,这两位多年老友兼竞争对手的互动,不仅带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也具有不同以往的叙事效果。
看过全片,大多数观众都能意识到,这种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人说,陈可辛回到了老港产片的“双雄戏”上头,但在《夺冠》中,所谓的“双雄戏”完全不成立,巩俐演出了中年郎平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倔强和王者之风的气场,而黄渤饰演的教练并没有针锋相对的意思,因而才被网友戏称《郎平传》。
这当然与围绕《中国女排》改名《夺冠》之后,影片进行了针对性的再剪辑、再创作有关,但也有与有艺术性模糊的表现手法有关。

因为模糊处理,这部本该归类为群像戏的作品,有着严重的人物符号化问题。
片中,无论是主角郎平,还是前两代女排成员,都让人觉得很空洞、不畅快,究其原因,人物性格扁平、对手戏处理较为抽象、镜头交代偏象征性,都无形中弱化了的人物塑造。

要知道,说服力才是普通观众对电影的最基本要求,哪怕巩俐和黄渤饰演的两位主角,基本上完成了穿针引线、点明主题的重要作用,但这仍是半部好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