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济医院:上海最早的西医医院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9-30

仁济医院是上海开设最早的一家西医医院。1844年年初,上海开埠后不久,英国人威廉·洛克哈脱(William Lockhart)受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的派遣来沪开办了首家医院,最初命名为中国医院,免费为华人治病,后迁到小南门外一幢老式住宅。洋医传教,西医东渐,这是中国西医史的发端,也是上海仁济医院悠长历史的源头。

1845年,医院在教会支持下,从外侨处募得2800多两银子,在山东中路145号建成一家新医院。1846年7月,医院移至新址,命名为山东路医院,亦称仁济医馆,有病床60张。据记载,1844年至1856年间,上海的这第一家西医医院诊治涉及内科、外科、眼科、妇科、骨科、烧伤科等中国病患15万人次。医院还为鸦片上瘾者戒毒,替民众接种牛痘。在推广西方种痘技术的过程中,仁济医院最早的华人医生,也是上海第一位西医黄春甫渐渐独当一面。当时,许多中国人因不了解西医的诊疗手段而顾虑重重,黄春甫担当了公共卫生知识的讲解者和科普者。

1927年,医院接受英国侨民德和洋行行主雷士德的馈赠,改名为德和医院,雷士德遗嘱指定用100万两银子建造这家医院,规定不设置单人住院病房(必须隔离者除外),穷苦和急需住院的病人应免费接纳并免交一切费用,门诊病人也免收一切费用,并改变过去全部由传教士担任董事的状况。1931年,一座拥有250张床位和综合门诊的5层现代化医院建成,正式定名为仁济医院,院长由英国人担任,全年门、急诊达20万人次。由于施行大手术视病人情况收费,赤贫者可以免收,受到了上海市民的欢迎。抗战爆发后,因收治大批伤员,医院开设骨科病房,这是上海第一个骨科专业病房。1941年太平洋战事发生后,日本同仁会华中支部接管该院,战后,国民政府卫生局指派陈邦典接管医院,由陈任院长。

上海解放后,仁济医院由上海第二医学院接管。今天,有170多年历史的仁济医院是一家集医学诊疗与科研于一身的三甲医院。

文:陈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