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对打天下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兰博2000 2020-10-01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唐朝的著名战例,有助于了解为什么会出现盛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以及为什么说李世民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和最杰出的军事家。

如果要深入了解李世民为李唐王朝打天下所作的贡献,应该仔细分析李世民为李唐王朝时清除各种割据势力所进行各个重要战例,以及在征战中李世民是如何收拢各种文武人才,以及如何运用军事韬略和如何指挥战争的。下面看看李世民在秦王时期是如何立国征战的,再看看在帝王时期他是如何御将伐边取得征战的胜利的。

李世民画像

第一,筹划晋阳起兵,劝李渊称帝,挥师南下占长安

李世民很早就随军打仗,大业十一年(615年),17岁的李世民参加隋杨勇的岳父、左屯位将军云定兴的军队,突袭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正式出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晋阳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李世民随父到了晋阳。当时,历山飞贼甄翟儿突袭河西郡(今山西汾阳),势头很猛,李渊派他李建成和李世民抗击甄翟儿,两军在河西郡附近的雀鼠谷相遇,李建成、李世民率军猛攻甄翟儿,大获全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在征战中注意招降纳叛,而李世民却除了招纳败军中的逃亡者,而暗中结交江湖豪杰,使李家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就在同一年,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与世民已经开始密谋起兵之事。但是,他们还不敢把此事向李渊提出,怕李渊会反对。因而,颇有谋略的裴寂心生一计,他管着晋阳宫,便从宫中选了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让美女陪李渊过夜。然后,让李世民把筹谋起兵的事告诉李渊。李渊听后大吃一惊。裴寂乘机说,让宫女侍奉唐国公,若此事泄露,便是大逆不道,是要被斩首的!并解释说,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不得已,是想劝您下决心起事,担心您拒绝。李世民随即把策划起兵的计划告诉李渊,李渊气得要绑了李世民去报官。李渊沉思了一会儿后又表示:“为父疼爱你,哪里舍得把你交给官方啊!”于是,李渊对起兵的事表示默许。(参看《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李渊父子终于内部达成了统一的看法,决定起事。

此时,外部恰好出现了另一件事,促成了李渊真正下了起兵的决心。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二月,李渊管辖的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突然发动兵变,将马邑太守王仁恭杀了,占领了马邑,并自称为天子。一个月后,刘武周攻入楼烦郡并占领了汾阳宫,更厉害的是,刘武周与突厥勾结,共同谋划着要率兵南下以争夺天下。在江都已风声鹤唳的隋炀帝既担心又愤怒,他责斥李渊没有尽责管理好辖区。因而,炀帝要捉李渊至江都问罪。形势非常危急,李世民乘机建议:形势危急,可以起事了!李渊属下亲信如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积极站出来,力劝李渊起兵。此时,李渊为了保命,终于下了决心,决定举旗反隋。(参看《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

于是,李渊、李世民以抗防刘武周和突厥兵南下为借口,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军队的实力。

不过,由于李渊、李世民的动作太大了,这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他们猜测,李渊招兵买马,是要造反。两人商议后,议出了一计,决定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乘机把李渊父子灭掉,这必是大功一件,他们可因此向隋炀帝邀功请赏。可是,晋阳乡长刘世龙却获知了这一密谋,于是,他密报了李渊。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开始反击,他们让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兵入侵中原,于是,王、高两人便被李渊父子关起来。事也很巧,三天后,数万突厥军队突然进攻晋阳,李渊、李世民有了借口,便以通敌卖国罪将王、高两人杀了。六月,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领兵攻击抗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并在城里设了空城计,以此了吓唬突厥兵,突厥多疑而不敢冒进,撤退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抗防刘武周,抵御突厥的名义下进行的,其实,李渊、李世民是在进行起兵前的热身活动。

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终于举起义旗,李渊父子率领三万大军,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为起事的宗旨,挥师指向关中。李渊在起兵檄文里斥责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民不聊生。要求隋炀帝退位,另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以匡复隋室。

李渊的身边有能人,像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都是很有韬略的,所以,他的起事方式比刘武周高明得多,刘武周自立为天子,不仅与隋朝直接对抗,而且也与天下英雄为敌;而李渊、李世民在力量尚不强大时,不仅不与天下群雄为敌,而且连反隋也是留有余地的,他们喊着要立杨侑为帝,就是说,只反昏君隋炀帝,不反隋王室;只想匡复隋室,不想对抗朝廷。这是极为高明的策略。

李家军队举起义旗之后,便挥师南下,李建成、李世民很快攻破了守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朝鹰牙郎将宋老生,而渡过黄河之后,却对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只围而不攻。接着,他们快速向西南挺进,乘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之机,于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长安城。

有了长安作根据地,李渊开始推进他的政治策略。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向天下宣布,遥尊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不仅是给炀帝留面子,而且是分化隋王室的力量),拥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侑成了隋恭帝。李渊被封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建成被封为唐王世子;李世民成了京兆尹,改封秦国公;李元吉被封为齐国公。至此,李氏父子将关中的局势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参看《旧唐书 ·本纪第一高祖》)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时杀了,两个月后,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成了唐高祖。李渊任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立李建为皇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至此,李渊的野心完全显露了,演了禅让的戏之后,便顺利称帝。

第二,战薛举父子,占领陇右,巩固关中

李渊称帝时,李唐最初所占据的地盘只有河东和关中,版图不算大,与当时的其他豪强相比,并不显优势。而且,就是河东和关中这些地方,也有豪强在紧紧盯着,想抢夺这一地盘的豪强中,就有金城(今兰州)校尉薛举。

当李渊在晋阳起兵时,金城校尉薛举也开始起兵,他在金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争取民心;他杀了隋朝官员,起兵造反,由于有民众支持,薛举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快发展到十三万众。薛举与李渊不一样,他不玩什么匡复隋室、禅让仪式等,直接自立为“西秦皇帝”。

李渊、李世民占据关中,建都长安之后,薛举自恃自己兵力强大,立即发兵十万进攻扶风郡(今陕西凤翔一带)。之前,薛举领兵战隋军,势如破竹,很少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可是,这一次他碰到硬茬了。

李唐王朝是不会允许薛举入侵他们的地盘的,而且,陇右区域是李渊、李世民军队核心力量的祖籍地,李渊留守晋阳时,他所统率的 10 万军队 ,号称关陇军,就是来自于陇右。这个地区岂能让薛举占了去。

所以,李渊派李世民率军迎战薛举,在扶风城下,唐军薛家军。常胜不败的薛举被这一次溃败吓得不轻,悲观心情下,他居然询问身边亲信,若天子投降了会有好下场吗?

618年七月,薛举心稍安定之后,经下属官员的劝说,决定重整旗鼓,率兵再入侵关中地区。薛、唐两军相遇于高墌城(今陕西长武县北)。事有凑巧,李世民当时正患疟疾,唐军由刘文静和殷开山指挥。李世民主张以逸待劳,以守为攻,避开薛军锋芒。可是,刘文静、殷开山认为敌军上次战败,此次又远途跋涉,且唐军兵力更强,于是,他们率兵出城迎战薛军。薛军突然以精锐骑兵袭击唐军,唐军麻痹大意,被薛军一击即溃,损兵超五成,连高墌城也守不住了,只好撤兵。

薛举获胜之后,信心倍增,想乘胜进军,直攻唐都长安。可是,事又凑巧,薛举在发兵前突然患病身亡,其子薛仁杲继位。薛仁杲是一员勇猛善战的年轻虎将,但他脾气暴躁,残忍无情,远不如他父亲善于御将,营中众将,又惧又愤,军心涣散。

此时,轮到薛军守高墌城而唐军攻城了。李世军兵临城下,他的对敌策略比刘文静、殷开山高明,他吸收前次轻率出击的失败教训,采用坚壁高垒的策略与薛军对峙。薛军长途跋涉,进城后粮草匮乏,被围于城中,时间一长,薛仁杲暴跳如雷,无计可施。其属下兵将又已不归心于他,因而,有不少兵将悄悄出城投降唐军。李世民见决战的时机已成熟,便令行军总管梁实屯于浅水原,引诱薛军来战,两军交战,持续厮杀。接着,李世民又令右武侯大将军庞玉从浅水原南面攻击薛军。待激战进入高潮阶段,李世民突然亲率唐军主力,从浅水原北面猛攻薛军,薛军措手不及,无力抵挡。唐军斩杀数千敌军,薛仁杲见大势已去,便率败兵逃回他的老巢折墌城(今甘肃泾川县东北)。李世民乘胜追击,围住折墌城。薛仁杲身边的将领或逃走或心散了。薛仁杲只好向李世民投降,唐军回长安不久,便杀了薛仁杲。

至此,陇右一带尽归入李渊父子的掌控之中,关中的根据得到了强有力的巩固,长安暂时无忧。与薛氏父子的这一番决战,是李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第一次领兵所遇到的大型决战,也这是保卫关中的关键一战,是稳固唐王朝根基的第一战,李世民显示出他的出色指挥才能。这也使他日后每逢战事,便是李渊首先考虑重用的唐朝第一将。

李世民讨伐薛举

第三,击败刘武周,解除突厥威胁,保证长安北面的安全

除了薛氏父子之外,在北面对李唐王朝构成威胁还有刘武周。刘武周骁勇善射、喜结好友,他因投奔隋太仆杨义臣而进入隋阵营。曾跟随隋炀帝进攻过高丽,建立军功后授建节校尉,之后,迁马邑校尉。隋末战乱之时,他坐不住了,他杀了马邑太守王仁恭之后,开仓赈贫,击败了境内不服者,集起了万人部队,自称太守。刘武周自知要起事实力不够,于是,他派人联络上突厥。对刘武周的不轨行为,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不能忍受,联手讨伐刘武周。刘武周乘机引来突厥骑兵,杀了王智辩,逼陈孝意撤兵回雁门关,而关内兵将杀了陈孝意,献城投靠刘武周。刘武周趁势攻破楼烦郡,攻入汾阳宫。刘武周将隋汾阳宫宫女献予突厥,突厥始毕可汗则将战马赠给刘武周。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在突厥的支持下,刘武周声势日壮,攻陷定襄后又师马邑。始毕可汗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并送他“狼头纛”。

此时,易州叛军领袖宋金刚被窦建德打败之后,引四千余人投奔刘武周,刘武周知宋金刚能征善战,封其为宋王,委以军事重任,娶了宋金刚之妹为妻,并分给宋一半家产。

刘、宋的联手使刘武周部队实力大增,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宋金刚向刘武周建议:“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刘武周接受建议,率兵2万攻进入并州,并联合突厥,继续南下。唐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卒抵御,被刘武周全歼。之后,刘武周接连破榆次(今山西榆次)、陷平遥、占介州(今山西介休)。李渊感到事态严重,遂派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营总管,与左卫大将军姜宝谊一起率兵救援并州,被刘武周部将领黄子英击败于雀鼠谷。之后,李渊又派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今山西临汾)行军总管,督军抗敌,但裴寂所率部队,又被击溃,裴寂只身逃回晋州。这一阶段,刘武周破唐军势如破竹,大军直逼晋阳,连李元吉都携妻妾连夜逃还长安。

同年十月,宋金刚南下攻陷晋州,逼近绛州,占据龙门,攻入浍州。此时,夏县吕崇茂自号魏王,与刘武周遥相呼应,此外,据蒲坂(今山西永济北)的隋朝旧将王行本也与宋金刚联合。至此,除了黄河东岸晋西南一带,山西大部分地区,已尽归刘武周统辖。晋阳危急,关中受到极大的挑战。李唐王朝朝野震动,唐高祖李渊惊恐万分,颁下手敕:“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参看《旧唐·书列传第五》)

可是,秦王李世民对高祖李渊退守关西的悲观主张并不赞同,他上表曰:“晋阳乃霸业之基,国家之本,河东富饶,京城靠其供给,若皆将其放弃,臣深感愤恨。求父皇给儿臣三万精兵,儿臣必能灭了刘武周,收复汾、晋。”李渊被其激起信心,遂将关中所有兵力交给李世民,令抗击刘武周,出师前,唐高祖亲驾为秦王送行。(参看《资治通鉴·唐纪》)

在李唐王朝危急之际,李世民挥师北上,掀开了柏壁之战的序幕。

柏壁之战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民乘隆冬河面冰冻坚硬,率军从龙门渡过黄河,布阵于柏壁,唐军与宋金刚的军队摆开阵势,相互对峙,并与固守于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威逼宋金刚。

当时黄河以东州县因战乱,民众皆躲于家中,军队筹集不到粮食,李世民发布王令,说服百姓支持唐军,百姓知李世民率军而来,支持唐军,唐军逐渐收得了粮食,军粮渐足。李世民令主力部队坚壁不战,只让小股部队择机袭击宋金刚的营寨。宋金刚远道而来,军粮紧缺,军队锐气日衰。(同上)

为了了解敌情,李世民亲率轻骑外出侦察敌情,不料骑兵分散后,李世民和一名随从在山上稍为歇息,却被刘武周的骑兵发现了,刘武周骑兵包围了李世民二人,二人没有觉察,恰巧草丛中蛇追老鼠,碰到随从,两人惊醒后才发现被围,敌骑兵围攻上来,李世民以大羽箭射死了冲在前面敌兵骁将,其余的便逃了。

一个月后,唐高祖担心李世民有失,派永安王李孝基攻打夏县的吕崇茂,吕崇茂兵败后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旗下名将尉迟恭击败唐军。当尉迟恭、寻相在回浍州途中,李世民得知消息,便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截击,大败尉迟敬德。不久,尉迟敬德、寻相又带精骑往蒲反援救王行本,李世民亲率三千步兵骑兵连夜赶到安邑,截击尉迟敬德,大败尉迟敬德、寻相,二人只好逃回柏壁营寨。

李世民深知敌情,当唐军众将请求决战时,李世民分析形势,称宋金刚孤军深入,但其麾下兵精兵将勇;而刘武周占据晋阳,以宋金刚为屏障,唐军急攻难以奏效。但敌军靠抢掠补充军需,军粮缺乏,不利于久战,唐军需紧闭不出,养精蓄锐,挫其锐气。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开始,军情形势开始逆转,唐军由被动转为主动,唐将秦武通逼降王行本;二、三月,唐将王行敏、李仲文分别在潞州、浩州击退刘武周军对的进攻。最为关键的是,唐将张德政袭击护运粮饷的敌将黄子英,占领张难堡,切断了敌军的粮道。至四月,与唐军在柏壁对峙的宋金刚军因粮秣断绝,只好领兵撤退。

李世民感到出击的时机已到,遂率军追击,至寻相大败宋金刚军,唐军追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力劝李世民修整后再追。李世民称,宋金刚已军心涣散,正是击败他的好时机,若此时停止追击,使之缓过气来,便很难击败他。终于,唐军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日战数次,尽皆获胜。斩、俘了数万人。唐军已两天两夜未曾进食,而军中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令杀了羊,与将士共享羊肉。

四月二十三日,唐陕州总管于筠从敌营逃回,言宋金刚在介休,李世民率军追击,宋金刚领余下的二万人出西门迎战,李世民派总管李世出战,未能获胜,唐军后撤,宋金刚乘机反扑,李世民亲率精骑从敌军背后偷袭,敌军大乱,唐军杀三千,宋金刚领散兵逃走。(同上)

此时,宋金刚部将尉迟恭收拾残部守介休,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劝降,尉迟恭知宋金刚军已全军溃败,于是,他与寻相献介休、永安二县,归降唐军。李世民得到了一员虎将,他非常高兴,立即任尉迟恭右一府统军,让他统领八千旧部。手下得力将领屈突通劝李世民提防尉迟恭反复,李世民坚决不信。

刘武周得知宋金刚大败,知道已失去屏障,他大惊失色,遂放弃并州,逃到突厥属地。宋金刚本想召集残兵再战,但将士已无心再战,他只好带着百来名骑兵,投靠突厥。不久,宋金刚想跑回上谷,但被突厥捉了,腰斩于突厥军中。刘武周在宋金刚死后不久,也被突厥人杀了。刘武周、宋金刚与虎谋皮,死于突厥人之手,是咎由自取。

柏壁之战是李世民在李渊建唐之后的第二次大型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坚壁蓄锐、以静制动,扰敌疲敌,断其粮道,挫其锐气,转守为攻,乘胜追击,最后大获全胜。柏壁之战收服了大将尉迟敬德,夺回河东地区,这对于巩固关中,消除北面的威胁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从此,李唐军队可以挥师东进,夺取中原大地。而李世民也成了李唐王朝赫赫有名的领兵统帅,使他的掌兵统帅地位在唐王朝中无人可比。

第四,虎牢击溃窦建德,洛阳逼降王世充,统一北方,奠定唐王朝军事政治基础

消灭了薛举父子,击溃了刘武周、宋金刚之后,李世民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战役——洛阳虎牢之战,此战发生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以他惊人的胆识、深远的韬略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虎牢关一战镇服两豪强,击溃夏军(窦建德军),逼降郑军(王世充军),取得了唐王朝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成果。

(一)洛阳城外之战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唐王朝开始进军中原,李渊下诏令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王世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深知唐军是劲敌,来者不善,便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他把皇室成员都派出去,分守各要害之地。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世恽坚守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镇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洛阳城北的含嘉、鲁王王道徇守洛阳城北的曜仪,而王世充亲率主力迎战。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挑选千骑精兵,黑衣黑甲,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而李世民亲披黑甲,冲在前面,首战便攻陷了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此时,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视营寨,突然与出城挠敌的王世充相遇,屈突通等战败,秦王李世民急率黑甲军救援,击败王世充,俘虏了郑军骑将葛彦璋,歼虏敌军六千余人,王世充只好逃回洛阳城里。

不久,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率领几千人从虎牢关运粮回洛阳,被李世民部将李君羡截击,大败王玄,截断了郑军的运粮通道,王玄应只身逃回城里。唐军在洛阳的北邙设立大本营,威逼洛阳。

唐军攻城掠地的强大气势,使得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于唐。此时,洛阳城被唐军牢牢围住,王世充自知难敌唐军的进攻,洛阳危急,他只好派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573年-621年)是东汉大司空窦融的后代、辽东宣王窦拓玄孙,他于大业七年起兵反隋,他曾率部归顺东海公高士达,之后,领兵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自立为夏王,建立了夏国,雄踞于河北,虎视中原,成为当时争夺天下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窦建德收到王世充的求救消息后,召众文武商议,中书侍郎刘彬劝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今唐发兵攻郑,从秋至冬,唐军日益增多,而郑地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局势已明,郑必难以支撑,而郑若亡,夏也难以独存。陛下可放弃旧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唐军,郑由内反击唐军,必能击败唐军。待唐军退后,再依势计议,若郑可便取郑,若郑不可取,便与之合军一处,趁唐军疲乏,一举夺得天下!”窦建德感到刘彬之计甚妙,遂依其计。(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于是,窦建德一方面派人面见王世充,答应出师援救洛阳;另一方面,对李世民来个先礼后兵,他派礼部侍郎李大师赴唐营,请求唐军停止进攻洛阳。可是,李世民不予答复,并把夏军的使者留在唐营。

于是,窦建德一方面派人面见王世充,答应出师援救洛阳;另一方面,对李世民来个先礼后兵,他派礼部侍郎李大师赴唐营,请求唐军停止进攻洛阳。可是,李世民不予答复,把夏军的使者留在唐营。

李世民见王世充躲进城里,坚守不出,同时又收到了窦建德请撤军的信,他感到不尽快攻陷洛阳,待夏军一到,便会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困境中。于是,他派宇文士及回朝上奏李渊,请求包围洛阳。李渊准奏,并对信使宇文士及说:“回营时告知秦王:此次攻洛阳,不胜不归,攻陷东都之后,隋皇室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器械等,全由你收缴,其他玉器布帛,全用分赐给将士们。” (参看《资治通鉴·唐纪·三》)

围攻洛阳的仗还没有开打,李渊已经在考虑城中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玉器布帛等如何处置,不过,他下旨将玉器布帛分赐给将士,这倒是很好的激励措施。

辛丑(十三日),李世民将军营从洛阳北邙转移到青城宫,唐军营寨尚未修好,王世充突然率二万多兵马从方诸门杀出,凭借旧马坊的墙垣沟堑,抗击唐军,唐军众将心里慌张。李世民令精骑列队于北邙山对阵,他登上北魏宣武帝陵居高临下,观察郑军阵势。他对身边表示,贼军已陷入困境,如今倾巢而出,想垂死一战,若能将其击败,必不敢再战!李世民立即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过谷水袭击王世充,嘱其一交战即放烟火为信号。

待谷水烟火一起,李世民冲在前头,领骑兵向南冲锋,与屈突通合力袭击郑军。李世民领精骑冲入敌阵,因冲得太快,他身边只有将领丘行恭跟着李世民,很快被郑军的数名骑兵追上,李世民坐骑中箭而死,丘行恭回马射击郑军,追兵多人中箭落马,不敢大胆再追。丘行恭下马将坐骑给李世民,自己步行跟随,手执长刀斩杀追兵,之后,跟着李世民冲出重围,回唐军阵中。王世充率领与唐军拼死冲杀,两军混战,激战一上午,王世充见很难冲垮唐军,便令郑军撤退。李世民乘势追至城下,歼俘了七千多人。郑军撤回城之后,唐军完全实现了对洛阳的包围。

洛阳虎牢之战

(二)唐军围攻洛阳

洛阳城虽被围,但城中郑军仍守卫十分稳固,唐军很难攻克。城中有能射五十斤重石头的巨炮,能投射二百步远;还有八弓巨弩,箭杆如车辐,箭镞如巨斧,能射五百步远。唐军日夜攻城,疲惫不堪,没能攻入。总管刘弘基等人建议李世民先班师回朝再作计议。李世民表示,洛阳以东各州皆已归服,洛阳已成孤城,郑军大势已去,必不能长守。坚决拒绝班师回朝,他下令:“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有敢言班师者,定斩不赦!”

此时,李渊也得报前方军情,他密敕令李世民班师回朝。李世民上表申明,洛阳必克!并派参谋军事封德彝回朝陈述军前形势。封德彝上奏,认为王世充版图虽大,但能管辖的仅洛阳一城,今已无计可施,唐军克城就在近期。若如今回师,使其恢复元气,想灭他就难了!李渊准奏。李世民写信给王世充,晓以利害,劝其投降,王世充没有回复。(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李世民得到了虎牢传来的好消息。戊午(三十日),郑州司兵沈悦想降唐,派人到唐左武侯大将军李世处送密信,唐左卫将军王君廓让沈悦作内应,连夜带兵攻击虎牢,很快占领虎牢,抓捕了荆王王行本及长史戴胄。虎牢从此被唐军所控制。这对于以后的虎牢战役意义重大。

三月,唐军在洛阳城外挖深沟,筑高垒,将洛阳城牢牢困住。洛阳城里严重缺粮,百姓把草根树叶都吃光了,将米屑放入浮泥,作成饼吃;街上处处是饿死的人,公卿大臣,连粗糠都吃不饱;尚书郎以下官吏,需自己去找吃的,多被饿死。

可是,就在洛阳城将被攻破时,形势急转,窦建德的夏军救援洛阳来了。

(三)夏、唐两军决战虎牢关

窦建德没有收到李世民的回信,使者也被唐军扣留了,他已经知道李世民的意思了。他开始实施他的救援洛阳的计划。他派其部将范愿守卫曹州,调孟海公、徐圆朗的所有兵马,开始向西进发。大军至滑州,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韩洪打开城门迎夏军入城。接着,夏军过酸枣,攻陷管州,杀了该州刺史郭士安,之后,夏军又占领了荥阳、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等地。紧接着,夏军分水路、陆路两军同时推进,并用船运粮,溯黄河向西突进。夏军至徐州时,行台王世辩派其部将郭士衡带数千兵马与窦建德会合,领十几万兵将,号称大军三十万,进驻成皋东原扎营,并立即派人给王世充送消息。

李世民阵营很快就知道了窦建德进驻成皋的消息。此时,李世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若继续围攻洛阳,一旦久攻不下,窦建德的夏军一到,唐军便面临着被两面夹击的巨大危险;而从洛阳撤军,便会前功尽弃,若是让王世充和窦建德联起手来,唐军想夺取中原大地,便是遥遥无期。在这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

宋州刺史郭孝恪分析说:“王世充已穷途末路,很快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是自取灭亡。此乃天意欲灭郑、夏两国。秦王当借虎牢之险,抵御窦建德,军临汜水,随机应变,伺机击败来犯夏军!”

秦王府主簿、谋士薛收说:“王世充固守东都,其所率兵马,皆是江淮精锐,今之难处在缺粮,因而受困。窦建德亲率大军远道来援,也尽出精锐。若使其兵临洛阳,两寇合兵,河北粮食将供给洛阳,大唐王朝想统一天下,便遥遥无期。秦王应分出兵两路,一路军继续困住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防王世充出城,尽量不与交战;另一路是选骁勇精锐,由秦王亲率,先占成皋,演练兵马,以逸待劳,定能击败窦建德,窦建德一落败,王世充也必败,秦王定能捉住两贼首!”李世民对薛收的计策非常赞赏。(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可是,李世民身边的重臣萧瑀、屈突通、封德彝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唐军持续攻城,已疲惫不堪,士气不振,而王世充固守坚城,极难攻克,又有窦建德强势来犯,锐不可挡,唐军有腹背受敌之虑,不若撤军守新安,以待时机。”

李世民说:“王世充损兵折将,城中无粮,军心已散,不必以精兵攻打,可坐其败。窦建德沿途征战,将士疲惫,只需占据虎牢,扼住其咽喉,若窦建德敢冒险决战,必将落败;若他迟疑不决,不敢来战,只需十几日功夫,王世充必自行溃败。而唐军待破城后必士气倍增,可击败敌郑、夏两军。因而,虎牢一战,甚为关键。若让窦建德占据虎牢,周围各城必归附于他,一旦敌之两军合力,势必增大,唐军便失去可贵战机。进军虎牢,计划已定,不必再议。”(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于是,唐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屈突通等人辅助齐王李元吉围困东都洛阳;另一路由李世民亲率三千五百名骁勇兵将,进军虎牢。

癸未(二十五日),李世民率军进入虎牢。第二日,李世民亲带五百骁骑出虎牢,至城东二十多里处观察敌营,沿途让李勣、程知节、秦叔宝分别领兵埋伏,李世民只带四骑跟随,其中有尉迟敬德。李世民说:“有尉迟恭一根长枪,本王一张弓,基本是百万兵来,又能奈我何?”在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李世民等真的遇到了夏军游兵,游兵将他们视为侦察敌情的斥候,李世民大喊:“吾乃秦王也!”张弓搭箭,一箭射出,一员敌将落马。敌营一阵慌乱之后,出动五千骑追赶,李世民身边士兵被吓坏了,而李世民说:“你等速前行,本王与敬德殿后。”他勒马慢行,连射数人,敌兵惧怕而不敢追。可是,他们走了,敌兵又追,尉迟敬德回头连杀数人,敌兵不敢再追。待后面的大军追来,李世民故意追兵进入埋伏圈,伏兵一出,打败追兵,斩杀三百多人,捉了窦建德部将殷秋、石瓒,回兵虎牢。

李世民以逸待劳,他致函窦建德言:“赵、魏本为大唐属地,今被夏王所占,只因淮安王被俘受礼遇,又送回同安公主,彼此放弃旧怨。王世充今与夏王修好,但前已有多次反复,今王世充灭亡在即,却巧言巧诱骗,使夏王率三军听其调遣,巨量军费徒为他人消耗,实非上策。今遇贵军前队,实感贵军不堪一击,望能听从善告,及时退兵,否则,悔之晚矣。” (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四月,唐军又增加了实力,唐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率领巴、蜀兵马至洛阳城外,合攻王世充。

窦建德受阻于虎牢一个多月,寸步未进,军心涣散,丁巳(三十日),窦建德的运粮队被李世民部将王君廓率一千多轻骑抢了,护粮将军张青特被虏。军心更散了。

正当窦建德左右为难之时,夏军阵营有一谋士叫凌敬的,献了一个高明之策。

凌敬主张:夏军全军出动,渡过黄河,攻下怀州、河阳,派重将守卫,而后擂鼓竖旗,壮大声势,越过太行山,进入上党,接着进军汾州、晋州,直奔蒲津。这是非常高明的围魏救赵之计。

凌敬向窦建德解释此计有三大好处:一是大军进入无敌阻拦之境地,获胜是理所当然的;二是能开拓新领地,招兵买马,夏军将更强大;三是震慑关中唐都,使唐军回援,洛阳之围必解。

窦建德先是觉得凌敬之计是妙计,准备依计而行。但是,其属下战将却认为凌敬乃书生之见,哪里懂战策,极力阻止实施凌敬计策。加上王世充接连告急,王琬、长孙安世哭求窦建德援救洛阳,他们还暗中收买窦建德属下将领,让其替他们求援洛阳。窦建德遂放弃了凌敬的妙计。窦建德之妻曹氏倒也明智,他劝说窦建德接受凌敬建议:从滏口趁唐国空虚,夺取并、代、汾、晋等地,并借助突厥兵入掠关中,唐军必回师自救,郑国东都之围必解。而若夏军在虎牢停滞不前,磨损士气,消耗财力,要想获胜,遥遥无期。窦建德训斥其妻,说军中大事,非女人能懂,郑国危急,即将亡国,他岂能弃之而去,岂能背信弃义!(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此时,唐军得报,称窦建德探知唐军缺草料,在黄河以北放马,准备袭击武牢。李世民渡过黄河,从南面逼进广武,他故意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引诱窦建德。而他自己却连夜返回武牢。

第二天,窦建德对唐军缺草料信以为真,令全军出动,从板渚出牛口陈兵布阵,夏军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列阵后向唐军推进。

唐军诸将惊慌,李世民观察敌阵后对诸将分析道:敌人起兵山后,未遇强手,而今涉险境却大肆喧嚣,是缺乏纪律,近城布阵,是轻敌,我方若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敌军士气将很快衰竭,而且,时间一长,士卒必然饥饿,到时必回后撤,我军乘机追击,必获全胜。

此时,窦建德轻视唐军,派三百骑过汜水,挑战唐军,并特意告知李世民,李世民派王君廓领二百名长枪手迎敌,双方不分胜负,各自回营。敌将王琬骑着隋炀帝青骢马耀武扬威,尉迟敬德与高甑生、梁建方冲入敌阵,活捉了王琬,把青骢马抢回唐营。李世民令尉迟敬德到北岸去领回牧马,称待他回来时再攻敌。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窦建德列阵至中午,士卒饥饿疲惫,皆或下马,或坐地,争水喝。李世民命宇文士及带三百骑兵向南奔驰,以诱敌军。窦建德阵势果然松动,李世民见时机已到,此处,河滩上牧马已回,到达,他立即下令全军出击。李世民亲率领轻骑冲锋在前,大军紧跟其后,冲过汜水,直向敌阵扑过去。夏军因饥渴疲惫,毫无防范,唐军骑兵突临阵前,窦建德急召骑兵抵御,而窦建德身边朝臣挡住了骑兵,唐军已冲至阵前,窦建德急后撤至山坡。唐军大将窦抗领兵攻向窦建德,被阻,李世民率轻骑赴援。此时,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冲入敌阵,在地阵中来回冲杀,身中数箭,仍冲锋不止。

李世民见窦建德已后逃,军阵已乱,便率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卷起旌旗,一起冲入敌阵,至阵后,突然亮出唐军旌旗,夏军见唐军军旗出现在阵后,知夏军已败,很快崩溃,唐军猛追三十多里,杀敌三千多人。窦建德被唐军轻骑的长枪刺中,逃窜到牛口渚躲避。唐车骑将军白土让、杨武威猛追窦建德,窦建德落马,白土让挺枪欲刺,窦建德急喊他是夏王。杨武威下马捉住窦建德,带回见李世民。李世民斥责窦建德,指责其无故帮王世充,入唐朝属地,与唐军交战。窦建德表示,若他不来,他日还得麻烦李世民远途去攻取。

洛阳城中严重缺粮,守城将士都撑不住了,王世充的部将王德仁守不住洛阳旧城,弃旧城逃跑,其副将赵季卿献城降唐。此时,李世民押着窦建德、王琬、长孙安世、郭士衡等人回到洛阳城下,传话城上守将,请王世充来看。王世充上城后于城上边流着泪边与窦建德对话,感慨万千。李世民让长孙安世等进城向郑军将领说明虎牢战败经过,帮着劝王世充投降。王世充召集众将,准备突围往襄阳逃奔,众将表示,原本靠夏王窦建德救援洛阳,而今夏王已被俘,即便突围出去,也是死路一条。

王世充无奈,决定投降。他身穿白衣,带领郑国的太子、百官及二千多人到唐军军营前投降。李世民按礼节接受王世充等投降,王世充在李世民面前,一身冷汗。李世民笑着说:“郑王原以为世民乃是小儿,今见小儿,为何如此恭敬呢?”王世充叩头谢罪。李世民派先头部队入城,宣布禁止骚扰抢掠,违者立斩,入城将士无人敢违令。(参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七》)

做完了洛阳城的善后工作,李世民拘押了王世充、窦建德、韦节、杨续、长孙安世等十几个人送往长安,交给李渊定罪。窦建德被押进长安后被处斩;王世充后被定罪流放蜀地,但在流放途中,被其仇人原定州刺史独孤修德杀了。

洛阳虎牢战役是李唐王朝的一次巨大的胜利,是奠定李唐王朝政治军事根基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至此,李唐王朝已无能强硬对抗的割据势力。而李世民也借此战役而威望日隆,他不仅在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而且,于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被封为天策上将,并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其政治地位已在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此外,李渊还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借此令而开设了文学馆,广收四方才智之士,为秦王府筹备人才资源。

李世民是一位史上少有的杰出帝王,历来,对他的评价极高。比如:

唐太宗的著名谋士刘文静评价李世民说:“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今人李敖说:“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