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茗闲话|梅雨季闲言

 品茗客人 2020-10-01

  梅子黄时雨

  明天,又是一年的夏至了。

  夏至,在南方,会有热和雨这两样相伴。

  热,还是闷热。因为入梅,而多雨。

  夏天里会多雨。这是在读大学之前就经历过的。

  读大学之前,倒没见到过梅子更没吃过梅子。只在《三国演义》里知道它是酸的;只在古诗词里知道梅子成熟时候的雨是诗人最大最好的牢骚。

  煮酒的青梅是青绿色的,泡酒的杨梅暗红色的;女孩们喜欢的话梅却是褐色,其前身是什么色?仅仅是时间和加工使然?

  曹操骗口渴的士兵们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诗人眼里怎么只盯牢了黄梅?为什么不写作“梅子青时雨”,气象上为什么不说成是“红梅雨季”或是“杨梅雨季”?

  “梅子黄时雨”,我总觉得不仅是写愁像雨一样多,更是一份湿漉漉的惆怅

仿与创

  我们中国人缺少创造力吗?

  不好答。

  至少,我们会模仿。

  你有什么,我必要有什么。孩子们如此,青年如此,官员更是如此。

  认识这个花吗?

  熏衣草。

  以前,只听说过那芳名,而未能见到过其本尊。

  前年,常去玩的一个乡镇,突然间在媒体上发布告示,说将在那里建一个熏衣草的花园。

  可他们没弄得起来。

  但在另外的几个地方,倒真的是弄成了这熏衣草的花园了。

  不仅是熏衣草,还有许多的花海——这还真的是这些年的热门。

  大片的农田,被转换成了花海。

  这是模仿的结果。

  大学生们在校的四年,习得了多少?

  但他们的毕业照,肯定是有创意的。

  摆出多样的造型来。

  是创吗?

  仿得的。

  与花海一样。

做与看

  做,是注定了要与看紧联着的。

  至少在中国是如此。

  你做,我看;我做,你看;前辈做给后辈看,上级做给下级看;人在做,天在看。

  有人在做,怕有人看;有人在做,惟恐别人不看。

  准许你做就不许人看?

  有人做了,就专门供别人看了。

   还有了专用的名词,“榜样”、“模范

  为了成为榜样和模范的做,还是真实的做?还是无私的做?

  做,难而不难。

  只要你能看。“看看就会了”。

   有不少的人、不少的事,都是看了之后做出来的。

   小到做一件衣裳,大到一幢房子,甚至还有更大的。

   向来喜欢树立榜样的国度,是最容易看别人做而自己做了的。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偏偏向来不乏“带头大哥”,只要在马路边上看上三分钟就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人们的从众心理最重。

  有专为了给人看而做的。官办的庆典,私人的红白喜事。

  有做了而害怕旁人看的。官员的贪、腐,民间的小偷小摸。

  因而才有了“张扬”和“攀比”;也有了“暗箱”和“见不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