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的记忆碎片72:大澡桶、小脚桶

 品茗客人 2020-10-01

小镇,是县城。我成长的地方。

县城叫射阳。

小镇,大名是合德。

(声明:本篇图片全都选自网络)

  一到了大伏心里,家里的大澡桶、小脚桶也要比平时用得多些子,用场更大些子了。

  小镇人是明确区分开来“”和“”的。

  ,是能往桌子上摆,用来洗脸的或是装吃物东西的,那当然一般不往地上头撂了。

  比如这洗脸的铜盆,后来大多数人家改用搪瓷的脸盆子了。

  下面这个样子的(实在找不到当年小镇人用过的实物了),是装吃物东西用的,也能叫盆。

  哪怕是给鸡、狗、猫喂食的,也能叫盆,唯独喂猪的叫“”。

  ,是不能往桌子上放,能往地上一撂,放门檐后头。

  当年是用木头箍起来的。不用来洗脸,只能用来洗脚、洗澡的。

  洗脚的,叫小脚桶;洗澡的,叫大澡桶

  我们家当年曾用过的一个是这样带脚的,高脚桶。另外还有一个不带腿的,干脆就叫小脚桶

  这是洗澡用的,大澡桶

  小镇人用的大澡桶,样子跟这个网上找来的大桶有点尕子像,但不是用油漆漆,只弄桐油油。像下面的那个亮(加个“木”旁)子,就是用老桐油洞的,暗红;清桐油油出来的,是黄苍苍的。

  这种木头箍起来的大澡桶,在当年的小镇,也有多少个样子的。有的人家用的是大而团的团桶,后来才有更多人家用这种长的大澡桶的。

  就这种长的大澡桶,也有两个样子的。讲究的人家,会在桶的一头多出两根小长“腿子”来,洗澡的时候,那不太多的水能仅住头来;一般的人家,就像上面的这个大澡桶,没腿,洗澡的时候,拿块砖头朝后头一垫,后头高些,前头低些子,也好让水聚在前面。

(亮子,实在打不出这个字来,手写时代,通常是在前面加个‘木’旁,就只好用这个字来代替吧。

  噢,你要说这个,当年用来拎水、挑水的啊。小镇人也不说“”,叫“”,大亮子小亮子。肯定是要有个把子的,没得把子的,就叫“”了。

  小镇人还有个骂人的歇后语呢,“小亮子没把子——粪桶”。

  当年的小镇人,夏天晚上洗澡是一件大事。特别是人口多的人家,是慢不得——要排队,你一慢,会影响其他人洗澡;却又急不起来——要等水烧热。

  烧煤炉子的时候,下午,要老不早先把晚饭烧出来。粥煮好了,丢在那块冷冷,烧起一头盆茶来,冷在外头晚上乘凉的时候喝。再焐上两茶瓶热茶。那个时候,一家一户能有两个竹茶瓶,就不丑了啊。而且,这个大茶瓶,也就数到夏天里的作用大。

  这辰光,就要把煤炉子封起来,或是半封起来了,炉子上炖个锅子再焐上一下子洗澡水。

  洗澡的顺序也讲究呢。小孩子先洗,男子汉后洗,女的再后头洗

  这样的排序,有道理的啊。

  小孩子,人小,早点儿洗,能把个门开着,或是把澡桶搬到外头来洗呢。图的是个凉荫,不热啊。女的最后洗,是因为她们要先去收拾晚饭碗,更因为,到最后,天黑下来了,洗澡的时候只要把芦柴门帘子往下一放,就不用关门,也能凉荫一点呢。家屋里头不开灯,外头是看不到里头的。

  那个年代,小镇人家的门是不关的,邻居家边的串门子也不要敲门的。唯独到了夏天的晚上,到人家去玩,只能在外头树底下,万万不能把人家门帘子一掀就想进屋的。

  洗澡的程序,也有些个讲究。

  大澡桶搁好了之后,先放端半脸盆子水倒里面去,再将冷水热水和好了的一盆子水放在桶的前头半截子里。后头,正好有个空间给洗澡的人坐下来。大桶再大,也没得后来的小浴缸大,人是不能全身在水里的,两条腿就只能先翘在澡桶边子上,再不就要把两只脚揣在拖鞋里放在地上。

  小镇人讲究先洗头洗脸,再洗上身。这些是用洗脸手巾洗的。洗好了,擦干了,将手巾筹下子,脸盆子里剩余的水全都倒到澡桶里,放旁边去,正好把挤干的手巾也放里头。这才开始洗下半截子,那就换一块洗澡的手巾了。

  大伏心里的洗澡,通常是将么洗好了,又是一身的大汗。只有到外头去一边乘凉,一边不住地擦汗了。

  倒洗澡水是个体力活。蚊子多的时候,更是技术活。

  蚊子多的时候,家里人力气小,要先把大桶里的水倒到小脚桶里,再端出去倒下河。也能由一个人把大桶搬出去,或是两个人抬出来。但这个样子在进出家门的时候,要把门帘子支得更大些,容易进蚊子,还是稍微麻烦些,大桶倒小桶,省得跑蚊子。

  讲究的人家,男子汉是不给女的倒洗澡水的

  我上高中之后,大哥、四姐分别成家另外住了,就只有我跟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妈妈在家里。先开始,妈妈不肯让我给她倒洗澡水呢,是我坚持了,她自己也确实没得那个力气搬大桶倒水了,才肯由我来给她倒水的。

  全家最后一个洗过澡的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把大澡桶再弄点清水光一光(音如“逛”,清一下的意思),倒过来炝在墙跟,把水爽干。

  到了大伏心里,大澡桶在白天,特别是中上头,还会有特别的用场呢。

  热势热夯的大中午,大人小伢子没得哪个肯环在家里头的,吃不消毒太阳炙啊。就想下河去洗澡,不会弄水的就把大澡桶当个小船,坐里头,两个手划划水;稍微会点尕水的,就拿个小脚桶下河来借点尕浮力。妇女们还能在河边口边玩水边聊天,顺带摸点尕螺螺家去养养,第二天晚上当晚饭咸呢。

  大桶通常是从家里偷出来的。大人是不准把大桶拖到河里去的,但怕在哪块碰了坏掉了,或者是裂缝了,漏水了,那一大家子五六口人的澡就没得人洗得成了。

  你说这大澡桶小脚桶到了夏天里不忙吗?

  进入到1980年代,塑料制品多了,有了塑料澡桶,木头的澡桶就逐步不用了。

  现在家家户户住进了单元楼,有了沐浴房,洗澡便当了。条件好些子的人家也开始怀旧,想弄大澡桶来泡澡了。

  在网上找大澡桶的图片时,看到有不少卖新式澡桶的呢。

  相关文章:

    品茗闲话|盐的味道(了解一下我们盐阜方言中的反训)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五:夏日纪事(上)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六:夏日纪事(中)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七:夏日纪事(下)


  关注并进入本公众号,点击右下角的“乡土情结”,可见《小镇的记忆碎片》总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