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诗人写“寒食”的诗词八首

 品茗客人 2020-10-01

  寒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令,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的一个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曾有“先有寒食,后有清明”一说。

  上一年的冬至节气过后的105天为寒食。历史上,是将寒食过后的一天,或是两天定为清明

  明清之际,一位中文名字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对中国的传统农历进行了改革,将原本在寒食节两天之后的清明,定在了寒食节后的一天。

  2018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其后的第105天是4月5日,恰好是清明节。

  这是因为,现代的历法是由天文台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太阳达到黄经15度时,是清明的开始。因而,会出现清明与寒食同在一天的情况出现。

  如今,人们会关注清明这个节气,却忽略了寒食这个节令了。甚至,将吃”青团子“这样的习俗也作为清明的习俗了。

  大约从唐代起,文人诗客借寒食节吟事抒怀,流传下不少诗文及韵事。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笔下的寒食节。

1、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写寒食,韩翃的这一首绝对是可与李白、杜甫等人名篇并驾齐驱的唐诗作品,是历代咏寒食的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的人能对寒食节这一古代盛大的节日有所了解,这首诗功不可没。

  你有没有读出韩诗人这位寒士在寒食节日里的牢骚?

  据《本事诗》记载,就连德宗皇帝也未觉察出诗中的比讽,还要特批让韩翃去当一个大官。当时还有一个任江淮刺史的也叫韩翃,具体负责考察选拔的人为难了,问德宗皇帝,选哪一个去当官。德宗批道:“日暮汉宫传蜡独,轻烟散入五侯家。与此韩翃。

2、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你还真的不要说唱和皇帝的诗作,也就是应制诗的作品中没有佳作。这位开元时期的名相张说,就有好的作品。

  唐代,寒食节,皇家是如何的重视,参与的热情是如何的高涨。如果将这一首与韩翃的那一首对照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你热闹了,普通人的日子呢?

3、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晨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至少老杜在这个节日是热闹不起来,也无力热闹的。

  小寒食,是寒食的第二天。这是老杜去世之前不久写的诗。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的诗人只能在一条小船上过这个节。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何处是长安?只有在愁闷之中遥望北方

4、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比杜甫小一代人的韦应物,在那个寒食节,也没能热闹起来。他只是只能在江上,独坐,喝闷酒,在遥远的异地借寒食怀念京师的亲人。

  唐代称寒食节禁烟节,是要禁烟断火的。还不是一天的时间,有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前后的若干天都得禁烟火的,这自然引起寒士居贫的种种联想,每遇寒食吟咏,就要发一发寒士的穷牢骚。

5、寒食日献郡守

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妙在“惭愧”。你要让我断烟断火了?我的小厨房里已经很久没有烟火了。诗人在那段时间里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可以将这一首与前面韩翃的诗类读,与张说的应制诗对照起来读。

6、寒食都门作

唐·胡曾

二年寒食住京华,寓目春风万万家。

金络马衔原上草,玉颜人折路旁花。

轩车竞出江尘合,冠盖回争白日斜。

谁念都门两行泪,故乡寥落在长沙。

  晚唐诗人胡曾身在京师,却借寒食怀念故乡长沙(桂林),真的是“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7、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理应是鲜花盛开的时节,原本是好酒的文人,却在过着“无花”又“无酒”的节,自然“兴味萧然”;不是僧人,日子过得却像是“野僧”。 ”我想要挑灯夜读还需要向邻家乞火,又何用断火禁烟!

  又是牢骚。

8、寒食

宋·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家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同样是牢骚满腹,这首诗却是另外一种方式来抒发:我也希望有人来要求我禁烟火呢,可是,正在吸着蛮烟淋着瘴雨的粤人国,谁来管我?

  

别忘记点个赞啊!只是,如今的“”已经更名为在看”了。

 相关文章:

  近寒食,话清明

  传统文化|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传统文化|雨水:好雨潇潇,大地回春

  正月初七,人日,人类的诞生日

  传统文化|惊蛰: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