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鳖池轮作水稻及稻田稻鳖轮作技术

 木子东融 2020-10-01

鳖池轮作水稻及稻田稻鳖轮作技术

鳖稻或稻鳖轮作是一种常见的稻鳖综合种养的模式,其主要利用有两种:①鳖池种稻,进行鳖稻轮作(图)[吉山花瑶头条号]。稻田可以养鳖,反之,养鳖的池塘也可以种稻,即养鳖后在鳖池里种植一茬水稻,称为鳖稻轮作。②稻鳖轮作,即稻田种植一茬或数茬水稻,养殖一茬鳖。

鳖池轮作水稻及稻田稻鳖轮作技术

(一)鳖池轮作水稻

1.鳖池轮作水稻的好处

利用养鳖池进行水稻种植,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其不仅能增加稻米的产量,而且也利于鳖的养殖,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1)鳖池十分适合于水稻的种植 养鳖池塘经过多年的养殖,池塘底部土壤中存积大量的有机物质,土壤肥力好,不需要施肥;鳖池轮作水稻,水稻的病虫害少,可以不使用或少用农药。

(2)有利于鳖的养殖 鳖在池塘中经过多年养殖后,池塘底部存积的大量有机物质会滋生大量各种鳖的致病菌,造成鳖病多发。轮作水稻后,底部的有机物质成为水稻的优质有机肥,可以被水稻利用、吸收;水稻的搁田和收割时的干 田 均利于杀灭池塘底部土壤中的致病菌,改善土壤,有利于鳖病的控制。

(3)为其他品种的养殖池塘提供了轮作的好模式 我国池塘众多,一些池塘面积较大、水位浅,经多年养殖后种植1-2茬水稻或其他作物,不仅能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特别是养殖蟹、虾等 甲壳类的池塘一般较浅,适合于稻渔轮作,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2.轮作鳖池的要求

鳖稻轮作的鳖池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主要是:

(1)鳖池池底 轮作池塘的底部土壤为泥土,池底较平整,以抬高塘埂为主建成的鳖池为好。

(2)鳖池面积 单个的鳖池面积不宜太小,一般要求在3-5亩,面积小不利于田间操作与管理。

(3)鳖池深度 轮作池塘一般要求池塘不深,水较浅,在养鳖时水深在1 米左右,在种植水稻时可以将水较快排干,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排水方便,不会发生洪涝灾害。

3.水稻种植与管理

(1)轮作鳖池准备 当养殖的鳖起捕收获后,将鳖池中的水放干,经多年养殖的鳖池底部会有大量的淤泥沉积,在水稻种植之前让池塘底部曝晒3-5天,改善池底土壤的透气性、加快有机物的分解。

(2)水稻的种植 轮作鳖池一般种植单季稻,水稻品种的要求为抗病虫能力强、叶片角度小、透光性好、抗倒、分蘗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迟熟高产品种,目前较为合适的有甬优538、嘉优5号、嘉禾218、浙中优系列等。

插秧季节与方式:各地插秧季节因地理位置差异而有不同。在长江流域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以播种。播种的方式多样,但养鳖池塘由于土壤肥,插秧密度要适当低些,以增加透气性。可采用大垄双行的插秧,每亩种植在0.6万一0.8万丛。

(3)水稻管理 轮作鳖池中在水稻种植期间,水稻是唯一的管理对象。因此,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根据水稻种植的管理技术规范进行,包括水位管理、搁田、水稻收割等。鳖池轮作水稻一般不需要施肥和使用农药。

4.鳖的养殖

当水稻收割后,种植过水稻的鳖池又重新可以养鳖。

(1)轮作鳖池的清整消毒 水稻收割后,对轮作鳖池进行检查、修整与消毒:①要检查鳖池的塘埂及防逃设施、进排水渠或管道等设施是否破损,发现问题及时修复。②要杀菌消毒。将水稻收割后的鳖池池底曝晒干裂,利用阳光杀菌,在鳖放养前约一周每亩用100~150 千克生石灰带水化浆消毒,杀灭病原体。

(2)鳖的放养

①放养季节 水稻收割后,鳖池进行整修消毒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放养。如果放养经稻田、保温大棚、露天池塘培育的鳖种,由于这些设施中的水温与要放养的鳖池水温无差异,可利用初春在鳖种培育过程中对鳖种分养时进行放养;如放养大棚温室培育的大规格鳖种,则要在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放养较合适,长江流域一般在6月初。

②鳖的放养规格与密度 鳖池经过一季水稻种植后,养殖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放养的密度与规格根据鳖种的来源和商品鳖的养殖周期而定。如养殖周期为一年的,则要放养大规格的鳖种,一般要求体重在0.4一0.5 千克,放养量为每亩1000~1200只,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养殖,规格可达0.75 千克以上,可起捕上市。小规格的鳖种要养殖2 年左右才能达到 0.5一0. 75 千克的规格。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100一 200 克的小规格的鳖种2一3只。

(3)鳖的饲养与管理 鳖的饲养与管理按照专养鳖池的技术要求进行。主要是做好鳖池的水质控制、饲料投喂及病害防控等。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一 40厘米,并保持水质清爽,水的透明度太大,会增加发生病害的风险。投喂的饲料提倡用膨化颗粒饲料,日投饲率根据鳖的规格大小和水温的变化而变,一般在生长旺季 2% -4%,25℃以下1%-2%,日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当水温下降到 22℃以下时,减少投喂直至停止投喂。鳖的病害主要以防为主。鳖池种植水稻后,鳖的病害会相对较少,平时主要做好鳖种放养时的消毒,不定期用20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

(二)稻田稻鳖轮作

对于稻田土壤肥力较差或低洼田可以进行稻鳖轮作。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将田埂抬高蓄水,进行鳖的专养;当鳖收捕后,再种植水稻。稻田轮作的好处在于稻田与鳖均可以根据稻、鳖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种植或养殖。鳖在稻田中的养殖通过残饵、排泄物等为下茬水稻的种植培育了土壤肥力,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同时,水稻吸收了稻田中的有机物质,为鳖的轮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稻田鳖稻轮作提倡在水稻低产区,稻田土壤肥力不足的区域推广。

1.水稻种植

轮作稻田一般种植单季稻,水稻品种的要求与稻鳖共生模式中对水稻品种的要求一样,抗病虫能力强、叶片角度小、透光性好、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迟熟高产品种,目前较为合适的有甬优538、嘉优5号、嘉禾218、浙中优系列等。长江流域稻区在4月中下旬可以播种,可以按大垄双行插秧,每亩种植0.8万-1.0万丛,产量达500 千克左右。稻田的施肥要看稻田的土壤肥度。对于已经养过鳖的稻田,往往稻田土壤肥力较好,可不施肥或少施肥;如稻田之前尚未养过鳖,则要适当施一些有机肥。在水稻播种后按水稻的种植技术要求进行管理。

2.鳖的养殖

在水稻收割后,稻田经过适当整修后可以放水养鳖。在轮作稻田中进行鳖的养殖,一般要求在养殖1-2个生长周期后起捕。鳖的放养与饲养管理要根据鳖的养殖技术要求而定。

(1)稻田的改造与准备 对于稻鳖轮作的稻田,第一次轮作中华鳖时要对稻田进行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是防逃设施建设,沟、坑的开挖,进排水管道的完善等,使原来适合于种稻的田块也适合于鳖的养殖。

在放养鳖之前,对稻田的田间设施如防逃设施、进排水管道等进行检查,以确定设施的完整,在鳖坑处设置投饲台,并对稻田特别是沟、坑用漂白粉20毫克/升或100~150 千 克/亩进行消毒。

(2)鳖种放养 稻田要以种稻为主,轮作养鳖的周期不要太长,最好是当年放养,当年收捕。因此,以放养大规格的鳖种为宜。要求当年起捕收获的,放养鳖种的规格要求 0.4一0.5 千克以上,放养密度在1.0—1.5只/米2,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养殖后,可以达到上市规格,起捕上市。

对于一些土壤肥力较差的稻田,可以轮养2 年。放养的鳖种可以为稻田或保温大棚培育的鳖种,规格在100一 200 克,放养密度在1. 5-2只/米2,养殖2 年养成规格为0.5一0.75 千克的商品鳖,或放养0.4一0.5 千克以上的大规格的鳖种,养成1. 0~1.5 千克的大规格商品鳖。

(3)鳖的饲养与管理 与鳖稻共生的稻田不同,在轮作稻田中鳖的轮养期间,饲养管理的对象是轮养的鳖。因此,应按照鳖的饲养与管理措施进行,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稻田的清整消毒 水稻收割后,清理、加固、加高田埂四周,检查修复防逃设施;首次轮养的稻田还要设置防逃设施、投饲台等。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用量在每亩150一 200千克。

②提高水位 在鳖的轮养期间没有水稻种植,因此要尽量提高水位,为鳖提供较为稳定的水体。一般水位提高到40一50厘米。

③合理投喂 轮养的稻田,鳖的放养密度较高,饲料投喂要根据专养鳖池的饲养管理要求,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投喂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